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197 Posts |
Posted - 05/28/2013 : 11:01:02
|
啊湯哥用的都是二等邊射擊法~~ 也就是說不管腰部以下的腳是一前一後還是左右對稱,只要腰部以上的手臂成等腰三角形對準敵人射擊即可~ 而美國警方統計交火距離95%都在10m內~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http://www.milfans.net |
 |
|
CITYTIGER
新手上路

115 Posts |
Posted - 05/28/2013 : 13:08:1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asaraki
那個太花俏也太難練
現代實戰手槍腰射 比較實際的應用場合是極近距離的貼身射擊 當敵人逼近到一臂之遙時 拔槍立刻腰射,斷無可能錯失目標,同時也避免被奪槍風險 (先腰射完後退數步再行補槍)
實戰畫面姑且拿電影落日殺神來參考
主角阿湯哥接受實彈射擊訓練與片中動作片段的花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8-P8sJNHk0
武器指導與教官是前SAS成員Mick Gould 當年第一次波灣Brove Two Zero沙漠大逃殺的真實生還者 最有名的成績是指導過同導演的名作烈火悍將(Heat)
看得出即使是一名演員經過名教練的操練一樣是有板有眼
那跟花俏沒什麼關係,那是因為那種左輪槍是大多數都是sa板機,需要用手掌去 撥動擊錘,不然用大拇指去扣壓擊錘在時間上是來不及快速射擊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Posted - 05/28/2013 : 15:30:5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也就是說不管腰部以下的腳是一前一後還是左右對稱,只要腰部以上的手臂成等腰三角形對準敵人射擊即可~
我實際測試了。有差的。 假設腰部以下開右半丁字步,就算上半身成等邊三角射擊姿勢,上半身的左側迴轉角度也會明顯受限。
但是丁字步低重心的安定感也不是平行步能比的。除了要遠距離射擊之外,如果是足場不安定地形,丁字步還是有其好處。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5/28/2013 15:36:40 |
 |
|
Captain Sulu
版主
  
Taiwan
2822 Posts |
Posted - 05/28/2013 : 18:35:55
|
看了一下Todd在IPSC上的影片 等邊式除了轉角度快以外,IPSC上那種各種奇怪扭曲的射擊姿勢,偉佛式擺起來一定很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Vw84eg8IX8
______________ 他們是在地原生的類人種,而非被遺忘的星際移民。 吾將在軌道之上巡守,阻止一切以科技領先之便在此地塑造宗教神蹟的企圖。 Captain Sulu

|
 |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197 Posts |
|
Gasaraki
新手上路

100 Posts |
Posted - 05/28/2013 : 23:46:5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ITYTIGER
那跟花俏沒什麼關係,那是因為那種左輪槍是大多數都是sa板機,需要用手掌去 撥動擊錘,不然用大拇指去扣壓擊錘在時間上是來不及快速射擊
單動左輪速射本來就是花俏的射擊技巧
只有狂熱份子會花時間專研苦練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Posted - 05/30/2013 : 08:13:1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asaraki 單動左輪速射本來就是花俏的射擊技巧
只有狂熱份子會花時間專研苦練
這沒什麼,古今東西各種武術都是狂熱份子才會專研苦練,一般軍警民防用不太到很高深的技巧。 (武術的世界中可是有人可用手指貫穿西瓜)
一般軍警民防要學的只是這些狂熱份子的研究成果中,取出來的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部分而已,這在冷兵時代就是如此。
比如戚繼光跟他愉快的夥伴遺留下來的軍隊教範跟武術技巧,都可以看出狂熱份子的武術技巧跟一般兵戰鬥教範的差異。
quote: 分隔線
題外話,據說轉輪拔槍速射的Fast Draw技巧在真的西部時代並不存在,是西部電影拍攝中研發出來的技巧,需要使用特製的Fast Draw槍套。
儘管如此,今日西部式Fast Draw比賽已經成為槍械運動中的一個專業部門,Fast Draw的技巧確實也有一部分被運用在戰鬥射擊中。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5/30/2013 08:20:52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Posted - 05/30/2013 : 19:29:13
|
一個問題請教。
常聽說戰鬥射擊要記得彈匣內有多少子彈跟打了幾槍,但這並不容易,美國的教官s有教什麼撇步嗎?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197 Posts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Posted - 06/01/2013 : 22:46:12
|
這又不是FPS,剩下的子彈會自動補滿其他彈匣,一直換彈匣只會得到一堆半滿的彈匣反而很危險吧?
quote: 分隔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s9Umw-Owo AK47 Tactical Reload Dril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sk_vVMbhY Shooting drills with an AK
世界標準的突擊步槍AK之戰鬥Reload教學。
第一個影片學快速換彈匣,第二個影片學用左手拉槍機。 因為一般步槍的槍機拉柄都在右邊,所以右手不離開扳機用左手去拉槍機的動作會有點彆扭,但是看這影片的動作之熟練快速,顯示還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彌補設計上的不便。
話說在大家的槍機拉柄都在右邊的時代,BAR的槍機拉柄在左邊的設計實在頗神的。
世界主流的自動步槍中拉柄在左邊的,也只有跟白朗寧有淵源的FN生產的FAL。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6/01/2013 22:58:53 |
 |
|
MikeH
路人甲乙丙
  
