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dasha
版主
   
42264 Posts |
Posted - 10/11/2025 : 08:52:1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又,歷史上防禦型口袋戰術,或者該說是戰略,不管是秦到金的長城,或者拜占庭的多瑙河防線,負責袋口的都是孤立堅固陣地,敵人很難馬上啃下,讓我軍來得及在看到烽火後前往支援或自行強化佈防;而若敵人選擇繞越,這些地方殘存的威脅力,則必須在敵人被我軍後方主力阻擋甚至擊敗後,且我軍還沒來得及重建到袋口的補給線之前,強到能干擾其補給部隊的效率,甚至拖延阻擋敵軍逃亡.從這角度來看,更容易理解美軍對國軍要求轉變的原因.
要達到「強到能干擾其補給部隊的效率,甚至拖延阻擋敵軍逃亡」 ->補給至少需要達到二戰中馬爾他的程度,也就是海空運補不斷 否則,便是二戰日本大多被圍島嶼, 只能維持象徵性的架次,甚至連空運密碼本和亂數表的架次都無法維持, 而要自欺欺人的把亂數表加密後用無線電發給各島
您這邊則是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常犯的錯誤,把打100分鐘/100小時/100日/100週/100月/100年的戰爭規模,搞混,這點必須說沒人點破與體悟,會是很大的邏輯漏洞. 雖然老共糞青宣稱100小時拿下台灣,那個戰法笑笑就好,但必須說1999年美國就覺得西太平洋防線(含台灣)需要72~144小時內運輸1個戰略單位,師或至少是旅,才能嚇阻中共,這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韓日台菲的現存軍力與彈藥,會在144小時內,被打出戰略級的破口,需要戰略級地面單位去補,這是後來陸軍FCS構想的重要基礎,以及增購C-17的重要理由. 2010年,美國判斷共軍反艦彈道飛彈達可實用且服役水準,美軍無護航運輸船隊已無法確保不受攻擊,但2006年美日聯合神盾級/SM3反彈道飛彈網戰備巡邏展開,靠這些站崗的船,還能替運補日韓台菲的船隊進行間接護航;2018年極超音速武器出現後,就算這些傢伙要直接攻擊SM3/6艦不一定能成功,但SM3有效攔截範圍會因變軌而大幅減少,替運輸船隊間接護航,很明顯不可行,這時任何大規模運輸船隊,都需要直接護航,不可能像無敵情顧慮時那樣72~144小時趕抵,需要100~500小時,這時再來檢討日韓台菲的軍力與彈藥庫存,就會再度發現不足.
所以,您的盲點是,小弟一直提的都是100小時~1月戰爭的重點,您一直想的則是100月戰爭重點. 如果戰爭一打100週甚至100月,您的主張是對的;但拜登以來美軍要求台灣的建軍方向,是100~500小時戰爭的時限內,不會因為彈藥不足而出現戰略級破口,這樣短暫的時間窗口內,美軍並不是每艘運輸船都有C-130的航速,也不是每架C-17都兼具F-22的空戰能力,以前美國政府下令後100小時能對台灣安全的進行戰略單位調度運補,現在要拉長到500小時或以上. |
 |
|
oneeast00
路人甲乙丙
  
3569 Posts |
Posted - 10/11/2025 : 10:33:4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era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07150 HIMARS多管火箭系統陸續抵台 國防部:北中南作戰區都設海馬士連 後續交運抵台的HIMARS系統,將會優先部署在澎湖等外島防衛指揮部
1. RT2000在金馬各有一個3車排 ,澎湖則無
2.從馬公機場到望安島最南只有45km 哪怕從澎湖卡車最北的白沙到望安最南也才56km 如果HIMARS在澎湖 除射擊ATACMS外 ,使用M30普通彈射程恐有過剩浪費 從北部挑一個RT2000三車排換裝HIMARS , 多出來的3輛RT2000放澎湖效益更好
再者 澎湖很可能是與台北港齊名的兩棲空降一線戰場 擺遠程單位 還不如擺更適合短兵交戰的 M1, 復仇者 更佳?
3.媒體沒提 但本島東岸至今尚無火箭連 過去RT2000射程不足隔山支援也罷了 既然HIMIRS有70km射程可跨增援 是否可以考量在本島東岸增設專屬火箭連 |
 |
|
gera
我是老鳥
   
