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  標題  |  
                | gera我是老鳥
 
     
 
                6851 Posts | 
                    
                      |  Posted - 07/10/2020 :  20:20:17     
 |  
                      | 以目前軍訓役四年退伍人數約32~35萬左右, 徵調五成,約16萬.
 
 而志願役以士官士官為主計,四年退伍人數約5萬人,
 徵調六成約2萬5千.(以下以備役稱之)
 
 因此要組織出18萬5千的後備部隊,從人力來說,並不難.
 
 
 訓練與練度,
 軍訓役退伍最主要的問題是訓練不足,練度快速的衰退,
 
 但維持練度有很大的困難,教召太長太繁,擾民而損害經濟,太短則無效果可言.
 
 而備役人員的訓練與練度都很不錯,他們也是後備部隊的主幹與師資,
 一般預計是在徵集後,用4-6週的訓練,將後備營的練度恢復的新訓兵營結訓的水準,
 再用4-6週的訓練,將後備營提升到尚可勉強一用的水準.
 
 也就是說,對軍訓役退伍的後備人員,並不需要太在意其狀況,
 大至以每年教召五天或每兩年教召七天,做復訓即可.
 
 真正應該重視是備役人員在練度與師資技能能夠維持與提升,
 以獎勵的方式(金錢),誘使備役人員參加 即應備役人員制度 ,
 一般備役人員,每年教召七天,
 即應備役人員,每年教召七天x2,按在後備營的位置晉升(譬如上兵->下士),按軍階領訓練俸,並多領一倍為即應獎勵金.
 
 
 裝備,
 後備營另一個問題是裝備極缺,基本上就是輕步兵營的程度,並且缺戰防與防空火力.
 
 步兵輕兵器,
 一般都是使用汰換的兵器做為後備武器,但其實這種設計只是增加備役與後備人員在轉換訓練上的困難,
 所以建議為後備部隊直接採購現役裝備,如T91步槍,T75機槍等等.
 
 反甲與多用途武器,
 放棄在班持有66之類的火箭,改在排級置RPG小組(使用RPG7).
 因為RPG可以多用途運用,而超口徑可打到105mm的反甲彈,不需要再配置重型反甲火箭,
 在整個配備,訓練,維護與囤儲都能單純化.
 
 營戰防武器,
 暫時使用106RR,但這東西只能做步兵砲使用,在戰防使用上,效能已不行.
 由於常備營TOW也沒配齊,更不可能肖想標槍一類的東西....
 
 變通辦法就是在106RR上,開發一種新式串列,甚至於超口徑彈,
 至少在帳面上可以正面打穿15式的砲塔正面裝甲.
 
 營防空武器,
 暫時使用50機槍,這也是多面手,但在防空上...有各種不適應的問題,
 但20機砲重,並且在防空使用上,容易故障,
 比較起來50機至少可靠性不用擔心.
 
 
 連81迫與營120迫都不需要變動,
 至於是40榴彈還是60迫,則以演習來決定.
 
 
 車輛,
 只能徵用,但這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油料很難確保.
 
 換言之,戰爭一拖長,各後備營實際上會純步化,不具備摩托化能力.
 
 
 
 |  
                      | Edited by - gera on 07/10/2020  20:22:00
 |  |  
                | voidmagia路人甲乙丙
 
    
 
                2181 Posts | 
                    
                      |  Posted - 07/10/2020 :  22:55:00     
 |  
                      | 其實我想問一個問題:軍事訓練役現況有在教召嗎? |  
                      |  |  |  
                | afsoc831路人甲乙丙
 
    
 
                970 Posts | 
                    
                      |  Posted - 07/11/2020 :  11:35:50     
 |  
                      |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voidmagia
 
 其實我想問一個問題:軍事訓練役現況有在教召嗎?
 
 
 你應該要問的是,
 志願役退伍後,
 果防布有執行教召嗎?
 
