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中世紀騎士裝備的花費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前頁 |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8頁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Posted - 01/11/2011 :  10:59:13  會員資料 Send ID已刪除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ineveh



原書中這裡提到的騎士,強調是軍事貴族,即要對上一級領主或國王承擔軍事義務。例如如果你是法王的冊封騎士,法王出征時你理應隨同出征或提供士兵出征,而法國境內並非所有貴族都有義務出征或提供士兵出征。


在過去的騎士,主要指的也是軍事貴族,這個我知道,依照當時的規則,貴族子弟在完成騎士修業,就可以成為上一級貴族底下的階層,但是貴族並沒有必要性成為騎士,所以這是他原文奇怪的地方

貴族和騎士間的關係,在於你不是騎士但可以為貴族,反之不是貴族則不可以是騎士,貴族看的是血統,和一般平民相比貴族取得豐地或是賞金等等方便許多,所以並不存在他所寫的貴族必須以取得騎士頭銜為主要志業
Go to Top of Page

Nineveh
我是菜鳥

342 Posts

Posted - 01/11/2011 :  16:40:08  會員資料 Send Nineveh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ineveh



原書中這裡提到的騎士,強調是軍事貴族,即要對上一級領主或國王承擔軍事義務。例如如果你是法王的冊封騎士,法王出征時你理應隨同出征或提供士兵出征,而法國境內並非所有貴族都有義務出征或提供士兵出征。


在過去的騎士,主要指的也是軍事貴族,這個我知道,依照當時的規則,貴族子弟在完成騎士修業,就可以成為上一級貴族底下的階層,但是貴族並沒有必要性成為騎士,所以這是他原文奇怪的地方

貴族和騎士間的關係,在於你不是騎士但可以為貴族,反之不是貴族則不可以是騎士,貴族看的是血統,和一般平民相比貴族取得豐地或是賞金等等方便許多,所以並不存在他所寫的貴族必須以取得騎士頭銜為主要志業



這一點小弟並不能完全認同。自查理馬特建立采邑制度以來,有相當一部份軍事貴族式依靠為上一級領主甚至國王提供軍事服務來獲得采邑和相應的地位,如果他不承擔某種軍事義務,就會失去他的封地。我前面提到過弗蘭德斯的羅伯特二世,他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其本人有伯爵頭銜,但同時是法王、英王冊封的騎士,同時對二者要提供軍事義務。後來英法交戰他感到很為難,特意寫了一封信,表示他本人隨法王出征,而手下的1000名騎士隨英王出征。這就是同一地的伯爵分別被不同的國王冊封為騎士的尷尬後果。兩者身份並不重合。

另一方面,前文舉例的W馬歇爾,雖然是貴族家庭出身,但是因為是幼子,沒有資格繼承父親的封地與頭銜,是靠騎士身份打下一片天地,出名以後娶到了貴族名媛,靠姻親關係獲得了英格蘭某地的伯爵身份。

Edited by - Nineveh on 01/11/2011 17:24:04
Go to Top of Page

Loyola
新手上路

153 Posts

Posted - 01/11/2011 :  17:15:39  會員資料 Send Loyol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很長一段時間,德國與西班牙境內的騎士與貴族並非這麼一回事,一般所謂的騎士時代相當長,至少從8世紀到15、16世紀這段時間中,各地騎士制度並非是一體的,在羅馬法再度興起之前,習慣支配各式制度。

至於樓上講的那個,西方有句名言叫做"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騎士效忠的對象是它直屬上級而不是國王,原則上只要有騎士身份就可以冊封另外一位騎士,這樣子這位騎士的效忠對象就不是國王,法國卡佩王朝可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足以擴大王權,在中世紀時代,西歐國家只是個鬆散的團體。

西方封建體系下的制度,盤根錯結的結果就是搞出 英國國王同時也是法國公爵這種東西,英國國王還曾經是神羅帝國的選帝侯,假使英國與法國交戰,身為法國公爵的英國國王,也是位騎士,你覺得它剛幫助誰,更別提其它一般騎士,貴族子弟確實並不一定要做騎士,同樣的反過來說,騎士也未畢全是貴族,在古早的傳統是,只要有騎士身份,就可以封另一位騎士,有些人因戰功而有騎士頭銜,另外,某段時間,德國境內有些騎士有奴僕的身份,那更不是貴族了.........

雙重附庸在舉個例子,普魯士王國在還是布蘭登堡選帝侯的時代,它同時是神羅的諸侯國以及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附庸,也因此,當時的布蘭登堡侯絞盡腦汁規避神羅的所有國王都是皇帝兼任的條款,改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境內的東普魯士登基,號稱"普魯士"裡"的國王"及意旨在東普魯士之外的地區他不是國王,仍然還是選帝侯的身份....