6807 Posts |
Posted - 10/11/2025 : 17:39:11
|
1.HIMARS以前進排推到澎湖的好處是,可以與本島構成交叉火網. 澎湖的HIMARS往本島打,可以從鹿港打到台南. 反過來說,鹿港與台南如果有HIMARS的發射排,亦能支援澎湖. 換言之,在這三角地帶內,對任其一地發動的登陸,都會遭到另外兩地的火力反擊.
2,現實情況是,澎湖在前,台南彰化在後. 因此,只要澎湖不丟,台南與彰化一線就會很安全. 所以澎湖的HIMARS的前進排,打ATACMS就是要壓制從汕頭到福州一線. 彰化的HIMARS則壓制寧德到漳浦一線. 而台南的HIMARS只能打到漳浦與東山島.
澎湖的HIMARS前進排,可以更好的威脅從福州到汕頭沿海的任何軍事集結的活動.
3,外島的LT2000,主要是當成反砲兵用.
在澎湖部署LT2000發射排也是可以,它可以專責支援整個澎湖與其離島,MK15可以從澎湖本島打到西嶼,MK45則能從澎湖本島打到七美.
4,HIMARS的確有可能打GMLRS跨山,如果能取得ER GMLRS會更有效. (但要仔細研究一下,就GMLRS彈來說,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
宜蘭,花蓮,台東,都可以考慮先放一個HIMARS發射排. 既能支援西部,又能增強東部的防衛能力.
不過目前我個人的看法,更傾向先把三個砲指部的HIMARS都提升為營級(兩個連),而澎湖由43砲派一前進排支援即可,無需再弄獨立單位.
|
 |
|
ki1
我是老鳥
   
6439 Posts |
Posted - 10/11/2025 : 21:29:1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 如果戰爭一打100週甚至100月,您的主張是對的;但拜登以來美軍要求台灣的建軍方向,是100~500小時戰爭的時限內,不會因為彈藥不足而出現戰略級破口,這樣短暫的時間窗口內,美軍並不是每艘運輸船都有C-130的航速,也不是每架C-17都兼具F-22的空戰能力,以前美國政府下令後100小時能對台灣安全的進行戰略單位調度運補,現在要拉長到500小時或以上.
中美日韓台大概是全球十大製造業國家名單中的一半 參考前幾次這種大場面,想在__節前回家的一個比一個狼狽 而時間軸總是從各方期望的100天以內,變成100周甚至100月 (但,罐頭太陽們可能是有趣的重大改變因素)
如果只想著不對稱作戰,或許正是下文提及的錯誤樣態之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9973976.A.769.html ...這樣的狹隘視角造成一個危險的盲點: 美國正準備打一場自己想打、也能打贏的戰爭, 而非中國認為自己能贏的那場戰爭...
有趣的矛盾: 若武器射程增長造成「戰場寬度與縱深都已超過2000公里...」成立 ,則狹義(地理上的)台灣反而不需要如此多的彈藥(反而可能要把彈藥移遠一點?): ->如同近期俄軍攻擊,每輛戰車只帶5~10發砲彈,全部車加起來可能都沒有44發 ,剩下的彈藥則直接從戰場邊緣(砲兵,無人機,戰轟等等)送到目標上
更有趣的問題: 過去往往假設美軍顯然能打贏共軍,只是時間問題 但,如果問題變成美軍不一定打得贏共軍,而台灣要如何增加勸退/打贏共軍的機率呢? |
 |
|
gera
我是老鳥
   
6807 Posts |
Posted - 10/12/2025 : 00:22:02
|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07521 夜視鏡不怕國際斷貨了 中科院技術突破開發夜視晶片繞過光放管限制
中科院強調,星光夜視鏡內核心光放管長期被少數國際大廠壟斷與輸出管制,熱像夜視鏡核心感測晶片可完全由臺灣半導體產業自主開發生產,不受國際出口限制影響,提升防衛裝備供應鏈韌性。

