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軍事相關問題發問專區
 航母甲板與機庫的設計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blackknight
路人甲乙丙

4339 Posts

Posted - 08/22/2008 :  16:55:49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blackknight'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blackknight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八月份突擊裡面寫的列克星頓級把美國研發航母的歷史寫了一遍,裡面有提到關於封閉式機庫與開放式機庫的部份,小弟不懂的是封閉式機庫和開放式機庫同樣都在飛行甲板下方,為何前者是被艦體主結構包圍而載機數量少,後者卻不是呢?
然後裡面還提到列克星頓級本來想和蘭利號一樣採用無艦島的全平式甲板設計,但是風洞實驗中卻證明這樣煙反而更容易被側風吹向飛行甲板。
另一個則是關於水線裝甲的設計,裡面有提到傾斜裝甲,這代表艦艇採用傾斜裝甲的概念早於戰車嗎?而跟水線裝甲不同的防魚雷突出部是用內外兩層鋼板組成的,這應該是考慮到魚雷的破壞方式不同於穿甲彈吧

=========================================================
我的女神!!
フルメタのシリーズを通しての女性キャラ人気で不動のNo.1を誇るテレサ・テスタロッサ


記者:請問關於官方承認泰莎艦長是最萌的你有什麼看法?
發言人:非常好!!這是符合全體密銀戰隊隊員的最大共識,有助於部隊士氣的提升
和反恐活動的進行!!讓我們一起呼口號!!打倒暴力鐵拳女主角!!泰莎艦長是最萌的!!
今天心情不錯~~~就到這吧!!

Edited by - blackknight on 08/22/2008 17:19:15

ki1
路人甲乙丙

5545 Posts

Posted - 08/22/2008 :  17:44:20  會員資料 Send ki1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這代表艦艇採用傾斜裝甲的概念早於戰車嗎
-------------------------------------
艦艇上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就有採用了,那時候戰車還沒出現...

不再是國中生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66 Posts

Posted - 08/22/2008 :  18:07:14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傾斜裝甲設計其實很早就有,是碉堡建築來的,但德國人基於結構強度與空間利用的問題,當初在戰車上不喜歡用,尤其法國一票施工不良戰車,裝甲會掉下來......直到不得不承認T-34的優越性時才開始學.
水線裝甲源自Protected Cruiser,那是大角度傾斜裝甲.至於Bulge就只是利用空間緩衝爆震,提早引爆你讓你的爆震擴散而減低對內部的傷害,但因為魚雷頭的急速增大,到二次大戰時這種單純的雙層箱子通通失效,所以出現英美的三層板,法國的支撐架,義大利的多重圓筒,以及日本的"船大最棒"讓你爆震擴散空間比誰都大......
封閉機庫的封閉不是只在機庫外裝鐵板而已,軍規航艦的話,機庫外壁與內壁間的空間可是大到當寢室都嫌大,讓中小口徑炮命中也只能穿外壁而傷不了機庫,但這樣的設計當然是當場讓你停飛機的空間少掉一排以上......所以近年來有些航艦強調是商船設計,那是怎樣?除了一些結構消防之類的處理方式不同之外,最明顯的是把外層的空間縮小到真的就只是結構空間,甲板下真的通通都是機庫,因此有些航艦本身小,但裝的飛機數量卻比無敵級這類大的要多,但這種船碰到76mm快炮掃過,機庫內大概就Game Over,慘一點甚至40mm快炮用APDS都能有同樣效果......

吉屋出售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套房,近台大及捷運,附近有黃昏市場,生活機能便利.
http://www.hbhousing.com.tw/web/A002/index.asp?module=search&file=Detail&No=Z087382%20%20%20&AID=A002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Go to Top of Page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01 Posts

Posted - 08/22/2008 :  21:24:04  會員資料 Send 閒遊之人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所以出現英美的三層板,法國的支撐架,義大利的多重圓筒,以及日本的"船大最棒
三層板和巨大話都可理解
那另兩個是??
有人能圖解說明一下嗎??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66 Posts

Posted - 08/22/2008 :  21:33:41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Bulge本來就是一個大空腔,差不多就是氣球,但氣球遇到太強的爆震還是會塌,那該怎麼辦比較好?完全沒有遭遇過減重條約限制的德國人就是傳統的方塊結構去硬撐,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應力計算精確,缺點就是同等防禦力塌可以比人家一重廿卅四五六十個百分比......因此法國人就是在這個氣球中加上一些垂直的支撐柱,大幅增加這個大空腔的支撐能力;義大利的防禦設計則是理論上最佳的,把這個氣球作成理論上張力最佳的圓筒狀,然後圓筒內又有好幾組小圓筒,都以圓形的方式去對付爆震,吸收衝擊能力理論上是各國設計中最強的,但實際上因為施工不良......

