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
Posted - 09/13/2010 : 14:01:17
|
沒有人說要用2-3 Mach來落下啊?
就拿比較接近的探空火箭來說 探二開始就是用兩節火箭,探四就已經實驗進行火箭全程軌跡量測成功,探五實驗鼻椎罩開啟。 所以人家說台灣假科學名義實驗彈道飛彈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邊有個網頁還挺圖文並茂的 http://www.nspo.org.tw/2008c/projects/projectrocket/mission.htm
以探五為例
 第二節跟本就是枚沒有彈頭的天弓二,事實上到目前台灣打的探空火箭的第二節都是沒彈頭雷達的天弓二。 所以以天弓二全重1135kg來說,去掉戰鬥部那少說全彈重也有1000kg吧 探五的第一節燃燒六秒後脫離,到12秒第二節點火前舉升到5.3KM。那燃燒完的的第一節脫離時的速度差不多是1140km/h(0.93 Mach),脫離後重量組力減少到12秒第二節點火時是1590km/h(1.29Mach)。到這邊的一二節脫離中科院試過好幾次了,探三之後沒有問題,那陸射萬劍真的要求的,也只有這一段。 萬劍空射型的外型跟對比大小都非常像AGM-154,所以應該可以合理的認為重量接近於AGM-154 的483kg(1065磅)到681kg(1498磅)之間,因為AGM 154各型號重量有差別。 AGM-154D/E又加了一個1.07 kN (240 lb)推力的Williams J400-WR-104 turbojet。那寬鬆的想應該會逼近兩千磅(909kg)。 但是這樣才跟探五的第二節接近而已。 雖然說探五的第一節只有舉升籌載飛到5300米的高度,離設定的一萬或一萬五千米的高度還很遠。 但是至少證明了舉升兩千磅左右的籌載到5300米,並且在09.2 mach釋放第二節籌載。
我粗估是釋放後的兩千磅的彈體可能可以在五十到六十秒後依照彈道飛行到一萬五千米(也可能跟本到達不了這個高度,頂多就是一萬米高)。並且速度將會降低到0.2或3 mach的程度(當然有可能更低...)。 那到這個程度就跟空射的脫離機身後的階段應該就很接近了。 所以沒有人說要用2-3 Mach的速度來灑佈次彈頭。 陸射的可以在發射時就開始GPS定位,當彈體脫離到彈翼展開後就可以初始射向,點燃屁股後的固體火箭馬達開始飛行。 主要設程都是靠滑翔飛行的,固體火箭只負責推到預定的高度跟飛行的初始的速度。
用turbojet當然飛的是比較遠啦,但是目前又不要求飛那遠的。 固體火箭也比較便宜,聽說國科會當年做探一(五千萬的預算),跟中科院買的天弓二的推進段只花了一發兩千萬。探五第一段大概只有弓二推進段的一半長,所以一千萬?
|
Edited by - SleeplessPrometheus on 09/13/2010 14:04: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