星光(光放管), 需要微光下才能作業,並且害怕強光. 但對細節識別更好,在識別距離上有相對優勢,成本與功耗通常更好(目前全球缺貨對成本當然就不好了).
熱像, 可在完全黑暗中使用,白天亦可,不怕強光. 在煙霧,偽裝,環境中亦能察覺熱源,可以配合AI做自動識別. 冷卻型在靈敏度,識別距離都比無冷卻型好,但價格昂貴. 無冷卻型雖然便宜,但解析度與靈敏度較差.
目前做法, 高端版本採我都要,星光與熱像都具備,採雙模後端融合加AI識別,除了價格昂貴以外,沒什麼缺點. 低端版本就是便宜的單模熱影像夜視鏡.
:中科院沒說突破那種技術,是冷卻型還是無冷卻型. 後者主要用於單兵頭戴與槍械用熱影像鏡或中低階RWS,主打量大便宜(說便宜,其實成品也要上千到數千美元)
前者主要給高階RWS或譬如戰車砲火控用,相當昂貴.
如果地面部隊(不只是步兵),可以大量配發單兵頭戴與槍械用熱影像鏡,那會相當改善地面作戰能力. |
 |
|
semmyenator
路人甲乙丙
  
Japan
609 Posts |
|
dasha
版主
   
42264 Posts |
Posted - 10/12/2025 : 09:49:0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 如果戰爭一打100週甚至100月,您的主張是對的;但拜登以來美軍要求台灣的建軍方向,是100~500小時戰爭的時限內,不會因為彈藥不足而出現戰略級破口,這樣短暫的時間窗口內,美軍並不是每艘運輸船都有C-130的航速,也不是每架C-17都兼具F-22的空戰能力,以前美國政府下令後100小時能對台灣安全的進行戰略單位調度運補,現在要拉長到500小時或以上.
中美日韓台大概是全球十大製造業國家名單中的一半 參考前幾次這種大場面,想在__節前回家的一個比一個狼狽 而時間軸總是從各方期望的100天以內,變成100周甚至100月 (但,罐頭太陽們可能是有趣的重大改變因素)
如果只想著不對稱作戰,或許正是下文提及的錯誤樣態之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9973976.A.769.html ...這樣的狹隘視角造成一個危險的盲點: 美國正準備打一場自己想打、也能打贏的戰爭, 而非中國認為自己能贏的那場戰爭...
有趣的矛盾: 若武器射程增長造成「戰場寬度與縱深都已超過2000公里...」成立 ,則狹義(地理上的)台灣反而不需要如此多的彈藥(反而可能要把彈藥移遠一點?): ->如同近期俄軍攻擊,每輛戰車只帶5~10發砲彈,全部車加起來可能都沒有44發 ,剩下的彈藥則直接從戰場邊緣(砲兵,無人機,戰轟等等)送到目標上
更有趣的問題: 過去往往假設美軍顯然能打贏共軍,只是時間問題 但,如果問題變成美軍不一定打得贏共軍,而台灣要如何增加勸退/打贏共軍的機率呢?
您的盲點還是沒突破. 雖然davidboy兄也是認為,共軍對於打台灣也是做一打100週以上的準備,但是國軍在20世紀末,美軍多年前視導台灣說出"我們以為會看到另一個以色列,沒想到看到另一個巴拿馬"時,其實都有一個結論,台灣的防務雖然有自信撐30~100日,但有若干弱點,比方討論炮兵時有人會提到的反應速度,老共或許不敢賭,但如果是美國海陸來打,有一定機率能利用這些弱點,在100小時內就完成對台灣的軍事力量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會有登陸/退回並發勝利文告/升級為美中戰爭的政策選擇權,一如1991年2月下旬的美國對伊拉克,所以1999年的美五角大廈,才要把美國陸軍師級部隊海外佈署的耗時,從1990年的1~2個月,在21世紀縮短為72~144小時. 