Edited by - Loyola on 01/11/2011 17:27:59
Go to Top of Page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799 Posts

Posted - 01/11/2011 :  19:43:21  會員資料 Send 閒遊之人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反過來說
中國的制度相對安定摟?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641 Posts

Posted - 01/11/2011 :  20:00:42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反過來說
中國的制度相對安定摟?



綜觀世界歷史來看,羅馬帝國的行省制跟西歐、日本的封建制,才是相對安定的社會。

共通點是薄弱的名義中央權力跟相互牽制的半封閉地方分權。

為什麼安定?

要爛一次只爛一塊,其他地方沒事。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1/11/2011 20:06:22
Go to Top of Page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Posted - 01/11/2011 :  23:09:30  會員資料 Send ID已刪除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ineveh



這一點小弟並不能完全認同。自查理馬特建立采邑制度以來,有相當一部份軍事貴族式依靠為上一級領主甚至國王提供軍事服務來獲得采邑和相應的地位,如果他不承擔某種軍事義務,就會失去他的封地。我前面提到過弗蘭德斯的羅伯特二世,他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其本人有伯爵頭銜,但同時是法王、英王冊封的騎士,同時對二者要提供軍事義務。後來英法交戰他感到很為難,特意寫了一封信,表示他本人隨法王出征,而手下的1000名騎士隨英王出征。這就是同一地的伯爵分別被不同的國王冊封為騎士的尷尬後果。兩者身份並不重合。

另一方面,前文舉例的W馬歇爾,雖然是貴族家庭出身,但是因為是幼子,沒有資格繼承父親的封地與頭銜,是靠騎士身份打下一片天地,出名以後娶到了貴族名媛,靠姻親關係獲得了英格蘭某地的伯爵身份。


你和我講的東西有分歧

我指的是原文中貴族必須取得騎士頭銜的必要性,而非你所指的騎士所必須負擔的任責任

也就是按照西方的劃分,貴族可以分為傳統和興新兩個類別,前者指的是經過血統傳承形成的,後者則是因為戰功等因素使它成為貴族成員之一,和前者相比即便是幼子,雖然沒有繼承權但是依然想有貴族其他的權利,例如和其他貴族通婚,也就是原文中所寫貴族必須取得騎士頭銜的地方有問題

如同你的例子,貴族中無繼承權的子弟,可以透過其他如聯姻等方式來獲得它需要的頭銜,騎士並不是主要的頭銜取得方式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641 Posts

Posted - 01/12/2011 :  08:19:41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騎士資格比較接近駕照,領地才是車子。

馬歇爾也有騎士資格,他只是沒車而已。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zxm1984
路人甲乙丙

1332 Posts

Posted - 01/12/2011 :  10:41:44  會員資料 Send zxm1984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雙重附庸在舉個例子,普魯士王國在還是布蘭登堡選帝侯的時代,它同時是神羅的諸侯國以及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附庸,也因此,當時的布蘭登堡侯絞盡腦汁規避神羅的所有國王都是皇帝兼任的條款,改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境內的東普魯士登基,號稱"普魯士"裡"的國王"及意旨在東普魯士之外的地區他不是國王,仍然還是選帝侯的身份....
-------------------------------------------------------

神罗的选帝侯体系实际上要比任何别的东西都复杂和麻烦,七大选帝侯里有三个教会人士和四个世俗贵族,四个世俗贵族中还有公爵,有伯爵,有国王,,,

三十年战争到拿破仑时代,选帝侯随着政治格局的变迁不断的变化,到1803年后选帝侯的选举权根本没人使用了,几年后神罗帝国就被拿破仑下令解散,,,

-----------------------
偃武歡騰近芝蘭
青松孤島向新楓
小試恩澤滿月圓
蒼天有井獨自空
Go to Top of Page

Nineveh
我是菜鳥

342 Posts

Posted - 01/12/2011 :  10:47:52  會員資料 Send Nineveh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ineveh



這一點小弟並不能完全認同。自查理馬特建立采邑制度以來,有相當一部份軍事貴族式依靠為上一級領主甚至國王提供軍事服務來獲得采邑和相應的地位,如果他不承擔某種軍事義務,就會失去他的封地。我前面提到過弗蘭德斯的羅伯特二世,他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其本人有伯爵頭銜,但同時是法王、英王冊封的騎士,同時對二者要提供軍事義務。後來英法交戰他感到很為難,特意寫了一封信,表示他本人隨法王出征,而手下的1000名騎士隨英王出征。這就是同一地的伯爵分別被不同的國王冊封為騎士的尷尬後果。兩者身份並不重合。

另一方面,前文舉例的W馬歇爾,雖然是貴族家庭出身,但是因為是幼子,沒有資格繼承父親的封地與頭銜,是靠騎士身份打下一片天地,出名以後娶到了貴族名媛,靠姻親關係獲得了英格蘭某地的伯爵身份。