USA
4826 Posts |
Posted - 06/01/2013 : 23:32:36
|
冗丙兄講的 就是 tactical reload 概念 預計將遭遇敵情前 先換個滿彈匣 避免戰鬥開始 沒打個幾發就空了
至於身上累積一堆半滿彈匣 有點空閑時間 不難將子彈退出集中
=== 地下軍火庫 http://guns-mikeh.blogspot.com/ |
 |
|
Peter Chen
路人甲乙丙
  
691 Posts |
Posted - 06/02/2013 : 00:35:40
|
戰鬥不像比賽有固定場景固定發數而且擊中就算, 所以算彈數不實用. 一般要記得殘彈有多少發是有點難, 但是有沒有打超過一半或2/3心裡總是有個譜, 這時只要有接敵的空檔就該進行戰術重裝填 (Tactical Reload )了. 戰術重裝填換下來的未滿彈匣要跟滿彈匣區隔開, 免得緊急時將未滿彈匣當滿彈匣用. 戰術重裝填觀念重點在用滿載火力進行下次接戰, 因為我們不會知道下次接敵會有多少目標, 目標有多難打掛. 萬一接戰到一半空槍掛機, 為了減少火力空檔. 這時就需要快速換裝彈匣 (Speed/Fast Reload). 同樣的觀念, 滿的彈匣只剩下一兩個的時候, 也該是找安全的地方窩起來把散裝子彈塞進彈匣或將殘彈集中的時候了. |
 |
|
Lugiahua
路人甲乙丙
  
USA
1884 Posts |
Posted - 06/02/2013 : 01:54:1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這又不是FPS,剩下的子彈會自動補滿其他彈匣,一直換彈匣只會得到一堆半滿的彈匣反而很危險吧?
quote: 分隔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s9Umw-Owo AK47 Tactical Reload Dril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sk_vVMbhY Shooting drills with an AK
世界標準的突擊步槍AK之戰鬥Reload教學。
第一個影片學快速換彈匣,第二個影片學用左手拉槍機。 因為一般步槍的槍機拉柄都在右邊,所以右手不離開扳機用左手去拉槍機的動作會有點彆扭,但是看這影片的動作之熟練快速,顯示還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彌補設計上的不便。
話說在大家的槍機拉柄都在右邊的時代,BAR的槍機拉柄在左邊的設計實在頗神的。
世界主流的自動步槍中拉柄在左邊的,也只有跟白朗寧有淵源的FN生產的FAL。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不會啊 我自己的SU16步槍(加州買AR很麻煩)也是拉柄在右 槍面轉60度就能目視確認槍機+拉槍機了 比AR還順手, 拿AK也一樣
西部拔槍比賽叫做Cowboy Action Shooting 規定必須使用19世紀的武器跟裝備, 參賽者也必須穿著當代服裝 所以不能用什麼Speedloader, 更不會有自動手槍 這種比賽更進階還有Mounted Cowboy Shooting...也就是要騎馬射擊的 馬術跟射擊一樣重要
|
Edited by - Lugiahua on 06/02/2013 02:05:12 |
 |
|
Lugiahua
路人甲乙丙
  