 青干難斷,塵緣易了,下山去吧!!
 咦~~~~
 |  
                      |  |  |  
                | voidmagia路人甲乙丙
 
    
 
                2181 Posts | 
                    
                      |  Posted - 07/11/2020 :  14:07:28     
 |  
                      | 可以看這篇舊聞。軍事訓練役看起來是幾乎沒在召... 
 我是覺得啦!軍事訓練役要有實質效益,就是要鄉勇化,從徵招、編成、退役到召回訓練,全部在地訓練、固定編組,並且中央指導地方辦理。不需要召集退伍八年內的軍事訓練役,四年就夠了,但是採用學分制的方式進行訓練,受訓人員可以有較多自由安排受訓時間,不然又要怕擾民又想要有足夠訓練時間,幾乎不可能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191015/UEGVYQVGBH3CQ5GAZZOO5UVNWM/
 
 「230萬後備軍人僅4成曾被教召 國防部:志願役逐年增加請國人放心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明(16日)將審查國防部2020年度預算,不過,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我國可選充教召的230萬後備軍人中,逾6成未曾受召訓,共計45萬餘人,多數後備軍人於退伍後8年內未曾接受召訓,其軍事專長技能恐漸喪失,實際作戰能力堪慮。不過國防部今(15日)表示,後備戰力編成經每年漢光、同心、自強演習中驗證,均能達「立即動員、立即作戰」之防衛作戰需求。」
 
 「根據該報告,近年後備軍人教育召集目標召訓人數持續降低,且實際召訓人數與目標數差距頗大,2014年我國列管後備軍人約271萬人,可選充教召人數約89萬人,其後隨除役及新近退伍人數增加,2019年8月底列管後備軍人減為237萬人,可選充教召人數增加到90萬人。然而,國防部規劃的教召人數,卻從2014年度15萬餘人,降為2018年度14萬餘人,且實際召訓人數與目標數差距頗大,2019年國防部將教召人數提高到15萬人,但到該年8月底僅召訓7萬4千餘人。
 
 報告指出,在我國可選充教召的後備軍人中,逾6成未曾受召訓,其軍事專長技能恐漸喪失,至今退伍8年內列管可選充教召的後備軍人中,曾接受召訓之比率僅41.08%,仍有近6成、45萬餘人未曾接受召訓,其軍事專長技能恐漸喪失。」
 
 「不過國防部發新聞稿澄清,國軍後備軍人列管以8年內退伍之精壯人力為主,概約77萬餘人,近年轉型為志願役之後,召訓人員以役期長、戰技純熟之志願役退伍軍人為主,4個月軍事訓練役男為輔,並依據目前國軍動員部隊員額,包括編實、擴編動員及軍事勤務隊,概約30餘萬人,其餘40餘萬人(約佔6成)列管為戰耗補充梯隊,於動員編成後實施臨戰訓練,以維繫部隊持續戰力。」
 |  
                      | Edited by - voidmagia on 07/11/2020  14:19:03
 |  
                      |  |  |  
                | gera我是老鳥
 
     
 
                6851 Posts | 
                    
                      |  Posted - 07/11/2020 :  17:44:18     
 |  
                      | 在地化基本上不可能,一來訓練場地,營區就是個問題,二來師資如何確保,
 第三,反對在地化的,很可能就是當地人.
 
 現實面而言,北部特別是台北新北人口多,但實際上訓練場靶場少,不論是軍訓役後備役都得疏流到桃竹宜受訓.
 
 東南部人口有流失現象,更不用說,退伍後未必在地方就職就業,按戶籍地納管鄉勇化增加教召天數,我敢說反對最力的就是當地人.
 
 再者,八年退伍人數至少65萬,常備退至少10萬,就算兩年一召,也要35萬的訓能,一年要17萬,每人五天,就要85萬訓日,
 這才是召訓不力的主因,現實就是我們根本沒那麼大的訓能,
 而不可能再抽調常備部隊的人力往訓練中心塞,因此確保訓練師資變得很重要.
 