所以問題不是在於戰爭會不會像1914年一樣,以為4個月卻搞到4年,而是台灣至少要像拖了快2個月而且有一小塊地始終在英法手中的1914年比利時,而不是連2週都不到的1940年比利時.在這時,美中戰爭會不會從原定的100~500小時拖到100日~月,對國軍無關緊要,因為國軍除了政治象徵性部隊外,都在100~500小時以內就退場了,現在要搞不對稱作戰,要強化自身的彈藥儲備甚至搞游擊戰,就是要拖得下去,拖到美軍來得及為止.
又,您以為的彈藥儲放量矛盾,正顯示您完全不知道一次大戰的教訓,以及二次大戰的4種馬其諾防線(很多人只知道其中1種)差異,而這也是很多人會有的盲點,比方固定陣地的雷達易毀沒價值的論述. 維持戰線不易被突破,能拖延時間的要訣,立即會想到的,是把重要東西移到敵人打不到的地方,但同樣重要的,就是在敵人打的到的地方,擺些等於是干擾絲熱焰彈的誘餌,讓敵人無論如何就是會去打或會要打,並且在這浪費時間彈藥,讓我軍後方有準備反攻與支援前線的集結時間,否則你把東西往後擺,只是實質上的撤退,而且是真正的撤退,不是誘敵深入的口袋戰術. 面對導向武器這簡單,判斷人家導向技術後,製造廉價低價值技術誘餌即可;但對方若有人力介入,特別是有1年以上時間在事前安排間諜潛入觀察時,欺瞞難度會指數型增高,這時你就要放些真正的高價值目標,甚至是安排加固陣地,讓敵人沒那麼容易打破,而敵人火力越強彈藥數越多,你要留下來讓人家打的東西就該越多,否則你就沒有拖延遲間的能力與價值. 4種馬其諾防線的差異也就在此:最早的是德法工業區之間,多數人唯一知道的超強加固馬其諾防線,由於該防線後方就是法國國防工業重點區,要採縱深配置就是直接把軍火工業送給敵人,所以只好極限加固搞寸土不退,一如比利時自己的要塞;第2種法德南線與第3種法義邊界就有山地當縱深,而且一個比一個高,第2種還是連續防線,第3種只是幾個火力互相涵蓋的獨立碉堡;第4種則在法比邊境,後方可後退的縱深超過100公里,所以就是相當普通的壕溝而已. 美國2018年以後在西太平洋建構的新防禦體系,這4種都有,但台灣在變成與1942年日本帝國有同樣領土範圍的強國之前,熱戰開戰後能做的選擇只有建構第1種馬其諾防線,連投降的選擇都沒有--因為投降美中任何一方,就會成為另一方進攻標的......
還有,T-64/72攜帶彈藥量減少,那意味不是突破前線時的火力需求降低,而是這幾種戰車做為吸引敵火標靶的價值都降低,一如現代戰場上的刺刀,使用價值已經降低到只有特例才用得到的水準......而這也是俄烏前線沒有突破,甚至乾脆改用步兵突襲的原因. 在戰車還有價值的二次大戰到冷戰結束,戰車主炮載彈量從超過90發減為不到40發(IS-4),也不意味戰車炮領域像飛機那樣,因彈藥進步而能減低使用量,彈藥進步減低用量是臼炮等曲射炮領域的發展,加農炮這種直射炮領域的攜行彈藥量減少,就是本來2輛戰車4個小時整補一次的模式,要改用4~6輛戰車4個小時整補一次,或2輛戰車整補間隔縮短為80~120分鐘. |
 |
|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3088 Posts |
Posted - 10/12/2025 : 11:02:42
|
中科院沒說他的半導體熱影像雜訊有多大,解析度多少 從之前中科院放出來的熱影像技術來看,雜訊還是不小,解析度也不高 用在低端只講求看到不要求精度還是可以的,當然用AI替精度不高的畫面做過濾篩選也是可以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