USA
1884 Posts |
Posted - 06/02/2013 : 14:56:58
|
http://youtu.be/et5FHMwB3gY
偉佛式之前的射擊法 1961年的FBI教案, 主張 "最準確的射擊法是單手腰射" 當時七公尺處打到一個手掌大彈著就算是精準了(現在這種準度出不了警校, 會被笑死)
沒記錯在此之前是教"奧運決鬥式射擊" (左手插腰右手打直)
注意一點是FBI人靶(至今相同)其實比正常真人還大, 大概是兩百公分高的壯漢面積 很多現代教官批評不切實際
當代警察很少有裝填片, 片中只說要練習裝填, 卻沒提到應該要移動到掩體後或是有人掩護下裝填(就跟上文中陸戰隊員一樣錯誤) 片中警察基本上是站在原地, 低頭用手把一發發子彈塞進手槍裡
還有, 片中歹徒都是一槍就倒了, 實際上當然沒那麼容易 從教學角度來看這樣會傳達不正確觀念, 讓警員以為手槍可以一槍擊倒歹徒
我很好奇的是片中用的槍套, 完全沒有固定裝置,又不是塑膠有彈性 運動時(像是翻過圍牆)不會掉出來嗎?
FBI 1980年代時多次慘案後開始重視子彈威力不足的問題, 那之前為什麼沒有類似問題? 總不會是1960年代出生的人類體能比較耐打, 或是子彈80年之後變弱了吧? |
Edited by - Lugiahua on 06/02/2013 15:19:44 |
 |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197 Posts |
Posted - 06/02/2013 : 17:18:18
|
記得以前看過的資料是1970年代中後期毒品與迷幻藥的盛行後就讓人有警覺它們似乎是在對抗半殭屍∼ 而且幫凶好萊塢電影中梅爾吉「不遜」的被雷打92F之類的自動手槍盛行於地盤保衛戰後讓交街頭火更刺激∼ 警方的45手槍與.357麥格農瞬間弱掉了∼∼∼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http://www.milfans.net |
 |
|
rockitten
我是老鳥
   
Australia
8191 Posts |
Posted - 06/02/2013 : 17:23:5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記得以前看過的資料是1970年代中後期毒品與迷幻藥的盛行後就讓人有警覺它們似乎是在對抗半殭屍∼
Such as the famous "PCP"/angle dust.....
小貓不會作模型,小貓只愛玩模型;看似小貓玩模型,其實模型玩小貓: A B 補土白膠條,樹脂改套蝕刻片;凹線凸線凹凸線,乾磨水磨銼刀磨; 水性油性消光漆,乾掃手掃噴槍掃;模型一盒三百幾,零件一堆三千幾; 多買多作進步多,買了不作口水多;花錢耗時傷精神,小貓是隻敗家喵。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Posted - 06/02/2013 : 17:50:5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ockitt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記得以前看過的資料是1970年代中後期毒品與迷幻藥的盛行後就讓人有警覺它們似乎是在對抗半殭屍∼
Such as the famous "PCP"/angle dust.....
《城市獵人》最初期Angel Dust中毒打不死橋段嘛。
加上70/80年代毒品擴散時期美國很多警察部門還在使用.38Special的轉輪手槍或是剛導入大彈量9mm自動手槍,於是附帶產生了對小口徑手槍彈的迫阻力懷疑。
其實早在20世紀初美軍於菲律賓對抗會使用天然迷幻藥的原住民時就有類似小口徑手槍彈懷疑論,因為當時的解決策就是開發.45ACP,美國挖出這段歷史之後,這成為後來美國流傳的.45ACP神教跟大口徑手槍信仰的根源。
我年輕時也曾經信仰過這個教派。但是後來多懂一些之後,用比較科學的角度了解這個大口徑理論的根源,現在不會迷信了。雖然大口徑槍彈還是有其利多,但是打中動脈、內臟或骨頭才是殺傷力的主要來源。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6/02/2013 19:13:16 |
 |
|
Lugiahua
路人甲乙丙
  
