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
xc091832
路人甲乙丙
  
797 Posts |
Posted - 04/18/2018 : 10:15:10
|
一、dasha前輩前幾年提到,76mm炮射飛彈有10~20km潛力,不過目前的Strales與DART只有6~7km射程,其實沒有比可程式化彈藥的射程長,那10~20km應該是使用半主動導引優化彈道,而非目前的乘波?
二、同樣也是dasha前輩前幾年提的,127mm炮射飛彈有接近40km的潛力,不過網路上似乎找不到義大利開發此類砲彈的訊息,倒是有找到VULCANO 127mm BER的官方宣傳文件中提及具防空能力,猜想應該是此砲彈的延伸型號?
三、雷射標定導引砲彈的技術在70年代就有出現,若想以80年代的科技樹,架空設計一款100~127mm,以乘波導引的艦用炮射防空飛彈(不考慮應付掠海目標),是否有技術可行性?
四、HVP由傳統火炮發射時速度約3馬赫,似乎沒有比防空飛彈快,為什麼美軍會認為此砲彈在防空上有極大助益?此砲彈是否有導引設計?
五、DART及HVP都採用彈體減阻方式來增加初速,而不採用底噴氣或火箭助推,應該是考慮到可靠性問題?
|
Edited by - xc091832 on 04/18/2018 10:22:50 |
|
ian125
我是老鳥
   
8717 Posts |
Posted - 04/18/2018 : 11:26:22
|
HVP很難有什麼導引,最多就是GPS/INS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766 Posts |
Posted - 04/18/2018 : 12:39:09
|
義大利127mm有紅外線板的,射程100Km 專門打船的
|
 |
|
puppyoliver
我是菜鳥
 
528 Posts |
Posted - 08/21/2025 : 22:29:2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xc091832
⋯⋯ 三、雷射標定導引砲彈的技術在70年代就有出現,若想以80年代的科技樹,架空設計一款100~127mm,以乘波導引的艦用炮射防空飛彈(不考慮應付掠海目標),是否有技術可行性? ⋯⋯
若技術可行性是指「乘波導引」的砲彈, 應該是可行的, 至少蘇聯陸軍在80年代已經有雷射乘波的反戰車飛彈(註1)。
參考資料: (註1) 9M119砲射飛彈(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9M119反坦克導彈 |
 |
|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840 Posts |
Posted - 08/25/2025 : 00:21:18
|
“長射程”和乘波導引是不相容的,後者會減損動能。
讓76砲彈走經濟彈道,然後在20多公里末端用雷射導引,理論可行,問題是船上有能指揮20多公里以外尋標頭的雷射嗎? 這遠超多數現有成熟系統了,開發一套也應該會蠻貴的(越遠,雷射光束折射帶來的問題會越嚴重,射程多3倍,也不是雷射功率加三倍那麼簡單)。 現在用雷射指導彈藥或火箭反無人機的系統,就採用相對成熟的雷射標定器,射程都不長 |
 |
|
ki1
我是老鳥
   
6365 Posts |
Posted - 08/27/2025 : 12:51:05
|
只要能追蹤/推測飛(砲)彈位置, 乘波導引也能走拋物線彈道,前例如talos (導引波束先往高空指,隨飛行距離逐漸向下,直到半主動雷達接手) 但砲彈上的話,成本太高同時有沒有足夠的控制力又是問題 (許多導引砲彈的修正機會以次計算) |
 |
|
dasha
版主
   
42205 Posts |
Posted - 08/30/2025 : 04:47:5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只要能追蹤/推測飛(砲)彈位置, 乘波導引也能走拋物線彈道,前例如talos (導引波束先往高空指,隨飛行距離逐漸向下,直到半主動雷達接手) 但砲彈上的話,成本太高同時有沒有足夠的控制力又是問題 (許多導引砲彈的修正機會以次計算)
問題不是"走拋物線",而是乘波導向武器的飛行模式,接收漏斗形波束的訊號,發現離開漏斗就往回轉,維持自己在漏斗中,這種模式是所有導航模式中最接近蛇行飛行的模式,不只是最耗動能,而且轉向修正次數也最多,還有距離越遠則漏斗越大誤差越大的問題...... 半主動導引在早期來說則是反向乘波,一樣是漏斗狀回波中蛇行飛行,只是漏斗越接近目標越小,但引進單脈波以後就改變了. |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