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軍事相關問題發問專區
 中口徑戰車炮迷思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dasha
版主

41537 Posts

Posted - 07/15/2018 :  08:32:22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一段時間就會聽到一次的反彈道飛彈比彈道飛彈還貴, 這個其實是很常見的初學者錯誤, 防彈衣通常也比子彈還貴, 但防彈衣後方你的生命是不是比子彈還賤呢?
但也是一段時間就會聽到的主張, 比方戰車用高初速中小口徑炮, 不要大口徑下去, 或者是打戰車為何要執著於打正面, 頂蓋履帶之類弱點也可以打之類, 這個就是說明比較困難的錯誤. 只是, 對二戰的戰車史了解一點, 就會知道這些東西是有實驗過的, 其中有一小段在幾個月前寫17pdr->20pdr->105mm->120mm的時候, 其實大略提到......

雖然目前是在處理"航空母艦的歷史", 但是"裝甲車輛的歷史"也是排在名單上的東西, 所以有整理一下裝甲車與反裝甲火炮: 一次大戰後的做法, 其實就是戰車裝比較大口徑的火炮, 37~57mm, 用炸藥去殺傷步兵及簡單的機槍沙包陣地, 而反戰車單位用的, 就是些小口徑高速炮, 比方12.7mm或25mm之類, 減低步兵或輕型車輛的彈藥攜帶負擔.
可是真正快速發展, 還是要到1930年代末期, 各國開始大規模擴軍, 甚至像日本, 已經先開戰了, 火炮穿甲力與裝甲防禦力就快速升級, 裝這些大砲的車也跟著快速增重, 然後, 承載系統就先發出悲鳴.
最早發狂的, 是在世界戰車史上很少有能見度的日本, 因為日本自己造的商船, 大部分起重機只能載15噸重的貨物, 而當時日本主要戰場是隔個海的中國, 你非要靠船運不可, 所以當歐洲的戰車把火炮加大到超過37mm, 裝甲增加到40mm以上, 車重超過日本商船的承載水準, 日本人沒辦法跟進, 就開始搞47mm高速炮, 希望小口徑高速炮能提供較輕型車輛像樣的穿甲力, 而這種延遲大口徑炮重戰車發展的結果, 就是戰爭末期日本戰車嚴重落後的各種笑話.
英國也沒好到哪, 他們主要是戰爭早期缺乏戰車專用動力系統, 所以用大卡車引擎, 輸出太低, 只能選擇小口徑薄裝甲機動力像樣的車, 或是小口徑厚裝甲比人還慢的烏龜, 雖然2pdr與6pdr穿甲力很不錯, 但是戰爭末期面對主砲口徑超過75mm的德國戰車, 除了邱吉爾對抗四號戰車這種例外, 英國那些車全面落後.
即使德國比較早升級到75/88mm的雙軌體制, 穿甲力方面可說居各國戰車之冠, 但到戰爭末期的發展, 也是有轉向88/128mm的新雙軌趨勢, 這是因為看到蘇聯122/152mm自走砲的威力, 以及大家的裝甲一路升級到傾斜45度以上厚度150mm以上的結果, 75mm之類的要打, 太難.
但用小口徑炮的抱怨自己開炮只是讓敵人發現到自己變成靶, 大口徑炮那邊也有抱怨, 彈藥庫空間大, 以至於一被打破, 很容易就打到彈藥庫而引爆彈藥, 然後彈藥量變少, 而且要把彈藥搬到火炮後裝填, 比較大比較長的砲彈很容易卡東卡西, 因此戰爭初期那些小口徑炮車的發射速度, 理論就接近每分鐘20發, 實際上訓練夠的還可以更快, 但是大口徑炮的就很慢, 甚至有慘到每分鐘4發的, 很多蘇聯戰車就是因為發射速度低, 反而被德國人先回擊而打破.
然後這是中戰車與重戰車方面, 但是能浮度河水或空降的輕戰車, 以及自己走路或卡車運輸的步兵, 重量幾十公斤到幾百公斤的中小口徑炮還好, 上噸的大口徑炮可真的是沉重而且絕對不甜蜜的負擔......有沒有解救方案?