你和我講的東西有分歧

我指的是原文中貴族必須取得騎士頭銜的必要性,而非你所指的騎士所必須負擔的任責任

也就是按照西方的劃分,貴族可以分為傳統和興新兩個類別,前者指的是經過血統傳承形成的,後者則是因為戰功等因素使它成為貴族成員之一,和前者相比即便是幼子,雖然沒有繼承權但是依然想有貴族其他的權利,例如和其他貴族通婚,也就是原文中所寫貴族必須取得騎士頭銜的地方有問題

如同你的例子,貴族中無繼承權的子弟,可以透過其他如聯姻等方式來獲得它需要的頭銜,騎士並不是主要的頭銜取得方式



因為是小弟自行歸納所看的著作,表述上產生了歧義?因為個人覺得並沒有說“貴族必須取得騎士頭銜”這一觀點啊?相反提到了很多貴族畢生都沒有獲得騎士頭銜。反過來說,一些騎士畢生也沒有貴族頭銜,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啊。
Go to Top of Page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Posted - 01/12/2011 :  18:42:32  會員資料 Send ID已刪除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ineveh



因為是小弟自行歸納所看的著作,表述上產生了歧義?因為個人覺得並沒有說“貴族必須取得騎士頭銜”這一觀點啊?相反提到了很多貴族畢生都沒有獲得騎士頭銜。反過來說,一些騎士畢生也沒有貴族頭銜,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啊。


恩,騎士再中國方面主要是當作一個兵種使用,在西方騎士本身就已經是貴族的頭銜了

也就是從這個基本下去看,有些騎士出身很差但他一樣是貴族,這也是傳統貴族討厭的地方,因此那段話是很奇怪的貴族終身無法取得騎士頭銜,貴族本身是不必要取得的
Go to Top of Page

Nineveh
我是菜鳥

342 Posts

Posted - 01/12/2011 :  18:53:09  會員資料 Send Nineveh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ineveh



因為是小弟自行歸納所看的著作,表述上產生了歧義?因為個人覺得並沒有說“貴族必須取得騎士頭銜”這一觀點啊?相反提到了很多貴族畢生都沒有獲得騎士頭銜。反過來說,一些騎士畢生也沒有貴族頭銜,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啊。


恩,騎士再中國方面主要是當作一個兵種使用,在西方騎士本身就已經是貴族的頭銜了

也就是從這個基本下去看,有些騎士出身很差但他一樣是貴族,這也是傳統貴族討厭的地方,因此那段話是很奇怪的貴族終身無法取得騎士頭銜,貴族本身是不必要取得的



是這樣,倒不是說貴族必須要取得騎士頭銜,而是騎士頭銜對很多貴族男性來說,也是一種榮譽,能夠取得,至少有錦上添花的感覺。比如騎士的佩劍禮,就有點中國傳統貴族男子加冠佩劍的概念,如果一輩子沒有佩劍禮,對很多貴族男人來說還是有些恥辱的。
就像德意志皇帝親自為自己兩名皇子佩劍,并舉行了盛大比武的例子。倒不是說不佩劍就自動失去皇子身份,榮譽嘛。
Go to Top of Page

LUMBER
我是老鳥

Taiwan
8485 Posts

Posted - 01/12/2011 :  20:31:09  會員資料 Send LUMBER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西方的配劍禮有宣誓效忠之意,中國也差不多.
如果是國王親手,這表示這位貴族獲得國王首肯.
因為這也是見習騎士的晉升條件之一.
Go to Top of Page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Posted - 01/12/2011 :  22:29:25  會員資料 Send ID已刪除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ineveh



是這樣,倒不是說貴族必須要取得騎士頭銜,而是騎士頭銜對很多貴族男性來說,也是一種榮譽,能夠取得,至少有錦上添花的感覺。比如騎士的佩劍禮,就有點中國傳統貴族男子加冠佩劍的概念,如果一輩子沒有佩劍禮,對很多貴族男人來說還是有些恥辱的。
就像德意志皇帝親自為自己兩名皇子佩劍,并舉行了盛大比武的例子。倒不是說不佩劍就自動失去皇子身份,榮譽嘛。


我的意思差不多是這樣,有點像中國傳統的門閥和進士之間的關係

貴族的起點比較高,和平民相比騎士反而是平民晉升的開始,而從背後的實力來看,相對於平民來說貴族是比較有能力去搞到它需要的東西,像是老爸留下來的盔甲配劍,土地金錢甚至是隨從奴隸,但是平民就很難搞到這些東西

因此相對而言由於貴族起點比較高,騎士頭銜並不是很重要的,能獲得當然最好,國泰蔡家的子女有博士碩士頭銜當然很好沒有也不會有影響,相對的一般人要是沒有個碩士頭銜對於未來的發展就有可能產生阻礙,像公務員的晉升
Go to Top of Page