吉屋出售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套房,近台大及捷運,附近有黃昏市場,生活機能便利.
http://www.hbhousing.com.tw/web/A002/index.asp?module=search&file=Detail&No=Z087382%20%20%20&AID=A002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Go to Top of Page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01 Posts

Posted - 08/22/2008 :  21:54:27  會員資料 Send 閒遊之人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施工不良??
雖然早已耳聞
但到底是那不良
義大利應該工業能力比日本強些吧..
Go to Top of Page

Meins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529 Posts

Posted - 08/22/2008 :  22:12:00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Meins'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Meins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lackknight

然後裡面還提到列克星頓級本來想和蘭利號一樣採用無艦島的全平式甲板設計,但是風洞實驗中卻證明這樣煙反而更容易被側風吹向飛行甲板。



本來美國海軍想要用全平面甲板的原因是方便移動飛機,
同時也少掉艦橋島狀結構對於船體造成的橫傾狀態--
在很多早期的航艦上, 艦橋結構都是重量平均上的大問題.
特別是英國系的早期航艦--像是Hermes的艦橋結構高達36m,
相對於萬噸上下的船體, 實在是顯得太過高大,
因此Hermes航行時還必須靠燃油調度的方式進行配平.
http://military.sakura.ne.jp/navy3/uk_hermes.htm

但是, 對於得裝上8吋級火砲的Lexington級來說,
不裝上火砲的射控裝置是不行的,
因此一定高度的艦橋結構還是有其必要, 否則就無法裝備火砲指揮設備了.

不過--美國航艦的艦橋結構物, 早期確實也造成了重量不均的側傾麻煩,
後來是靠著裝設bulge等方式才解決掉問題.
(Ranger有很刻意的縮小艦橋尺寸,
而Yorktown的艦橋結構跟Lexington的大小接近,
但是她的噸位還略少於兩萬噸, 幾乎是Lexington的一半!)
Go to Top of Page

tirpitz
新手上路

264 Posts

Posted - 08/25/2008 :  04:27:24  會員資料  Visit tirpitz's Homepage Send tirpitz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義大利的防禦設計則是理論上最佳的,把這個氣球作成理論上張力最佳的圓筒狀,然後圓筒內又有好幾組小圓筒,都以圓形的方式去對付爆震,吸收衝擊能力理論上是各國設計中最強的,但實際上因為施工不良......


大俠 我對這點很有意見
義大利的Pugliese在理論上根本就是完全的錯誤
就因為圓筒有理論上的最佳張力
所以爆炸的衝擊波根本就會直接繞過大圓筒
更糟的是 大圓筒後就是內凹呈大圓弧狀最終支撐艙壁
(由舷側裝甲下緣內凹至艦底)
內凹弧形不但是抗張力最弱的 而且會讓所有的衝擊聚焦於其上
當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作用在最終支撐艙壁上
自然會將最終支撐艙壁與舷側或艦底的鉚接扯開-然後就開始大淹水啦
就算施工變好或用焊接取代鉚接也是一樣救不了義大利的腦殘設計(茶)

在只有五層的條件下
個人設想中最佳的抗魚雷佈置:(艙壁皆為垂直設置)

海水
------船殼--------------
[寬]低密度彈性防水固體充填物(EX:外包錫箔的泡沫橡膠)
------彈性防水艙壁------
[窄]火山灰製成的易碎固體充填物
------彈性防水艙壁------
[窄]低密度彈性防水固體充填物(EX:外包錫箔的泡沫橡膠)
------彈性防水艙壁------
[寬]油/水艙
------彈性防水艙壁------
[窄]空艙
------最終支撐艙壁------
船艙

Edited by - tirpitz on 08/25/2008 04:33:03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66 Posts

Posted - 08/25/2008 :  08:57:51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其實19世紀末期的防魚雷設計,通常反而比廿世紀的好--因為當時的燃料槽是煤炭,厚厚的好幾公尺厚的煤堆,爆震吸收能力是很強的.不過,假如煤已經用到剩不到一半的話,那反而是最危險的,因為要當心粉塵爆......
義大利那個設計小弟是覺得還好,畢竟各個大筒小筒之間都要一堆連結結構,那堆連結結構與圓筒群組可以讓震波的動向亂七八糟,不是現代的電腦根本算不出來.問題是,你的結構越複雜東西越多,那其實是保證你的施工越會出問題......德國人的工程品質好,一部份也在於他們的施工模式都會去挑最單純易解的方式,好做也好算,比較不容易出包.