先講火炮, 理論上, 如果彈藥形狀一樣, 只是等比例放大, 則口徑倍增, 彈藥碰撞裝甲時的截面積, 也就是阻力, 會增為平方倍的四倍, 可是推進藥量是立方倍的八倍, 假如都是理想反應狀態, 口徑倍增, 則彈頭獲得的單位面積能量也是8/4=2倍, 所以加大火炮口徑, 穿甲力的增加最明顯.
可是, 同狀況下, 彈頭重量體積也是增為八倍, 要裝同樣分量彈藥的話, 車子也要八倍大, 戰車裝填手的體能負擔也是......因此實際上就是戰車主砲彈從戰爭初期的每輛都破百發, 到戰爭末期, 122mm炮的車只剩四十發上下, 每個彈種都剩沒幾發, 有時可能幾小時交戰後就沒有能用的砲彈了......
早期大家想到的解救法, 就是增加小口徑炮的推進藥量, 搞高初速火炮, 反正當時火炮的壽命, 榴彈砲有破萬發, 甚至有些號稱幾十萬發, 高初速穿甲用炮也是幾千發, 戰爭時代很少有戰車能撐到炮管壽命用光, 讓炮管壽命短一點無傷大雅.
可是, 火炮推進藥燃燒遠非理想反應, 常常都是炮彈出去後還有些推進藥沒燒完, 所以可以看到槍炮有槍口焰炮口焰, 增加推進藥量常見問題, 就是炮口焰變大, 火炮壽命被火藥侵蝕減短, 初速穿甲力增加沒多少, 甚至可能搞到一堆火藥與砲彈一起出去, 初速與穿甲力反而減低......這是藥室太長會產生的問題, 藥室要加胖而變成大口徑炮彈那樣比較肥胖, 才能解決燃燒反應速度的問題, 所以, 在一堆人鮮血教訓後, 加大口徑成為唯一解.
但有沒有可能用比較小的砲彈, 裝在比較大口徑的火炮中呢? 德國的做法是一種漸縮砲彈, 砲彈旁邊用一些軟金屬, 高速推進中可以透過擠壓把炮彈壓小, 英國的做法就是給小口徑彈裝個套子, 變成APDS.
英國做法的缺點是丟套子會影響準確度, 所以戰爭末期17pdr的APDS彈, 穿甲力不只是各國76mm等級炮最高, 甚至100mm以下的其他AP彈都無法比擬, 但是誤差之大也是讓人吐血, 只有非APDS彈的3分之1......
不過, 德國的擠壓法, 能用的金屬有限, 不像英國丟掉的套子是亂七八糟材質都能做, 戰後甚至有用火藥當套子一部分去進一步增加推進藥量的, 偏偏就是德國缺乏的稀有金屬, 你給我這樣浪費?! 而且這作法對炮管的壓力變大, 壽命很短, 所以這個路線就消失, APDS/APFSDS就成為後來的主流.

蘇聯剛開始不知道APDS這招, 加上他們很早就把122/152mm裝上車, 有經驗, 不需要糾結在76.2mm以下口徑, 到戰爭末期研發的T-44, 因為知道戰爭快結束了, 所以研發路線就轉向替戰後做基礎研究, 直接作樣車測試76~122mm之內所有現有與研發中口徑的火炮, 甚至57mm與152mm都考慮過--但可能只是推理而沒有實際作樣車測試.
然後在測試中, 蘇聯進一步確認, 口徑還是越大越好, 否則只是拿自己戰車乘員與國土開玩笑; 但是口徑加大也有問題, 那就是最理想設計的炮彈太長, 106~122mm的砲彈都超過1公尺, 甚至超過1.2公尺, 而砲塔內部可用厚度不到0.8公尺, 以至於測試的裝填手曾經打開車蓋, 讓炮彈突出在砲塔以上, 以便加快裝填速度, 在戰場上你給我戰車頂蓋都不關, 隨時都會有彈片掉進來, 不能接受.
最後, T-54/55選擇裝填機制可以合理壓在砲塔內的100mm炮, 而趕鴨子上架沒測好的T-62裝填性被罵到死, 因此T-64開始就用拆成雙截的自動裝填; 英國雖然沒有自動裝填, 但是120mm炮還是拆成兩截.
至於L7/105mm這個體系, 就是刻意把炮彈長度壓在1公尺以下, 推進藥量稍有不足, 利用配方等其他方式, 最後還是讓穿甲力超過拆成彈藥兩截的那些炮.

