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國軍與警察事務
 中華民國海軍未來發展討論區38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前頁
作者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15頁

kmleu
路人甲乙丙

1783 Posts

Posted - 10/01/2025 :  13:16:59  會員資料 Send kmleu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目前為止:噴>>捧唐!
不需要引用曾左胡治兵語錄,本軍治軍格言之一:主官負成敗之責!

"單位主官固然負一切成敗之責,但單位好壞卻取決於團隊幹部的共同努力;
副主官需全力輔佐主官,幕僚主管應妥適規劃任務分配,政戰主管要協助官兵照顧與凝聚團結向心,
士官督導長指導士官幹部任務執行,分工合作、善盡職責,運用組織力量落實各項工作,才能打造上下一心的優質團隊。
以舉世最強大之美軍為例,側重高度強調指揮團隊和指揮氛圍,認為部隊成敗皆源於此兩者。
若指揮官無法發揮指揮團隊功能,導致上下離心離德、任務難以貫徹的惡質領導,
形成負面指揮氛圍,則單位正副主官與士官督導長應同時撤換"

社論:謹守軍風紀 維繫部隊戰力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63248&type=forum

Edited by - kmleu on 10/01/2025 15:38:51
Go to Top of Page

waffe
我是老鳥

7546 Posts

Posted - 10/01/2025 :  14:07:31  會員資料 Send waffe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很多論述都闡釋過所謂的民主制度需要相當程度比例的高素質群眾,為啥?最少因為新聞與言論自由導致各種鬼故事到處跑,回頭看看現在7-80歲的老爺爺、老奶奶普遍的認知水平,當年老蔣真的搞民主國家不垮才怪。

對於潛艦托大的說我從大家在吵4500噸的時候就一直扯皮潛艇才是最重要的東西,而長時間的觀察海水昆也是目前待風向的重災區,為啥如此?扣除預算最多以外就是因為這東西在整體台海的戰術地位上有無與倫比的平衡破壞性。所以有弊案也沒關係當成必要之惡,就像要是沒有弊案估計法國貨當年也來不了台灣。所以看新聞就是看新聞就好,別被當傻子給牽著走了。國軍有弊案那是因為可以被報導,換成不能被報導的祖國當然就沒有弊案了。例如因為沒有新聞的放送有誰想過土共艦載機主力的殲15其原型機失事率達到了22%(我怎麼知道?都是公開的資訊自己去查阿,腦子不就是拿來思考的),這還只是公開且保證已經摔爛的結果。沒公開與過程中導致毀損的各種問題有多少那只有鬼知道?

換成我們這光原型機就要造一個中隊(只算FSD 全規格開發原型Full-Scale Development Prototypes))估計主辦方會活活被口水淹死,人家f-35三種款式放出來飛的原型機也是一個中隊的量你這才多少的預估數量要這麼多原型機?然後還直接砸爛了4架,主辦方不被活活罵死才怪。

但只要新聞不報鬼知道?海水昆依此要領操作就是第一次露面後就失去行蹤直到都測玩了在報一次,然後量產型出來在狂吹一波。中間都是蓋牌然後主事的面子有了、撈錢的也撈飽了、想要武器大玩具的群眾心理也滿足了,皆大歡喜不是?

但這樣好嗎?
Go to Top of Page

ARTHUR
路人甲乙丙

689 Posts

Posted - 10/01/2025 :  18:08:02  會員資料 Send ARTHUR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去主站看了一下

郭璽在4月28日直播節目進一步透露,海鯤號的IPMS要做4000個測試點,目前已經完成的測項還不到400個,意味10%都還不到,而5月能完成30%的測試點就已經很不錯了,6月根本不可能出海測試


2025年6月2日郭璽在直播節目中透露,此時海鯤艦最基本的大軸、前進、後退以及 對中(艦體平衡)已經通過測試,估計可以在6月內(推測是6月15日到6月25日台船股東會之間) 離開台船91碼頭泊位,在台船周邊的高雄內港水域進行最基本的浮航測試。然而,此時海鯤艦的IPMS的整合工作遠遠還沒完成,所有的操作都全靠人工在戰位執行,現階段還不到能夠出港到海上試航的地步

=======================

>>2025年6月17日上午8時,海鯤艦離開台船91碼頭,展開海上測試(SAT)第一次試航
海鯤艦第二次SAT航行測試在2025年6月26日,第三次在7月3日。依照7月3日台船發出的新聞稿,海鯤艦實施第三次海上測試

=============================

2025年6月30日,郭璽在直播節目中表示,此時海鯤艦各個子系統都可以運作, 因此出海浮航甚至下潛都沒問題;然而,整合平台管理系統(IMPS)的整合測試 還沒完成,所有操作都是「人在部位」

郭璽在2025年9月29日直播頻道表示,IDS潛艦前一輪出海測試,並不是真正執行海上測試(SAT)項目,實際上仍是在執行泊港測試(HAT)項目的一部份


這說法基本上就,船沒開出去說沒有辦法海試,開出去了就說這不算海試算泊港測試....
Go to Top of Page

ki1
我是老鳥

6430 Posts

Posted - 10/01/2025 :  20:19:03  會員資料 Send ki1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mleu