USA
1884 Posts |
Posted - 06/03/2013 : 11:55:58
|
1970年代加州發生的Newhall慘案應該就是這種訓練造成的 四個警察攔截兩個銀行強匪後槍戰, 不但警察沒打倒任何一人, 反而全數被歹徒殺害 其中一個警察就是低頭用手裝填轉輪槍時, 被歹徒繞到後面射殺
1980年以前的警察 一般都只有六發.38轉輪手槍, 連裝填片都沒有 用的還是FMJ 更沒有穿抗彈衣
相較現在警察隨便就是15-20發彈匣, 大多還有帶備用迷你手槍 很難想像那時代警察的做法 |
Edited by - Lugiahua on 06/03/2013 14:09:49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Posted - 06/15/2013 : 22:35:25
|
不定期的把問題來整理一下。
基本上現代步兵的問題主要是四大性能指標跟三個限制:
攻擊、防禦、機動、通訊。 成本、續戰力、負重上限。
當然跟其他所有兵器一樣,想要全部性能封頂是不可能的,所以還是一個一個檢討。
1.攻擊:
現代步兵的主要攻擊手段就是拒止、壓制敵人跟接近戰用的自動步槍/機關槍,還有現代步兵戰鬥主要殺傷來源的投射榴彈火力。
也就是說在攻擊的問題上,現代步兵的武器也是呈現一種傳統的「阻絕─投射」模式,如果不想打外線機動作戰,只要火力夠強然後構築起內線陣地,就可以擊退很多敵人攻擊(不考慮敵軍使用轟炸或砲兵的話)。
所以若想要增強步兵的攻擊力,我個人的建議就是再更進一步的加強榴彈火力。以現有武器從編制上著手的話,可以考慮調高迫砲、無後座砲部隊的比例。研發新武器的方向主要是更輕巧、長程的榴彈發射裝置,如果可以跟自動步槍火力結合的話就更好了。所以這邊還是期待有哪個天才可以發明用步槍發射或結合一體的長射程高威力火箭推進榴彈。
但想要攜帶越多越強力的彈藥,這就會影響到續戰力跟負重上限。但是這沒有標準解答,後勤支援充沛的陣地戰鬥跟獨立的長距離偵蒐要考慮的狀況完全不一樣。對於一般步兵只能找個相對的平衡點。
當然過分強調長程投射能力,就會減損接近戰能力,在某些場面會相當不利。不過一般來說人類戰爭發展的傾向還是逐漸朝向遠戰發展。在複雜地形比如山地、叢林、城鎮等地段,接近戰當然也是有需要,也是有用近戰破遠戰的狀況,但是一般開闊戰場上還是能越遠的幹掉對手較為有利。
打個比方就好像以前中世紀戰場上的弓箭跟長槍/刀劍的關係一樣,打接近戰的時候還是要靠刀槍,但弓箭是殺傷力的主要來源。
2.防禦:
自古以來步兵的負重就是護甲最吃重量,越全面越厚重的防禦就一定需要更多的裝甲=重量,這一點步兵跟裝甲車都一樣。而且護甲有個壞處就是在非戰鬥時就完全是呆重,會持續消耗步兵的體能。所以既然在負重有限體力有限的狀況下,防禦是我個人認為應該優先妥協的項目。
但是,既然現代戰場的主要殺傷來自榴彈火力,在成本足夠的條件下,最低限度的防破片護具最好是要有,美軍步兵自韓戰以來導入防破片防具證實這可以很大程度減少士兵的死傷。
參考古代的護甲進化史的話,未來護甲數量上的主流應該還是朝向容易維修跟製造的簡易鱗甲化──西洋的Brigandine,日本的腹卷──將小片防護板固定在背心或大衣上頭,這因為活動方便而且成本低,在中世紀是一般步兵的護具主流。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gandine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amaki_%28armour%29
現代的Plate Carrier其實就是朝這個方向在走,反正人類想的事情都差不多,有類似的需求自然會出現類似的產品。只是從古代的鐵片換成現代的防彈板。
3.機動:
步兵既然是步兵,從古至今在機動上頭沒什麼進化,就是11號公車,兩條腿。但理想的步兵照蘇沃洛夫的說法是「鹿能走的地方步兵就能走」,能穿越複雜地形就是步兵最大的利點。
當然,長距離的載具跟輔助運輸工具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是很重要的,徒步運輸用的手拉車、手拉雪橇等傳統運輸器材,基本款的補給運輸、重武器運載的輕卡車,還有高級的運輸直昇機等等,只要成本許可最好都導入。步兵沒有補給是無法動彈的。戰鬥的時間越長,後勤的重要性就越重要。
但是如同美軍示範給我們看的,過度補給反而會減少部隊的機動性跟士兵離開陣地與道路的意願,相反地能忍耐惡劣補給的步兵機動性反而強,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問題。
雖然理想上是步兵要跟野鹿一樣靈活,但是今日能達到這種標準的步兵除了少數精銳的SOG之外,大概只剩下某些鄉下的部落居民而已。所以當你自認為是先進國的高科技步兵,卻被神出鬼沒的原住民游擊隊翻弄戲耍而且追不上的時候,也不要太驚訝。自古以來很多步兵界的前輩們都吃過這種苦頭,要追上去的唯一方法是丟裝備減重還有跟他們一樣忍耐惡劣的補給,徒步走入蠻荒之中。
4.通訊:
好消息。通訊方面幾乎完全是高科技的領域,在行動通訊產品普及化的現在,步兵通訊能力大幅度改進,以致於分散作戰的能力隨之大幅度上升。
壞消息。這意味著現代步兵比過去任何時代都還要孤立,跟網路還有手機讓人們與遠方聯絡容易,卻反而時常忽略周圍狀況一樣,現代步兵分散作戰的後果,是步兵比過去任何時代都還更容易成為孤立無援的數十人小單位,唯一的繫命繩是手上的無線電,戰場開闊時可能方圓百里內都沒有友軍。
這意味著需要更加重視步兵的小單位作戰能力,還要能隨戰況需求進行分散結合,可以化整為零也能化零為整的協同作戰。能夠辦到這一點的步兵就能夠主宰戰場。
但是很遺憾這比想像中要困難,要讓十幾歲到二十初頭的基層步兵幹部擁有非常高的素質能夠獨立又考慮全體狀況進行作戰,就算是美軍也難以辦到,訂立某種程度的SOP要求遵守就是上限了。另一方面,普德式系統的任務式指揮讓部隊面對混戰時各自為戰的能力很強,不過弄不好會太過各自為戰就是難點,但是在步兵持續散兵化的現在,未來這可能會更有利。
要充實基層幹部的素質要考慮民眾入伍前的基礎教育跟訓練的方式與內容,這些都需要有大人物進行有計畫的改革與執行。
回到通訊器材的話題上,因為這是高科技的領域所以只能靠砸錢來處理,在組織部隊的時候這方面不要省錢。改善通訊器材能帶來的好處不單是加強戰鬥能力而已,在平日的組織管理還有處理很多雜事上頭都相當有用。但是組織上要注意不能過度從遠方掌控全局,通話跟視訊等等是很方便,但是很多事情還是現場的人才能體會跟負責搞定。
總而言之,未來或持續進行中的地面戰爭,步兵的小單位重要性會繼續上升。如果想要準備面對未來戰爭,步兵小部隊的裝備、組織跟戰術的改革都是刻不容緩的。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
|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74 Posts |
Posted - 06/16/2013 : 09:37:15
|
同場加映老波佛斯40mm機關砲 感覺穩定很差的樣子.... |
 |
|
CITYTIGER
新手上路

