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軍事相關問題發問專區
 聯想遊戲......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dasha
版主

41537 Posts

Posted - 07/08/2018 :  19:36:22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遊戲的點科技樹通常很容易理解, 只有偶爾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狀況, 不知怎的某科技要從其他好像沒甚關係的地方點過來, 但現實中卻往往是另一回事, 有些科技樹會往奇怪的地方發展.
最簡短堅硬的例子叫威爾鋼, 本來是心臟病藥, 結果現在當男性用藥在賣......

航空也是有這種例子, 比方XB-70的前後.
二次大戰的英德日都遭到大規模戰略轟炸, 美國雖然是炸人的, 但也對日本的神風特攻心有餘悸, 因此先是發展雷達防空網路體系, 然後就是研究防空飛彈.
美國最早的防空飛彈, Nike Ajax, 採用指揮導向, 因為控制過程有不少人力部分, 要看操作人員的水準, 但一般來說只能應付次音速目標, 這玩意服役那年剛好西方最早的超音速戰鬥機F-100開始試飛, 所以很快就研發加大版Nike Hercules, 可以對付2~3Mach的目標.
而美國海軍同時採用乘波導向的Terrier與Talos陸續服役, 這也是理論上大概能攔截2~3Mach目標的東西, 但認真講要對付3Mach高空目標, 因為都是飛彈火箭燒完以後的滑翔段, 有困難, 所以當這些東西研發時, 美蘇都還在研發更高速更高空的轟炸機, 以迴避這些防空飛彈的攔截.
但是航程長載重量大的飛機要到3Mach, 真的難, 直到震波升力(或衝壓升力)理論出現, 將機翼擺在機身震波產生的高壓區上方, 讓速度越高震波阻力越高導致的升阻比越低, 轉而讓阻力同時可以變成升力, 才有XB-70與YF-108這兩個計畫, 以兩萬公尺以上3Mach以上為目標.
只是, 半主動雷達與主動雷達導向的出現, 以及一些更大號有更多燃料可以燒的傢伙在研發, 讓這些3Mach高空飛機也失去生存性, 尤其是缺乏研發經費可以燒這點......XB-70與YF-108就沒有變成B-70與F-108的機會.

但是, 他們的科技並未完全白費, 北美公司在替空軍研發新的戰鬥機與戰略轟炸的同時, 也替美國海軍研發新的戰略轟炸機, A3J(A-5), 這傢伙就流用了XB-70與YF-108的一些研發結果, 比方向後"擠"出炸彈的後向生蛋式投彈設計, 以及讓高壓區位於翼下的高肩翼設計.
只是, A-5沒有要求到3Mach, 速度低則震波增加的推力與升力相對都低, 特化到XB-70或F-108那樣意義不大, 因此向後丟的彈艙比較簡單, 而且進氣道震波也沒有通過機翼下方, 主翼端也不需要下折, 就只是以高主翼低尾翼設計, 避免主翼尾流影響水平尾翼操作, 讓面積率控制不那麼明顯變可樂瓶而影響機身內部配置,
機翼內不須空出輪艙, 厚度可以更直接的依照氣動力需求設計, 也不用空出輪艙空間, 而且機身高壓區在主翼下方, 就像更早的F-8, 對於高速飛行的升力還是有幫助.
這個構型的成功, 後來或多或少影響了MiG-25, F-14/15, 甚至F-22的設計.