 所以退而求其次,先確保常備退的備役人員有足夠的熟訓天數,一般後備只能訓多少算多少,
 反正等到戰前或戰時正式徵召編組後備營領用裝備後,他們還是得再熟訓數週.
 
 
 以前鄉勇化是很自然的,因為統治差不多只到縣一級,地方不論願不願意都需要結社自保,
 現在沒那個環境背景了,
 
 講直接點,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並不樂見地方政府有兵,再者地方也沒錢,一概經費都需要中央補貼,
 那更不可能只發錢不抓權了.
 
 之前討論這個時,我有大略看一下,各地後備軍人協助組織,在國民黨時代就是樁腳組織了,是後來兩次輪替,色彩淡了很多,影響力也大幅減退,
 現在嘛...情況對執政黨有利,而反對黨則不想執政黨擴大影響力,
 然後兩黨的主要人員,其實都有抑制地方勢力的現象.
 
 
 |  
                      |  |  |  
                | waffe我是老鳥
 
     
 
                7558 Posts | 
                    
                      |  Posted - 07/11/2020 :  21:28:32     
 |  
                      | 如果土共在大力一點或是真的奪下了某個小島後備動員就會被重視起來,人與國家都是一樣的沒有討皮痛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只是還好最少制度面都還在,我島的後備動員制度是建立在已被證實具備高效能的日系動員制度,當然啦一樣的制度不同人做會發生啥鬼只有看到鬼的時候才知道。 
 前一篇講那堆退下來的21/113其實就可以整理一部分後留給動員部隊使用,只是數量真的不少應該沒地方擺。至於大砲槍械現在是不知道但以前動員師裝備都是滿編的,步槍不知道但大裁軍後最少老掉牙的大砲還是有的。叫我去打砲沒啥問題,當年被操成了狗死也忘不了..............
 |  
                      |  |  |  
                | gera我是老鳥
 
     
 
                6851 Posts | 
                    
                      |  Posted - 07/11/2020 :  22:45:01     
 |  
                      | CM21/M113,
 第一個問題是,要優先充實步兵(新訓)旅,才輪得到後備旅.此前建議過,各步兵旅(五個),應各保有一個機步營(CM21)的編制.
 第二個問題是,封存,目前(外包)化學封存是二年解封,測試完好,再封存.很多東西放著放著,自己就是會壞,所以需要定期解封檢查維護,總結一個字 "錢" ,至於後備部本身是沒什麼能力維護維持機械化裝備的.
 
 第三個問題是,對應的戰備件,庫存管理.這更麻煩,因為上者還能外包給廠商,這個只能後勤部自管,
 自管的好處是,平時CM21/M113系的料件還是有在流通推陳,缺點是煩,雜,管理麻煩,申補困難....
 
 可以的話,應該對CM21/M113的料件做徹底的更新與系統管理,
 譬如說,車電與指示燈,CM21/M113使用太久了,當初設計時,根本沒想到,需要更多的電力,以及會將燈泡換成LED.....,
 也就是說,CM21/M113的壽期管理不能直接照搬幾十年前的老東西,要整個重新設計,規劃,整理,更換,取代才行.
 
 
 剩下的諸如維修人員,甲車駕駛訓練等等都算是小事了.
 
 
 步槍,
 65系(含K1,K2)應有20萬支或更多一些,57應該汰除不少了,不需要考慮,也就是說,可以假定一次動員的後備軍,就是20萬左右.
 
 機槍,
 這才是比較麻煩的...在T75以前,班機槍是以自動步槍代用,而T74則是取代57式機槍.
 預計還有許多雜七雜八的老式裝備,
 然後就是早期的50機槍.
 
 也就是說,在機槍方面,
 班機槍火力,缺,
 排機槍火力,有,但故障率高,
 重機槍則老且繁瑣.
 
 所以在步兵輕兵器方面,建議直接全新採購20萬支T91與整個後備軍全數的T75/T74/50機槍.
 