115 Posts |
Posted - 06/16/2013 : 10:18:5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同場加映老波佛斯40mm機關砲 感覺穩定很差的樣子....
那是因為沒插駐釘的關係....,如果換了是D-30不插駐釘早就翻掉 |
Edited by - CITYTIGER on 06/16/2013 10:21:23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Posted - 06/30/2013 : 00:59:22
|
從網路上聽說最近敘利亞軍的T-72採取了新的戰術所以在戰鬥中的評價有所提升。
總之就是裝備了大量ERA的T-72跟BMP組成快速機動部隊,然後事先決定好一次突擊的界線點,進行高速突擊進行火力射擊之後隨即後退,不給予對手發射反戰車武器的時間。察覺狀況不妙也會馬上後退,就算被少量攻擊命中,有ERA在損失也可以壓得很低。一個部隊一擊離脫之後,就迅速投入下一個部隊,主要的目標是藉由這種突擊來消耗敵軍的戰力。
看到的資料是文字敘述,但是大概可以想像到是在做什麼,用RTS術語來說就類似《星海爭霸》的禿鷹車快速進出擾礦的戰術。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總之就是活用機動性不停的快速襲擾。
在無法事先預測戰甲車移動路線佈置反戰車防禦的狀況下,這種戰術確實相當煩人而且有效。而且因為一接戰戰甲車可能迅速後退,也無法給予有效的打擊。
碰上這種小家子氣的謹慎戰術想要幹掉戰甲車大概要先裝死一陣子誘敵深入才有可能。一般見敵軍進攻就直覺反擊的做法很難給予有效損害。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89 Posts |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42 Posts |
Posted - 07/26/2013 : 06:32:2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http://www.thedailybeast.com/newsweek/2013/06/19/how-many-camos-can-one-army-have.html USAA、USMC、USAF這十年來投入大筆預算各自開發了太多效果不怎麼樣的迷彩服把元老院惹火了。 眾院跟參院都同意要軍隊在2018年10月以前統一全軍的迷彩服。 而且如另外一個討論中所說的,因為防火性的緣故還越來越多士兵寧願穿連身作業服而非迷彩BDU。
收藏美軍軍服的軍迷們未來可收藏的軍服種類可能少了,但是相對可以省一點錢。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目前美國海軍戰略月刊裡面炮聲隆隆 至少海軍這邊反彈非常的大 不一定會順利推行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