不過, XB-70研發就發現到一個問題, 後來蘇霍的T-4/Su-100也有注意到類似問題, 大推力引擎集中在後方, 排氣對後方結構影響太大, XB-70噴嘴後上方的燃油箱會因此震出裂痕, 漏油, 聽說至少有一次就這樣帶著火在飛, 因此後來試飛中那個油箱都是空的.
這問題在F-15上則以不同方式呈現, 所以F-15的引擎噴嘴整流罩, 後來就常常拆掉; 而F-22的2D向量噴嘴變成扁平狀, 對於這部分的氣動力改善有幫助.
而北美變成洛克威爾後的下一個設計, B-1, 就把引擎艙從XB-70的集中, 轉成分擺在左右兩側, 減低(但並沒解決)排氣帶來的問題, 同時讓投彈的彈艙設計比較傳統也比較容易.
雖然B-1B連2Mach要求都去掉後, 這個引擎艙就連產生震波升力的可能性都消失, 變成只是不去佔機身內部空間, 卻會帶來很高側向RCS的麻煩玩意......
雖然時間比較早, 客機的協和與Tu-144, 也是把引擎艙擺在翼下左右兩側, 距離長短不同而已, 不過引擎艙擺左右肯定不是像B-1那樣, 為了向下開門丟東西方便, 乘客不能這樣丟, 雖然應該有不少空中小姐希望能把奧客直接丟下去......
那麼, 有沒有這種把引擎艙擺在翼下, 左右分隔的戰鬥機設計呢? 以前想一下, 才發現到, 這不就是MiG-29與Su-27嗎? 而洛克威爾參與ATF計畫的設計, 其實也是翼下左右引擎艙的設計......

這不是說誰抄誰, 除了北美->洛克威爾這個體系都是在公司內, 參考的可能性比較濃厚, 其他飛機設計階段都有一大堆方案進行比較, 類似A-5或B-1配置的方案, 只是其中之一, 最後獲勝而已.
不過, 會有類似構型的設計, 可能顯示設計單位或需求單位的要求重點, 有類似之處, 比起說誰像誰就是誰抄誰, 說誰像誰是因為誰與誰都有類似的需求與重點性能, 會更有意義.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7/08/2018 :  21:14:35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那MIG-31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難道是用不鏽鋼?
可惜美帝沒有想到這個簡單粗暴的方法...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Go to Top of Page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2531 Posts

Posted - 07/08/2018 :  21:48:02  會員資料 Send metalfinall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應該還是用鈦合金還是超合金(Superalloy)暴力解決結構強度問題吧

不過美帝的F-22可以用蒙皮蓋住引擎,Su-57卻必須讓引擎後段裸露在外,兩國在材料科技的發展依然有段距離。
Go to Top of Page

NET
新手上路

114 Posts

Posted - 07/08/2018 :  22:16:23  會員資料 Send NET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這剛好証明了 Su-57 材料科技遠超美國,可以讓引擎後段裸露在外不用蒙皮蓋住.....








=================================================================================
應該是 Su-57 引擎艙找不到顏色可以與機身協調,又滿足散熱條件的材料才對。

Edited by - NET on 07/10/2018 19:46:38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37 Posts

Posted - 07/09/2018 :  06:55:17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XB-70與F-15的尾段問題其實不太一樣,XB-70是氣動力問題惡化到結構問題,XB-70的二號機就有加強,但三號機還要進一步加強;F-15那個還在氣動力的範疇,而且F-15還因為尾翼與尾衍從兩旁夾住而讓尾部高壓區問題惡化.
MiG-25/31的尾段就伸出在控制面之後,高壓區對位在前面的尾翼組影響一般較小,不過當年埃及的MiG-25飆機還是有出現影響,尾管幾乎燒掉,附近的尾翼也受到高熱影響......
Go to Top of Page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7/09/2018 :  18:57:33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XB-70與F-15的尾段問題其實不太一樣,XB-70是氣動力問題惡化到結構問題,XB-70的二號機就有加強,但三號機還要進一步加強;F-15那個還在氣動力的範疇,而且F-15還因為尾翼與尾衍從兩旁夾住而讓尾部高壓區問題惡化.
MiG-25/31的尾段就伸出在控制面之後,高壓區對位在前面的尾翼組影響一般較小,不過當年埃及的MiG-25飆機還是有出現影響,尾管幾乎燒掉,附近的尾翼也受到高熱影響......



燒掉尾管和震壞尾部,畢竟還是兩種不同原因的損害.

而且兩萬公尺以上,3馬赫以上的高速,
大概就把F-15和F-22排出此一等級.

不過,不管MiG-25/31的運動性能多爛,他們還是一種很厲害很猛的存在.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Go to Top of Page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