Loyola
新手上路

153 Posts

Posted - 01/15/2011 :  21:24:11  會員資料 Send Loyol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我個人是覺得大家還是要注意時間點跟地區,所謂的歐州文化並非鐵版一片,西班牙的騎士與德國騎士、英國、法國騎士狀況都不太一樣,這點就跟十九世紀的女僕一樣,而時代不一樣,騎士跟貴族的關係也不一樣,大家說的貴族狀況是大概十三世紀中世晚期以後的狀況,再更早,各地差別就大了,德國與法國可能比較接近,西班牙與英國的狀況就不一樣了........
Go to Top of Page

n/a
deleted

1241 Posts

Posted - 01/18/2011 :  21:30:05  會員資料 Send n/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考完期末考後才看見這一篇,我貌似錯過了討論最好的時間,感到殊為可惜,遂來放些馬後砲。

首先就是關於開題討論的騎士裝備之花費問題;正是由於軍事耗費的龐大,因此中世紀的領主貴族莫不努力尋求更佳的經濟收入,不同於一般人所想像中”閉塞落後”的”黑暗時代”,領主們為了不致被逼到破產所作的努力是很可觀的。



quote:
...農奴向領主貢稅,計稅方法極為繁複。他的收穫物,十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須繳交領主的收稅員,但這祗是貢稅的第一項。農奴須把他的羊群驅進領主的羊欄,使他得收集糞肥。農奴之妻焙麵包時,須用領主的焙爐,並須以麵包繳付焙費。如果農奴的女兒嫁與另一領主的領地上男人,須付一種稅,甚至連農奴死了也須付稅。除繳稅外,農奴尚須為領主服勞役若干日,每週達三日之多,例如耕種領主的田地,刈割他的乾草地,維護道路和修補城堡的城垣。在有些地方,領主且享有「領主權」(droit du seigneur),即是與農奴的新娘過洞房花燭夜的權利,而農奴要預防領主行使此項權利,惟有付稅之一法。


by西方文化史略

quote:
莊園田賦中所涉及之整套責任義務,實與所佃租之田地相連。一般趨勢乃是佃農之個人地位賴於他所持田地之性質而定。比如說一自由人所承租之田地附有種種徭役或苦役,則其子息承接該片田地時,即有喪失人身自由淪為農奴之可能。

面對領主,一農奴所肩負之義務,通常可區分為兩大類。即徭役與田租(或為實物、或為金錢)。就徭役言,農奴之主要義務為週役(week work),亦即每週有固定天數為領主自有田耕作,抑或工作於其下轄之農場房舍或各類作坊之中。各地週役雖大有不同,一般言通常平均為每週二至三日。一農奴所擔負之週役工作量,一般係由習俗予以審慎規範,所謂習俗又經常有賴載記佐證。除了週役之外,還有所謂的供奉役(boon work),比如季節性的工作,犂田、播種、收割等•遇有不同類、之供奉役時,領主方面也有不同類え義務(有時這些義務也會坐落在佃農身上),比如工作時提供食物等•一如其他徭役,供奉役的條件和數量亦由習俗來規範,至於其他類徭役,還包括修橋、鋪路、掘渠等等,稱之為勞役(corvees)者。

農奴所擔負之田租,差異亦大,一般係以實物繳納,也有代以錢幣者,端看所討論之時地而定•農奴每年須繳人頭稅,通常甚輕微(僅少量小錢denarii or pennies),藉以表示其之隸屬性•此外他須繳納田租(taille),即領主徵收之固定田賦,其數量各地不同•最初全由領主自定,後來則由習尚固定•同時,農奴亦須向教會繳納什一稅(tithe)•當然還有一些非常態性之稅賦,比如遺產稅(heriot),此乃佃農之子繼承亡父耕地而繳納者•其他如設施捐(banalities),此乃使用領主之烤爐、磨坊、榨汁機(製酒用)時所繳付者,以及其他一些微量的捐輸,此等捐輸不得與常規田賦相混•總是不時有若干自由人按常規田賦佃租田地。


by中古歐洲傳統



簡單理解的話,農奴所需負擔的賦稅相當於唐代的”租庸調”,也就是勞役,地租,實物;但是除此之外領主往往以各種名義徵收苛捐雜稅,好比上述的烤麵包稅,或是緊急時刻徵收的戰爭稅,例如英國曾經頒令徵收過”薩拉丁稅”。

但只會剝削農奴的領主只不過算是三流的小角色,因為農奴手裡沒有錢,他們再怎麼被剝削,也只能提供不值錢的勞役或是小麥而已。隨著貿易經濟的發達和歐洲的復甦,很多腦筋動得快的領主開始懂得去剝削商人,或是與商人合作,乃至自己成為商人,從奪取他人創造的財富開始進步到自行創造財富。

好比說香檳領主”自由伯”亨利一世就因意識到十字軍戰爭爆發,再加上漢薩同盟結成後帶來的商機,法蘭西地處北歐和南歐之間的交通樞紐地位,因此頗具眼光地在1154年宣布免除關稅與貿易稅,開辦香檳集市,向威尼斯,倫巴底與漢薩同盟招商,自此開始了長達三個世紀的香檳繁榮期。