吉屋出售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套房,近台大及捷運,附近有黃昏市場,生活機能便利.
http://www.hbhousing.com.tw/web/A002/index.asp?module=search&file=Detail&No=Z087382%20%20%20&AID=A002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Go to Top of Page

tirpitz
新手上路

264 Posts

Posted - 08/26/2008 :  13:27:43  會員資料  Visit tirpitz's Homepage Send tirpitz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其實19世紀末期的防魚雷設計,通常反而比廿世紀的好--因為當時的燃料槽是煤炭,厚厚的好幾公尺厚的煤堆,爆震吸收能力是很強的.不過,假如煤已經用到剩不到一半的話,那反而是最危險的,因為要當心粉塵爆......


煤炭庫有個要命的問題
因為要把煤炭送到鍋爐去燒 所以得在艙壁上開洞
而且在航行時這個洞都得打開.......
就算中雷時洞是關上的 也仍是艙壁上的致命弱點
經不起爆炸的考驗......
quote:

義大利那個設計小弟是覺得還好,畢竟各個大筒小筒之間都要一堆連結結構,那堆連結結構與圓筒群組可以讓震波的動向亂七八糟,不是現代的電腦根本算不出來.

義大利的設計就只有一個直徑3.8M的大圓筒啊
就線圖上看來 這個大圓筒僅和橫向艙壁相接 似乎並無其他支撐結構
其實大圓筒的問題到在其次
真正要命的是那個厚達28mm且佔滿整個水下空間的超大內凹圓弧艙壁
它保證了只要一炸所有力量都被它吸收然後轉用來扯爛艦底接合大浸水...
嚴格說來大和(與愛阿華 南達)也有類似問題
只不過義大利那個還佔掉整個水下空間 腦殘到太經典了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66 Posts

Posted - 08/26/2008 :  16:11:50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rpitz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義大利那個設計小弟是覺得還好,畢竟各個大筒小筒之間都要一堆連結結構,那堆連結結構與圓筒群組可以讓震波的動向亂七八糟,不是現代的電腦根本算不出來.

義大利的設計就只有一個直徑3.8M的大圓筒啊
就線圖上看來 這個大圓筒僅和橫向艙壁相接 似乎並無其他支撐結構
其實大圓筒的問題到在其次
真正要命的是那個厚達28mm且佔滿整個水下空間的超大內凹圓弧艙壁
它保證了只要一炸所有力量都被它吸收然後轉用來扯爛艦底接合大浸水...
嚴格說來大和(與愛阿華 南達)也有類似問題
只不過義大利那個還佔掉整個水下空間 腦殘到太經典了



28mm與結構厚度差不多相同,基本上就是沒有額外防禦力.看來圖上像是小管子的東西,多半是艙壁上的空洞.
那個時代很多船的設計都會在這種結構內放些油水吸震,但往往在實驗或實戰後發現,這些液體或結構反而會以預料之外的方式傳遞震波,重鎚內部艙壁,所以效果都很糟糕.最誇張的其實是英國的KGV,三層側壁加油水,以為擋得住1000lb炸藥爆炸,實際上油油水水甚至糞糞尿尿往側壁衝,實際上能一半就不錯了.不過除了這種震波鎚的效應以外,英德美法日等國的設計結構都還比較單純,至少好算.義大利那種圓柱體的,可難算得很.

吉屋出售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套房,近台大及捷運,附近有黃昏市場,生活機能便利.
http://www.hbhousing.com.tw/web/A002/index.asp?module=search&file=Detail&No=Z087382%20%20%20&AID=A002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Go to Top of Page

tirpitz
新手上路

264 Posts

Posted - 08/28/2008 :  01:07:41  會員資料  Visit tirpitz's Homepage Send tirpitz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28mm與結構厚度差不多相同,基本上就是沒有額外防禦力.