 砲,
 105砲是後備砲營最主要的武器,這沒什麼問題.
 
 |  
                      |  |  |  
                | wowu5我是菜鳥
 
   
 
                Hong Kong586 Posts
 | 
                    
                      |  Posted - 07/11/2020 :  23:29:51     
 |  
                      | 後備單位要是要甲車運輸最便宜選項不如找美國接被JLTV淘汰的裝甲悍馬,較為適合後備旅會部署的市區公路環境,而且不管是油錢還是維持開支(含訓練)都比履帶甲車低得多 |  
                      |  |  |  
                | voidmagia路人甲乙丙
 
    
 
                2181 Posts | 
                    
                      |  Posted - 07/12/2020 :  00:30:33     
 |  
                      | 不不不,鄉勇化沒有那麼難,事實上鄉勇化反而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1. 鄉勇化可以就近訓練,相對地召集人數規模就可以變小,以連、排,甚至班為單位召集變成可能,時間也可以縮短到半天或一天,以增加頻率減少每次時間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帶來什麼效果呢?首先當然是在不致引發反彈的條件下增加訓練時間,畢竟一次教召3、5天是件麻煩事(小孩要人帶、店要有人顧、工作不能中斷太久、家裡要有人照顧...)。其次分流解決訓練資源的問題:例如,射擊模擬器很早就有了,國造武器找外國廠商協助整合即可,外購的武器像是50機槍,模擬器甚至還有現貨可買,但是這些東西價格不菲,分批輪流使用才可能在只買有限數量的情況下訓練那麼大量的後備役,也只有這樣才能複訓教召中未達標的人員。而且其實訓練師資也一樣,找退役軍士官兵來訓練比抽調現役官兵實際也更可以影響戰力,但是退役士官兵大多住大城市(子女教育、醫療、配偶工作機會⋯⋯),所以實際上就近訓練反而可以解決師資問題
 
 2. 鄉勇化不需要嚴格限制依戶籍地編組,允許依居住地加入當地鄉勇團也是可以的。依戶籍地編組而完全不能變通沒有意義,畢竟戶籍地本身就是可以改變的,規則訂清楚即可。當然這會有編組不穩定的缺點,但是這是以義務役為兵源的軍隊必然發生的現象。
 
 3. 要就近訓練不可能不需要地方政府配合,所以也不可能不把地方政府拉進來:經常性的在一個地區召集數萬人,等於要常態性地協調公立學校出借場地,只有地方政府才做得到;交通以及其他方面資源(專用場地興建和徵用、現地演習、救災訓練)也只有地方政府做得到。讓地方政府擁有若干權力是整個體系成功唯一可行的方法。擔心地方挟軍權如何如何其實是過慮,法律訂好,中央掌控人事權、開火權和最終指揮權即可。而且,地方政府首長根本不會想掌軍權,他們要的是樁腳,是票!要一個從上到下都未必會聽命、造反不了的軍隊幹嘛?
 |  
                      |  |  |  
                | waffe我是老鳥
 
     
 
                7558 Posts | 
                    
                      |  Posted - 07/12/2020 :  08:46:49     
 |  
                      | 後備兵第一要務是當正規軍的板凳球員,第二要務才是擴編。尤其剛退伍的那一波人而且是原部隊的優先替補前線部隊。二戰中小日本的部隊在雖然在淞滬與後續一系列的戰役中死傷慘重但依舊在中國橫衝直撞很大的原因就是後方的師管區源源不斷的把後備兵往前線補充傷亡,很多連級部隊從上岸到打到南京一帶時都已經換了一波人但戰力依舊不減,反觀缺乏後備兵力(不是後備人力而是後備動員兵力,1918年後到從新建軍中間後備兵力是斷層)的德國佬在莫斯科戰役後戰力就明顯的下降,後來集中精銳(精銳是指專業的各種軍事人才)的6軍團被包一個餃子後德國佬後面更是缺乏專業人才。 
 理論上來講我方擁有大量的後備兵力與相關專業人才,而且募兵制的好處是後備兵力是服役4年的職業兵,訓練成效雖然還是只有鬼知道但理論上軍事素養比以前的兩年兵好上許多(當然啦也許是割草能力與打混摸魚的能力),最少以前當兵時一個入伍時的天兵等當到上兵時其實也沒那麼天了,教起學弟本質學能突飛猛進。
 