這個時代的香檳伯爵每年可以進帳大約12000銀馬克的鉅額貿易所得,能夠組織起一千名騎士或是五千名步兵的大軍,幾乎是一伯國抵半個法國的財力,也讓香檳伯國成為法蘭西境內一個不可侵犯的獨立勢力。

因此在看中古史時,無法單以面積大小或是人口多寡估計國力,富有的小邦國如香檳,伯根地,米蘭,薩克森,往往可以抵過那些幅員廣大但卻欠缺活絡經濟的地域(如英格蘭,匈牙利,西班牙)。

而富裕的程度也理所當然會影響到百姓的生活水平,貴族們對於經濟的理解與觀感,還有騎士們如何因應局勢調整自己武裝等差別。

法國的富裕使得王權相當強大,這是因為國王有能力用”自己的錢”組織起一支強大的常備軍,而無需事事都與他的附庸商量,這在百年戰爭後期就變得越益明顯起來。因此,法國傳統上王權強而貴族弱的政治形勢,實為決定於法國自12世紀始的早熟經濟發展使然。

相對蠻荒落後的英格蘭與波蘭就不是如此了,國王一遠離貴族幾乎就什麼事也做不成,君主要發動戰爭往往得跟他的附庸們商量討論,方能湊出一支像樣的軍隊參與遠征。而貴族們出兵的動機也並非單純履行封建義務,而是為了發戰爭財而派出的”大強盜團”,因此在戰事中有時甚至不受君王節制,經常出現擅自脫隊歸國或滯留者。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Edited by - n/a on 01/18/2011 21:44:11
Go to Top of Page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799 Posts

Posted - 01/18/2011 :  22:18:43  會員資料 Send 閒遊之人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何時波蘭那類國家才會脫離出是要找附庸們商量討論
才能湊出兵力
工業革命後?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2641 Posts

Posted - 01/18/2011 :  23:30:51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法國的富裕使得王權相當強大,這是因為國王有能力用”自己的錢”組織起一支強大的常備軍,而無需事事都與他的附庸商量,這在百年戰爭後期就變得越益明顯起來。因此,法國傳統上王權強而貴族弱的政治形勢,實為決定於法國自12世紀始的早熟經濟發展使然。"



我記得這跟百年戰爭也有關係. 百年戰爭中貴族同意給法王ㄧ筆固定的稅收, 百年戰爭打完, 這筆錢法王可沒吐出來, 用來成立了常備軍. (好像是赦令騎士連 Gendarme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1/18/2011 23:35:00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52 Posts

Posted - 01/19/2011 :  08:41:08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何時波蘭那類國家才會脫離出是要找附庸們商量討論
才能湊出兵力
工業革命後?




1815年以後,這時的波蘭國王就不太需要找波蘭-立陶宛貴族談判了,用沙皇的名義執行就是......

吉屋出售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Go to Top of Page

玖羽
路人甲乙丙

1061 Posts

Posted - 01/23/2011 :  04:42:30  會員資料 Send 玖羽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高仔相對蠻荒落後的英格蘭與波蘭就不是如此了,國王一遠離貴族幾乎就什麼事也做不成,君主要發動戰爭往往得跟他的附庸們商量討論,方能湊出一支像樣的軍隊參與遠征。而貴族們出兵的動機也並非單純履行封建義務,而是為了發戰爭財而派出的”大強盜團”,因此在戰事中有時甚至不受君王節制,經常出現擅自脫隊歸國或滯留者。

波蘭的情況並非這麼簡單,16世紀的波蘭還是非常繁榮的國家

波蘭經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16世紀西歐城市人口增多→糧價上升→貨幣貶值→以貨幣地租為生的貴族收入減少→貴族為了增加收入開始發展勞役制莊園生產糧食

莊園越來越大,大貴族權勢就越來越大,使國王權力削弱,導致貴族議會一事無成,最後產生腦殘的一票否決制

波蘭根本不是國王和附庸們怎麼討論的問題,是哪一派附庸推舉出國王的問題,大貴族為了爭權奪利紛紛與外國勾結,貴族議會變成了外國勢力角逐的場所

另一方面,勞役制莊園使農奴極度貧困,把農奴束縛於土地,貴族又習用外國奢侈品,這樣就沒有人從事工商業,工商業也找不到銷路,導致本來很繁榮的波蘭商業逐步萎縮

農奴遭到慘重的壓榨(比西歐農奴遭到的壓榨更烈,1648年的哥薩克起義就與此直接相關),自然無心耕種土地,1648年之後連綿不斷的戰爭(波俄、波瑞、波土、大北方戰爭)殘破了波蘭的國土,與此同時,西歐農業不斷發展,作為主要出口商品的糧食受到激烈競爭,農業經濟也逐步萎縮