修正一下 28mm是圓弧出來連到艦底那一段的厚度
內凹大圓弧本身則厚達40mm
quote:

那個時代很多船的設計都會在這種結構內放些油水吸震,但往往在實驗或實戰後發現,這些液體或結構反而會以預料之外的方式傳遞震波,重鎚內部艙壁,所以效果都很糟糕.


義大利那個大圓筒與內凹大圓弧間的龐大空間通通是用來放油的...

在魚雷防禦系統中塞油水艙也是情非得已 不這樣做的話就沒地方放油了
要我設計還是得乖乖塞入油水艙
但是油水艙內側還要有個空艙以預留油水艙受力變形的空間
quote:

最誇張的其實是英國的KGV,三層側壁加油水,以為擋得住1000lb炸藥爆炸,實際上油油水水甚至糞糞尿尿往側壁衝,實際上能一半就不錯了.


英國的設計在基本方向上算是中規中矩
(雖然層數太少 系統厚度嫌窄)
但設計人似乎太過高估那些超強抽水機的效果
所以才會認為這樣就足以抵擋1000lb 但實戰中一遇到斷電就.....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66 Posts

Posted - 08/28/2008 :  06:48:56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厚度窄就是KGV設計中最致命的,吸震結構這種東西本來就要有相當寬度,否則震波沒有空間擴散吸收,效果就會很差,到時根本就是直接打破所有內壁.義大利那設計當年蘇聯也看好,占的空間大也是一個理由,震波直撲圓筒要把圓筒壓扁就會耗掉很大的能量,這段距離也不短而有相當程度的衰減作用,這樣衝擊艦體的能量就低了.只是沒想到,如果震波不很強不一次壓扁圓筒時,震波會繞射變形集中在後方某點,可能是以為圓型沒有受力集中點,但集中點其實是受控於入射點......

吉屋出售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套房,近台大及捷運,附近有黃昏市場,生活機能便利.
http://www.hbhousing.com.tw/web/A002/index.asp?module=search&file=Detail&No=Z087382%20%20%20&AID=A002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Go to Top of Page

tirpitz
新手上路

264 Posts

Posted - 09/01/2008 :  00:08:23  會員資料  Visit tirpitz's Homepage Send tirpitz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厚度窄就是KGV設計中最致命的,吸震結構這種東西本來就要有相當寬度,否則震波沒有空間擴散吸收,效果就會很差,到時根本就是直接打破所有內壁.義大利那設計當年蘇聯也看好,占的空間大也是一個理由,震波直撲圓筒要把圓筒壓扁就會耗掉很大的能量,這段距離也不短而有相當程度的衰減作用,這樣衝擊艦體的能量就低了.只是沒想到,如果震波不很強不一次壓扁圓筒時,震波會繞射變形集中在後方某點,可能是以為圓型沒有受力集中點,但集中點其實是受控於入射點......


因為沒有任何戰艦有足夠的空間 所以才會發展各種魚雷防禦系統
希望用最小的空間達到最大的效果
在對各種魚雷防禦系統設計進行概念評比時
當然要假設各系統厚度相等的情況下 去比較各系統的優缺點
在相同系統厚度下 英國的設計還是優於義大利

多層平行艙壁式除了最內層外原本就是設計來被打破的
艙壁在受到爆炸衝擊時 首先發生彈性變形 既而發生塑性變形 吸收大量能量
最後能量以破壞艙壁的形式消耗掉
這種方式能更充分利用彈性高強度鋼自身的機械性能 也提高了空間利用效率

震波只是魚雷防禦系統所遭遇的考驗之一(水中爆炸不是只有造成震波而已)
光把注意放在震波上 可能會忽略真正的重點:
要如何讓浸水減至最低 才是魚雷防禦系統真正的使命
對防水艙壁而言 就算通過的震波仍然強大
但只要有足夠韌度能維持住大致的防水性
便是達成任務 功德圓滿
至於通過的震波只要讓後續的結構慢慢吸收掉就行

像義大利那種圓筒圓弧可能完整無缺 但艦底會被扯爛大浸水的設計
只能直接給它死當 一戰時的美國設計就已經遠優於它

至於蘇聯的看法.....那種需要到處求外國幫忙 總設計師只有32歲 經驗.....
實在不用太在意
Go to Top of Page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