 至於怎麼用說實話那就看到時候政府怎麼搞了,前文說過體制面是沒問題的。
 |  
                      |  |  |  
                | LUMBER我是老鳥
 
     
 
                Taiwan8485 Posts
 | 
                    
                      |  Posted - 07/14/2020 :  09:26:49     
 |  
                      | .......提倡鄉勇化喔?
 我們沒本事做到像瑞士那樣子
 那鄉勇化就免了吧
 
 鄉勇只是會打拳的民兵
 清朝那時期就很難看了
 不要說面對英國軍
 面對清軍正規軍一樣輸
 那本來就是方便鎮壓反抗力量,但是絕對打不過正規軍的冏兵
 
 |  
                      |  |  |  
                | voidmagia路人甲乙丙
 
    
 
                2181 Posts | 
                    
                      |  Posted - 07/14/2020 :  11:30:01     
 |  
                      | 鄉勇會不會成功見人見智(本來就只是輔軍,用來應付中國的輕裝部隊和爭取時間,你抱太多期望是你的問題),不過清代湘軍淮軍根本就是正規軍的主力,何來「打不過正規軍」的說法? |  
                      |  |  |  
                | LUMBER我是老鳥
 
     
 
                Taiwan8485 Posts
 | 
                    
                      |  Posted - 07/14/2020 :  12:17:14     
 |  
                      | 湘軍淮軍本來就是鄉勇跟正規軍崩潰之後,另外拉鄉勇打造的軍隊。 
 正因為戰力已經比正規軍強悍,領兵者又不是滿人,所以無論曾國藩還是李鴻章都被各種理由去兵權,送去告老還鄉。
 軍隊也被打散,最後到了袁世凱手中成為北洋軍。
 
 袁世凱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被滿人奪走兵權,送回家退休。
 才有後來為了對抗孫文把袁世凱找回來穩定軍心,最後被袁世凱逼退清帝的蠢事。
 
 |  
                      |  |  |  
                | JonJon路人甲乙丙
 
    
 
                3586 Posts | 
                    
                      |  Posted - 07/14/2020 :  12:56:41     
 |  
                      | 講鄉勇不好聽 拿用二戰國民擲彈兵或是一戰德國國土保衛隊來稱呼應該比較好吧
 這些單位的問題也很明顯,防禦能力上和正規部隊相當,在故土上打鬥上士氣高昂,但進入進攻戰因為年齡、編裝和士氣問題,進攻能力不如正規部隊
 所以要靠這些國民擲彈兵打退阿共就別想了。
 
 上面那兩個單位還是受過正規訓練的軍事單位
 對於每個人發一把槍打阿共的計畫,那只能德國末期臨時訓練的國民突擊隊來類比了
 那是末日前最後激情,毫無實戰作用。
 
 講鄉勇就要注意到,這些從民間組織人都是有家事、有財產的人,
 上戰場是要討生活或是保衛家鄉用的,本質上和中東那些武裝團體一樣,
 很容易因為錢而倒戈,或是打仗時放水,甚至盤踞一方不受管控
 
 要組織這些輔軍,等到戰爭進入長期消耗戰後一定會出現,不用一開始就變成這樣....
 |  
                      | Edited by - JonJon on 07/14/2020  13:02:38
 |  
                      |  |  |  
                | voidmagia路人甲乙丙
 
    
 