17世紀的波蘭歷史就是一步一步爛下去的歷史,最後就被瓜分了

---------------------------

「歷史是一座畫廊,其中的仿製品很多,而原作很少。」
            ——Alexis de Tocqueville
Go to Top of Page

玖羽
路人甲乙丙

1061 Posts

Posted - 01/23/2011 :  04:59:28  會員資料 Send 玖羽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高仔
簡單理解的話,農奴所需負擔的賦稅相當於唐代的”租庸調”,也就是勞役,地租,實物;但是除此之外領主往往以各種名義徵收苛捐雜稅,好比上述的烤麵包稅,或是緊急時刻徵收的戰爭稅,例如英國曾經頒令徵收過”薩拉丁稅”。

但只會剝削農奴的領主只不過算是三流的小角色,因為農奴手裡沒有錢,他們再怎麼被剝削,也只能提供不值錢的勞役或是小麥而已。隨著貿易經濟的發達和歐洲的復甦,很多腦筋動得快的領主開始懂得去剝削商人,或是與商人合作,乃至自己成為商人,從奪取他人創造的財富開始進步到自行創造財富。

農奴和領主的關系也沒有那麼簡單,農奴跟領主有三種依附關系:人身依附、司法依附和土地依附,就是說,一個農奴很可能由領主A審判、從屬於領主B並向領主C繳納賦稅,這樣,領主遇到困難時自然就不會在農奴身上打太多主意,而是想著怎麼開放搞活

經濟改革都是逼出來的,波蘭是少有的三種依附關系全部從屬於同一領主的國家,所以波蘭農奴受到的壓榨更烈,波蘭國家也更難轉型

17世紀前半波蘭農奴的徭役高到每周4至5天,同時還要向國家和教會繳稅,貴族又限制農民子弟進城當學徒,17世紀的波蘭城市衰落到手工業者要到城郊務農的地步

---------------------------

「歷史是一座畫廊,其中的仿製品很多,而原作很少。」
            ——Alexis de Tocqueville
Go to Top of Page

玖羽
路人甲乙丙

1061 Posts

Posted - 01/23/2011 :  05:55:55  會員資料 Send 玖羽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再補充一些。

波蘭貴族從一開始就和西歐貴族不同,因為波蘭相對落後,當進入封建社會時,波蘭還保留著氏族社會的殘余,這樣,波蘭的貴族體系就不同於西歐那種附庸疊附庸的體系,而是一整個氏族都轉型成貴族家族,貴族之間相對平等,沒有用於區分的頭銜(這就是日後貴族議會的根源),因此,波蘭貴族的數量也是巨大的,約占總人口的7%-8%,使這一階級擁有強大的力量

另一方面,波蘭國家建立後吸納了許多德意志移民,這些移民主要是手工業者,他们建立了城市,德意志人和波蘭人離心離德,使波蘭的市民階級天生缺乏與貴族抗衡的力量,歷代波蘭國王在建立統一國家的過程中,不得不倚重貴族,給貴族過多的權力,最後導致王權旁落,貴族對農民的統治進一步增強。當國王由貴族推選之後,貴族當然不願意選出一個有力的國王來壓制他們,因此歷代波蘭國王幾乎都是無力的、是在某個外國勢力推舉下的產物,甚至本身就是外國人

但14-16世紀波蘭確實是非常繁榮的,在西歐中央集權國家尚未成型的年代,波蘭貴族為國王提供了強大的武力,相對地,14世紀的西歐困擾於黑死病和饑荒,15、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西歐急需大量糧食和原材料,波蘭作為原材料生產國大賺特賺

但事皆有兩面,作為原材料生產國的波蘭缺乏發展工商業的動力,貴族們為了逐利,推行單一農業經濟,變本加厲(同時也是竭澤而漁)地壓榨農奴,和現代的原材料生產國一樣,波蘭貴族的獲利不會用於再投資,而是用於奢侈品消費和莊園擴張,擴張領土的欲望帶來了對烏克蘭的入侵、烏克蘭的起義,以及(更多是因為政治混亂)和鄰國頻繁的沖突,這些都嚴重損耗了波蘭的國力,貴族的力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地侵蝕王權,市民階級又天生不足,下是農奴起義,上是外國入侵,當歐洲完成中央集權和資本主義轉型之後,波蘭就完蛋了

PS:查了一下,波蘭法律允許的農奴徭役最高可達每周6天,所謂建立在農奴地獄上的貴族天堂

---------------------------

「歷史是一座畫廊,其中的仿製品很多,而原作很少。」
            ——Alexis de Tocqueville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641 Posts

Posted - 01/23/2011 :  11:16:07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老實說就我的觀點,上述資料的原始研究似乎來自至少曾經共黨執政很久的國家,文章遣詞用字感覺有些偏頗。

因此我個人對上述的敘述多少抱持一些疑惑。

雖然我知道東歐斯拉夫系國家的農民人權狀況比西歐慘,不過當地人本身怎麼想又是另一回事。


說到波蘭的話,講些題外話,Wikipedia條目第四多的語言竟然是波蘭語。印象中是勞工出口國的波蘭人意外地好學而且夠宅。

(前三名依序是英德法,第五是義大利語,第六是日本語)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1/23/2011 11:25:18
Go to Top of Page