#大俠近期多次到提過第一島鏈熱戰時海空攻防縱深問題,坦白說本壇能與大俠對談此議題者為零
美方提問我方將如何提高E2D熱戰時生存性,據信我方目前仍無法提出足以說服美方方案

同理:
機動性比E2D更差造價更高還開著大功率趴趴走的SPY7載台,
我方又將如何提高載台生存性?引用兩個例子


不管事情發展如何,台灣至少2000萬活人,
但即使採樂觀估計,只能養活略微多於1000萬人的破綻不會改變
(當然,先不考慮推廣各種奇怪的羊肉等等方法)

近日板上常參考一戰故事的話,
法金漢(Erich von Falkenhayn):
1914年9月:戰爭已經輸了->1914年11月:請談判停戰

E2D和SPY7載台(或其他自走浮動陣地)的話,幾個有趣的思考方向:
a.2017年3月,箭式飛彈攔截正在飛往以方戰機的S-200防空飛彈
同理:海上的高性能雷達+高速防空飛彈,似可做為己方AEW的主動防禦系統
(特別是海上系統不用擔心曝露後被照著座標打)
b.擔心機場的話,亦可準備數處浮動自走跑道: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9945
165~240m的浮動自走跑道,可能還比E2D便宜
c.會飛的雷達對水面艦艇幫助極大,而水面艦對維持交通線必不可少,應不必多言

Edited by - ki1 on 10/01/2025 20:21:16
Go to Top of Page

damau
路人甲乙丙

1679 Posts

Posted - 10/01/2025 :  22:01:35  會員資料 Send damau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若海鯤戰系和IMPS只是存在溝通問題,
不應該會難解,有時問題不一定在protocol 上,不按規格的傳輸等都有可能.這類問題在電子產業常常發生,什麼這和那個不匹配不相容.

台灣其實這方面不弱,在請外面顧問時,也許可要求台灣interface高手工程師也介入,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Go to Top of Page

gera
我是老鳥

6787 Posts

Posted - 10/01/2025 :  23:17:29  會員資料 Send ger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海軍建軍戰略有了變動,


a,輕巡防艦,

結案時程自2026年延展為2028年,兩艘原型艦由26年10月交艦,推遲到2027年,預算不變,仍為245億元.


b,潛艦,海鯤號原型艦與後續艦.

海鯤號原型艦,
26年預算,由91.13億(2024年8月預估),改為14.56億元(2025年8月實編)

後續艦,
26年預算,由170億(2024年8月預估),改為119.5億元(2025年8月實編)


:直接說結論,海鯤號的交艦時程可能要延宕15~18個月,預計到27年才交艦. 這導致後續艦整個時程也全部往後推遲.

25年11月無法交艦? 從專案第一次延遲起,25年11月的時程就不可能達成了,只是有關方面一直嘴硬沒有改口.

26年無法交艦? 從預算上可以清楚看出,海軍很明顯認為26年無法完成所有的測試與交艦.

27年交艦的影響? 其實是正面的. 海軍要的是一艘具有完整作戰能力的潛艦,而不是只是基本作戰能力(可浮,可潛,可航行,可打魚雷)的潛艦.
如果只要後者,那26年上半年應該有可能搞定,但那沒有什麼意義.


簡言之,海軍目前的立場由"先求有",轉變為"先求好",因此輕巡防艦與潛艦的交艦時程都往後挪.

整合有困難才是正常,特別是海鯤艦本身是八國聯軍支援下的產品,譬如::
照正常邏輯來說,戰鬥系統主承商洛馬會指定或至少"共同審查"武器端的模擬器/測試治具,因為它是整合與驗證的基準.

但若魚雷發射系統由非美供應商(例如韓廠/歐廠)承包,且我方事先就決定沿用既有接口/訊號時序,那就可能由該供應商提供對應的模擬器,戰鬥系統依我方訂的接口控制文件(ICD)對接.
這時如果接口控制文件的版本,錯誤碼,時序或容錯邏輯不同步,那戰鬥系統的武器控制無反應,是相當可能的.
(以上以郭璽的說法調製)
(也就是說,如果洛馬只負責戰鬥系統,沒有參與電子模擬器的選擇與文件,那麼洛馬就是依照台灣給的ICD要求去建構,而買來的電子模擬器其ICD如果有偏差,那麼戰鬥系統管不了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延遲15個月以上交艦並不是壞事. 而且這一段時間,能更好的讓量產艦有更成熟的系統規劃.

海鯤號做為原型艦有歷史里程碑的意義,但它與量產艦很多地方會有差異,二號艦一定會修改很多地方,換用不同的部件.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成熟的作戰體系,而不是急就章的心理安慰.

Go to Top of Page

ARTHUR
路人甲乙丙

689 Posts

Posted - 10/02/2025 :  00:01:40  會員資料 Send ARTHUR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反正系統的事情是可以慢慢整合,交艦晚就晚,不過如果台船能在年內弄一個

深度較淺的小小潛航測試(反正太專業的系統東西一般人也看不懂)潛下去在上來

至少媒體風向會比較穩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15頁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