                2181 Posts | 
                    
                      |  Posted - 07/14/2020 :  14:16:31     
 |  
                      | 如果會有那些問題,你把「鄉勇」兩個字換成「後備役」也是一樣的,因為本質上都不是職業軍人。但即使是職業軍人,誰能擔保就不會打仗放水、陣前倒戈或盤踞一方? 
 其實臺灣已經有很接近鄉勇的編制,那就是後備山地連:
 
 https://www.storm.mg/amparticle/72819
 
 現在要做的就是擴大和常態化這樣的設計而已
 |  
                      |  |  |  
                | Harvida路人甲乙丙
 
    
 
                4078 Posts |  |  
                | dasha版主
 
     
 
                42289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09:04:58     
 |  
                      | 先不講外國,唐朝後期"通典"與"文獻通考"以來,中國人關於"鄉勇"的想像就被帶歪了,被當成一種廉價兵,還以初唐的府兵制當成例子,現代考證才知道府兵制根本是遊牧民族的全民皆兵,與清代八旗比較像,其實超貴...... "鄉勇"能成為戰力的條件,是那種有空地不會想蓋房子,而是想搞健身中心與靶場,有空不是呆在家睡覺看電視,而是出門狩獵甚至搶劫殺人的地方,否則你是找人沒人找訓練場沒訓練場,雖然行政命令加錢還是能解決一些事情,明代後期就這樣,實際上大部分就是刑徒當兵,殺人犯暴力犯符合要求,但這種人的軍紀當時也都記錄了是怎麼個樣,還不用說明政府的組織性偽造文書讓兵力大膨風......
 當然下面都是刑徒你可能沒法管,因此明清招集鄉勇的人自己會有另一個來源的親兵,或者是哪個武術門派的體系,或者是已有組織的黑道,又或者就是有錢人平常就養一堆傭兵,這一種其實是另一種意義的職業軍隊,只不過是私人而非國家,所以要起錢來與職業軍隊其實差不多,平時人家靠自己的正業賺錢養人,戰時你就不要太期待這些人會乖乖的不拿錢做事......
 
 台灣的動員制度其實越來越接近明朝,逐漸具文化,只差沒有像大家厭惡的徵兵制那樣直接修掉,但實際上幾近不執行.
 |  
                      |  |  |  
                | Harvida路人甲乙丙
 
    
 
                4078 Posts |  |  
                | cph0516我是老鳥
 
     
 
                6879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0:27:09     
 |  
                      | 如今現在的民兵(鄉勇)可是比當年的鄉勇強多了 拜戰爭技術的進步
 不會出現短兵相接的白刃戰
 又有
 地形上
 物資上
 以逸待勞(各種掩體)
 避免決戰的時間優勢(拖就對)
 外加各種裝備
 與基礎高級訓練可供選擇
 
 只是政府
 不願意武裝台灣人
 開始搞出武裝民兵
 
 
 |  
                      |  |  |  
                | gera我是老鳥
 
     
 
                6851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0:41:58     
 |  
                      | 唐宋都有團練使掌地方民兵事務,明時罷之,明中葉起,以按察使(掌刑名監察)兼(設)兵備道(軍務),署理地方團練民兵.
 清初沿制,至八旗與綠營分駐各地,便又罷之,
 晚清時,太平天國起,又啟團練.
 
 實則中央政令只至縣一級,縣令為官屬員為吏,其他縣警衛力量都靠官吏合地方士紳自籌,
 而鄉里地方結社自保,農閒組訓,聞警自衛,因土匪馬賊襲擾,指望官兵不可救,
 因此鄉勇一直都有,只差別有無官方名義.
 
 民國後至國府遷台,徹底中央集權化,民初設地方民兵警備諸法條在台灣有名無實,
 後備在兵源徵調與裝備組織,牢牢控制在內政部與國防部手中.
 
 至於後備制度執行,一直都有,今年因役情暫緩,這幾天開始漢光,所以有幾次動員徵集演習.
 