玖羽
路人甲乙丙

1061 Posts

Posted - 01/23/2011 :  14:38:28  會員資料 Send 玖羽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老實說就我的觀點,上述資料的原始研究似乎來自至少曾經共黨執政很久的國家,文章遣詞用字感覺有些偏頗。

因此我個人對上述的敘述多少抱持一些疑惑。

雖然我知道東歐斯拉夫系國家的農民人權狀況比西歐慘,不過當地人本身怎麼想又是另一回事。

說到波蘭的話,講些題外話,Wikipedia條目第四多的語言竟然是波蘭語。印象中是勞工出口國的波蘭人意外地好學而且夠宅。

(前三名依序是英德法,第五是義大利語,第六是日本語)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如果都像您這樣,不問是非先問立場,研究就無法進行了
就算是共黨國家,蘇聯在斯大林死後,中國在80年代之後,學術領域都已經拋棄意識形態了
您還死抱不放哪

人權狀況?當時的波蘭可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有選舉權的人高達成年男性的7%-10%,那時的美國才5%左右
超民主的,民主極了,省議會要照顧到每一個選民的利益,國家議會要照顧到每一個議員的利益
您居然敢質疑如此民主的國家的人權狀況,您是共黨嗎

最後還有一點:資料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著作
怎麼樣,是不是一下覺得信憑性增加了許多啊

---------------------------

「歷史是一座畫廊,其中的仿製品很多,而原作很少。」
            ——Alexis de Tocqueville
Go to Top of Page

Loyola
新手上路

153 Posts

Posted - 01/23/2011 :  16:18:03  會員資料 Send Loyol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其實上面漏題了幾個原因,波蘭-立陶宛聯邦雖然是個"議會王國",但是他的議會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他那獨特的否決制度,波蘭議會(Sejm,故亦稱瑟姆)有所謂的「自由否決權」,每位瑟姆議員(poseł)享有能夠一票否決制所有被提出的新議案或法律的「自由否決權」,該議案就被否決,也就是少數可以否決多數,這也導致議會空轉,十分沒有效率。

第二個問題,就是rokosz,如果國王未遵守國家法律,或嘗試限制或懷疑貴族的特權,他們就有拒絕國王指揮的權力,並通過軍隊把他拉下台。

這兩點,原先為了防止寡頭形成的措施,最後,不斷被濫用,到最後,議會不斷的被強國操縱,並且持續空轉,癱瘓聯邦政體,最後波蘭人只能高唱"波蘭沒
有滅亡"(Mazurek Dąbrowskiego)。

波蘭確時是當時相當民主的國家,不過,他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強大的貴族和弱小的國王,波蘭議會組成由全國大概占人口總數的10%貴族所組成,君主由貴族中選出,貴族可以違抗他們認為國王任何不合法的任何命令,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政治教條是:本國是一個國王之下的共和國。司法官Jan Zamoyski以這句話總結了上述教條:"Rex regnat et non gubernat"(「國王當政但不統治」)。

關於波蘭農奴問題,我到是有點遺問,波蘭跟荷蘭是兩個沒有火刑柱的國家,宗教與思想相對於西歐及俄國算是自由的,如果看過當時一些特別份子的經歷,很多人流亡到波蘭,是為了逃避政治與宗教迫害,另外,近代也發現波蘭也是俄國出逃農奴安身之地的首選,波蘭如果農奴狀況比俄國差,俄國農奴會移進波蘭,這時在值得再思考,另外,波蘭在當時也被戲稱是"猶太人的天堂"。

另外,波蘭貴族所奉行的"薩馬提爾主義"(Sarmatyzm),除了這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東方色彩與堅持貴族議會民主制之外(實際上也以此自豪),還有對貴族自我投射的意向是這樣子:騎在馬背上、奉行貴族民主制,享有均等的權利、讓外國人感到不可戰勝的理想,並且讚頌波蘭軍隊過去的勝利,需要波蘭貴族維持這種傳統。某些層面上,這也導至這群貴族日後相當程度的保守,並且拒絕為組織一支強大而現代的軍隊而徵稅。

另外,我相信中野兄沒有惡意,他只是看出閣下所舉的文字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文句法及用詞,也因此,一般而言(包括我在內),若有涉及到社會科學部份,都會有一點....猶豫,並非是該文不值得信任,即便是翻譯的,通常文內會透出某種意識型態,到不一定是政治立場,不過共產主義到真的是包山包海......,一件事有相當多解讀方式,而某些時候,該區的解釋方式往往有點單一。

Edited by - Loyola on 01/23/2011 16:30:30
Go to Top of Page

玖羽
路人甲乙丙

1061 Posts

Posted - 01/23/2011 :  17:56:59  會員資料 Send 玖羽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oyola