那麼, 實在背不動大口徑炮的步兵, 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方式攻擊脆弱點呢? 如果你能讓對方戰車落單, 那可以, 但當對方是一整組過來時, 你就會發現要用這招打破大部分敵車, 幾乎不可能, 對方或許會毀掉一兩輛, 但你可是會犧牲幾百甚至幾千人......1939年的日本蘇聯諾蒙汗事件就是這樣, 1939年7月7日的戰車戰以後, 日本的紀錄就是碰到幾十輛蘇聯戰車, 就派幾千人的部隊去堵截, 然後這支步兵部隊就喪失了--多數被俘虜, 而非一般人印象中日本帝國軍的打到死.
所以, 二戰後, 通常只剩城鎮戰時, 或是山地戰, 大家會認真討論如何用步兵去圍剿敵人戰車, 尤其很多時候城鎮戰實際上是游擊戰, 整個城市都被敵人佔領了, 這時車上的人比較容易鬆懈, 所以有機可乘, 但這時你這樣幹, 通常也無法改變你城市已經被人家控制, 人家不高興隨時可以用各種方式屠城或封鎖城市餓死你的事實......
就算只提人員訓練層面, 很多弱點其實也不是那麼好抓, 現代MBT設計重點通常集中在車前50~70度, 就是因為交戰統計, 80~90%敵人出現在這個角度, 你去打其他角度的想法, 那是只有10~20%機會的事情......
而且一般人的視力沒有多好, 看四五百公尺外的戰車, 其實就不大了, 戰車卻是都裝了不錯的望遠鏡放大鏡, 人家很容易從遠距離就看到你並進行攻擊......
更麻煩的是通常比較弱的履帶之類, 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弱, 日本在戰爭末期發給步兵的反戰車教材, 有列出常見英美戰車的弱點, 其中比較晚期的邱吉爾戰車, 直接寫弱點是"炮管中央那個洞", 連履帶都已經不是日本37mm炮能伺候的玩意了......當然你要說這是日本的炮太爛也可以.
而一般交戰不會去打履帶, 這個問題在現代戰車交戰距離, 已經拉長到兩公里以上, 到這距離你去算算地球曲率的影響, 會發現到履帶下部已經被地球遮住......所以很多戰車的履帶下半與前下方不防禦, 直到近幾年城鎮戰增加, 才設計相關套件, 理由就在戰車戰的時候, 你的砲彈要穿過地球才能打到這些部位, 而地球這玩意的RHAe巨大到讓任何戰車的裝甲都可以當作等於沒有, 防禦力強大到難以比擬......

前面講過用火藥的炮彈, 因為火藥反應過程的問題, 小口徑的加速能力有其極限, 所以只能大口徑化加上APFSDS設計, 用大口徑炮發射小口徑彈藥. 那有沒有非火藥科技可以突破這侷限?
很多人會想到磁軌炮與線圈炮, 這個在美國有研發, 但是後來放棄, 因為當時做到了炮口初速約每秒8公里, 但有個火藥體系的科技, 不需要比現代戰車炮大好幾倍, 只需要現代戰車砲彈的大小, 就能做到每秒8~12公里, 速度更快體積更小價格更低, 還是已經實用多年的科技, 那就是廣泛用在反戰車飛彈的HEAT彈頭......
很多人都誤解, 以為HEAT是以高熱溶解裝甲, 其實HEAT是集中炸藥的力量在襯墊上, 讓襯墊變形成細長針狀物體高速飛行的技術, 只是因為穿甲體的速度已經明顯高於材料音速(每個材料不同, 常常拿來當參考值的是每秒5公里), 所以穿甲體與裝甲的反應已經不是固態的鋼體碰撞, 更擬似液態碰撞, 所以很多人就誤以為是高溫液態物體, 其實是高溫固態物體.
附帶一提, 其實彈著速度超過每秒1公里的穿甲彈, 穿甲彈與裝甲的關係也就已經不是鋼體碰撞, 這也是研究穿甲時需要注意之處.
那, 我何必去搞高速小口徑穿甲炮? HEAT彈頭到處都是, 這些科技還是留在物理學材料學實驗室去做其他研究用吧......

當然, 如果誰能找出只能用在中小口徑火炮上, 而且可以把炮彈加速到明顯超過HEAT彈噴流前緣速度的技術, 比方米諾夫斯基粒子推進, 原力加速, 甚至黃金聖衣之類, 那應該可以帶來很多革命, 但現有的技術, 只能讓中小口徑炮擁有比大口徑炮低得多的穿甲力, 而且是低到無法對付1990年代以後MBT的地步, 中小口徑炮還是不要想當成MBT主炮的取代者.

waffe
我是老鳥

6878 Posts

Posted - 07/15/2018 :  18:24:16  會員資料 Send waffe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大俠說的故事跳過了一段,APDS與擠壓法中間德國佬成功的玩老二增長術...............把藥桶縮小更適合在鐵罐頭裡面玩塞穴,煙囪拉長而且用塞得更緊且火氣更大的木材去燒灶。弄出陸地上最長的砲管成功的跳過金屬缺乏的問題造出屌炸天的神砲就是70倍徑的KwK42。此砲彈道低申穿甲力強以外最開掛的就是砲口焰小,跟打一砲像是放煙火的17磅砲相比實用性差很多。
Go to Top of Page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