 
 
 
 
 |  
                      |  |  |  
                | Harvida路人甲乙丙
 
    
 
                4078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0:43:26     
 |  
                      | 全台灣的派出所約有1500間,絕大多數都有儲藏T91x2,T74x1,紅隼x2的空間。挑選有戰術重要性且軍方難以快速反應的地區成立xx自衛隊,譬如新北市自衛隊第幾小隊,每個月給個萬把塊津貼。一有特定狀況,派出所就開槍櫃,自衛隊員就領槍趕往現場。一年人事費約5000萬。 |  
                      |  |  |  
                | voidmagia路人甲乙丙
 
    
 
                2181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0:53:07     
 |  
                      | 1. 府兵制是兵農合一制,為避免地方割據,戰時另外由中央指派指揮,和一般鄉勇所指的地方官軍不太一樣 2. 明清團練不一定是鄉勇。團練有些是私軍(鄉紳出錢籌辦),有些地方官辦的自衛隊,人員組成不一定,要個案認定
 3. 鄉勇一般以清代湘軍及淮軍為代表。他們都是官辦、人員組成某種程度挑選過(經過保薦的農夫)、由地方人士為主力。內部組成的內聚力是戰力的關鍵
 |  
                      |  |  |  
                | gera我是老鳥
 
     
 
                6851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0:53:43     
 |  
                      | 北宋地方結社稱為 弓箭社 實際則聘用武師遠射近擊什麼都教,官方是又愛又擔心,愛其實力,擔心作反,
 只是東北西北沿邊都需要地方團練武裝,因此只能在諸州置團練使節制之.
 
 中東民兵,實際為半職業軍隊,骨幹實際為在訓練營高強度訓練一或二年,並經戰場洗禮的強兵老兵,
 再配合速成訓練的志願兵為主.
 
 民兵要有戰力,一要強幹,二要裝備,三要訓要練,
 有戰力的民兵不會弱於正規軍,沒戰力的民兵比小混混還糟糕.
 
 
 |  
                      |  |  |  
                | 迷路的小狗路人甲乙丙
 
    
 
                1319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1:07:55     
 |  
                      | 現階段台灣比較接近現代民兵的應該就屬各生存遊戲槍隊 除了武裝差很大之外
 基本個人裝具很多都有
 個別的甚至還有防彈頭盔和抗彈板
 比較認真的還有練戰術射擊甚至陸上導航和戰術急救
 隊員間住的距離也都不遠活動頻率也不低
 國防部以前也對這個族群有過興趣
 |  
                      |  |  |  
                | cph0516我是老鳥
 
     
 
                6879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1:51:12     
 |  
                      | 台灣空氣槍好一點的數萬元 美國AR-15隨便一把也不用兩萬
 
 這些人有錢.有閒.有興趣
 某些人的長短槍更是好幾把
 
 真的要訓練也不是不行
 怕的是這些人學美國民兵一樣
 
 
 或許大家都忘記
 憲法保障人民也有持槍自由
 |  
                      | Edited by - cph0516 on 07/15/2020  11:53:34
 |  
                      |  |  |  
                | voidmagia路人甲乙丙
 
    
 
                2181 Posts | 
                    
                      |  Posted - 07/15/2020 :  13:35:36     
 |  
                      | 骨幹可以比照後備山地連,由退役軍士官兵擔任。這麼做的好處是提供軍人長留久用的機會。一般民間直接擔任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有考核和過濾的機制,應該不會是主要來源。 
 人的問題其實還好,真正的問題是裝備和預算。按理說,要真正發揮在地的優勢,一定程度的機械化和裝甲化還是必要(中國登陸部隊受限於運力,大部分會是輕裝部隊,反裝甲能力有限),但是後勤和作業的尾巴越長,基幹就要越大。所以基本上只會是步兵,而且是開著JLTV和輕戰的步兵,頂多加上少量的卡車砲(而且還不能是聯結車,不然會找不到人開車和修車)。一臺臺版JLTV用500萬臺幣算,一萬臺就要500億,再加上其他武器採購和操作成本、行政成本及人員薪資,恐怕10年3000億可能跑不掉。國防預算不加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  
                      |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