其實上面漏題了幾個原因,波蘭-立陶宛聯邦雖然是個"議會王國",但是他的議會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他那獨特的否決制度,波蘭議會(Sejm,故亦稱瑟姆)有所謂的「自由否決權」,每位瑟姆議員(poseł)享有能夠一票否決制所有被提出的新議案或法律的「自由否決權」,該議案就被否決,也就是少數可以否決多數,這也導致議會空轉,十分沒有效率。

第二個問題,就是rokosz,如果國王未遵守國家法律,或嘗試限制或懷疑貴族的特權,他們就有拒絕國王指揮的權力,並通過軍隊把他拉下台。

這兩點,原先為了防止寡頭形成的措施,最後,不斷被濫用,到最後,議會不斷的被強國操縱,並且持續空轉,癱瘓聯邦政體,最後波蘭人只能高唱"波蘭沒
有滅亡"(Mazurek Dąbrowskiego)。

波蘭確時是當時相當民主的國家,不過,他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強大的貴族和弱小的國王,波蘭議會組成由全國大概占人口總數的10%貴族所組成,君主由貴族中選出,貴族可以違抗他們認為國王任何不合法的任何命令,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政治教條是:本國是一個國王之下的共和國。司法官Jan Zamoyski以這句話總結了上述教條:"Rex regnat et non gubernat"(「國王當政但不統治」)。

關於波蘭農奴問題,我到是有點遺問,波蘭跟荷蘭是兩個沒有火刑柱的國家,宗教與思想相對於西歐及俄國算是自由的,如果看過當時一些特別份子的經歷,很多人流亡到波蘭,是為了逃避政治與宗教迫害,另外,近代也發現波蘭也是俄國出逃農奴安身之地的首選,波蘭如果農奴狀況比俄國差,俄國農奴會移進波蘭,這時在值得再思考,另外,波蘭在當時也被戲稱是"猶太人的天堂"。

另外,波蘭貴族所奉行的"薩馬提爾主義"(Sarmatyzm),除了這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東方色彩與堅持貴族議會民主制之外(實際上也以此自豪),還有對貴族自我投射的意向是這樣子:騎在馬背上、奉行貴族民主制,享有均等的權利、讓外國人感到不可戰勝的理想,並且讚頌波蘭軍隊過去的勝利,需要波蘭貴族維持這種傳統。某些層面上,這也導至這群貴族日後相當程度的保守,並且拒絕為組織一支強大而現代的軍隊而徵稅。

另外,我相信中野兄沒有惡意,他只是看出閣下所舉的文字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文句法及用詞,也因此,一般而言(包括我在內),若有涉及到社會科學部份,都會有一點....猶豫,並非是該文不值得信任,即便是翻譯的,通常文內會透出某種意識型態,到不一定是政治立場,不過共產主義到真的是包山包海......,一件事有相當多解讀方式,而某些時候,該區的解釋方式往往有點單一。

有一點要澄清,一票否決制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第一個先例發生在1652年,被確認為合法後,以後就一再濫用

Rokosz實際上是一種貴族可以合法叛亂的權力,國王也可以鎮壓,鎮壓後不追究,不是廢黜國王的權力

在歐洲宗教改革時期,波蘭恰好處在國運昌隆之時,因此對宗教相當寬容,但隨著國家淪落,當西歐越來越寬容的時候,17世紀的波蘭反而變得越來越黑暗,Sarmatyzm也是衰落期的一種偏執狂式的病態產物

國家越爛,國民就越偏激,一般都是這樣

我不明白你們為什麼認為波蘭農奴的處境會好,難道說,只是因為我用了另一些詞匯描述他們?如果我的說法有問題、有錯誤,你們可以盡管指出來,不要一上來就先問立場。明明是你們束縛於意識形態,還說我意識形態?如果你們堅持這樣,討論就無法進行了

當時的記載中到處可見這種描述,比如在《論法的精神》中

……最不完善的貴族政治,就是處於服從地位的那部分人民是處於統治地位的那部分人民的私人奴隸,例如在波蘭貴族政治之下,農民就是貴族的奴隸。

……比方說在波蘭,國民財產是極端不平等的,但是整個國家的貧窮使這個國家不能象較富裕的國家那樣的奢侈。

……波蘭就是一個例子。它除了土地所產的小麥之外,我們所謂世界上的動產,它幾乎一無所有。有些貴族佔有整個省份。他們強迫農民給他們更多的小麥,好運給外國人去換取他們的奢華所需要的東西。如果波蘭不同任何國家通商,它的人民將要幸福得多。

就連Sienkiewica這種出身於小貴族、無限美化和浪漫化小貴族的作者,也承認波蘭農民的處境是極其悲慘的

另外波蘭民主很明顯是我在諷刺

---------------------------

「歷史是一座畫廊,其中的仿製品很多,而原作很少。」
            ——Alexis de Tocqueville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8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 次頁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