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dasha
版主
   
42222 Posts |
Posted - 09/14/2025 : 10:41:1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1.舟山群島放棄的原因,乃國軍即將無法維持海上交通線,之後大陳亦然 (喪失作為前進機場的價值也是重要因素, 若如同1944年10月25日的三航戰,則要先探討還是不是航空母艦,才要研究會不會沉) -台灣即將面臨的問題極為類似,但所謂不對稱建軍,對解決這些問題可說全無幫助 且只要稍微思考雙方飛彈飛行時間,「那我幹嘛要開艦隊去你飛彈射程被打」就代表所謂「我們會想辦法救你」已不存在 (若繼續下去,則首批空運可能是72~144世紀之後)
roger011兄其實講得很簡要,但您看來還沒把握重點,這或許是中文圈對1914~1935年之,特別是一次大戰之間的研究,屬冷門專業題目有關. 用一戰德軍作戰的"三戰線"來說明,可能會比較好.大約1915~1916年,德軍發動凡爾登攻勢前,德軍的前線防線段形成3層態勢: 第1層在直接面對敵軍的高地正斜面,主要負責監視敵軍動態,並負責清除接近滲透的班排級小規模特戰部隊,但敵人大舉進攻時一定會先炮轟你這個陣地,於是就"阿門"......第2層在第1層後數百公尺到一兩公里的地形背斜面,這群才是防禦戰時第一線主要作戰部隊,當第1層被炮轟時,這層通常也會被盲轟(因為地形背面看不到你當下人員位置),而因盲轟所以命中率低殺傷率低,剛好可以當鬧鐘,讓這層的部隊全面動員,並利用所有人編隊時間判斷敵軍主攻方向及進度,然後判定應趕快增援哪個第1層據點,或是守在這等突破第1層的敵人現身. 第3層在下一個高地上,離第1~2層約6公里(北法丘陵間平均距離),由於第2層到第3層之間的低地同時會受毒氣彈轟擊,雙方中間並非安全區域,甚至在敵軍主攻方向上,第1第2層都可能在2~4小時內被攻破,所以決戰區是在第2層與第3層之間的低地;不過若第2層判斷他們這段不是主攻區,可以在第2層擊退敵軍,那也可能呼叫第3層兵力前驅支援,這時決戰區就會壓縮到第2層的壕溝線上,決戰勝利後回推到第1層,或者是收屍,或者是治療傷兵,甚至是收容逃兵與俘虜. 至於第3層以後的區域,雖然還會有飛機或列車炮等遠距離傢伙會打到這,但因為數量太少,本質上被炸的機率與騾馬鬧脾氣車子故障天兵搞爆炮彈等自然出包機率差不多,所以被視為絕對安全區,至少在第2層崩潰之前是絕對安全,第2層崩潰時,則往後6公里新建一波就是,但這段時間內也是在絕對安全區施工.
2010年以後,特別是2018年以後的西太平洋態勢,王立指出的,就是"麻六甲海峽以西是第3層以後的絕對安全區";而美國剛公佈的報告及副總統范斯講的"台灣極度重要",則是指台灣在第1層的價值,不像2010年以前當第2層的價值,甚至不是1996年以前當第3層的價值. 台灣當第1層,麻六甲海峽及關島當第3層,那第2層呢?日本/琉球/菲律賓等地,若政治局勢不同,這幾個地方也可能與台灣交換第1或第2層的地位;而固定第2層的存在,是美國與日本在2000年代就開始在菲律賓海的定期反彈道飛彈巡邏艦隊. 美軍考量72~144小時完成對西太平洋戰略級單位佈署的規劃,是在金馬澎當第1層,台灣當第2層,日本琉球當第3層的時期,因此考慮都是72小時抵達琉球,因為菲律賓海是絕對安全區;現在,菲律賓海戰已經成為第2層與第3層之間的決戰區,要赴琉球支援還是關島琉球間與敵軍決戰,要看狀況,至於琉球到台灣要多久,那,就看決戰結果吧...... 如果決戰花24小時贏了,那從第2層返回第1層也不過是再多48~144小時的事情,雖然清除殘敵可能會很久;但平手或輸了,那台灣就是1942~1944年的菲律賓,日本琉球菲律賓就是南洋諸島,甚至台灣變成1871年的亞爾薩斯洛琳...... 到這個層級,問題不是你政治不政治,又不是抗日神劇只要政治抗日正確我可以輕功躲槍彈空手接炮彈,實際戰場就是這樣卡死在那;有了一次大戰的經驗,二戰前關於比利時防務,英法能怎樣?你政治上還堅持1815年的中立,那我只能說最多讓你一開戰只喪失1/3國土,技術上不可能保住你不被侵略...... |
 |
|
oneeast00
路人甲乙丙
  
3546 Posts |
Posted - 09/14/2025 : 11:57:2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這樣來看是否使用航空燃油的M1戰車必須修改用油?像是改調整設定改用柴油?可以利用民間油料維持戰時動力?
按老梅的講法 M1的渦輪引擎從汽油,柴油到香奈爾香水都可以直接加…. |
 |
|
ki1
我是老鳥
   
6398 Posts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501 Posts |
Posted - 09/14/2025 : 17:26:42
|
囧 一戰英法軍的防線也是差不多"三戰線" 然后贏了
Ki的邏輯一貫奇葩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9/14/2025 17:27:22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501 Posts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718 Posts |
|
gera
我是老鳥
   
6740 Posts |
Posted - 09/14/2025 : 21:34:29
|
1,美軍與聯軍在西太平洋的態勢是,軍力機動,基地有限.
前者,艦隊是機動的,而USMC則採分散式的單位火力應戰. 後者的話沖繩,關島,呂宋等島上的基地目標明顯且固定,而且有限.
美軍不會冒險靠近台灣是對的,因為朝向台灣會有目標趨向性,導致可預測性,而容易被火力攻擊.
但對於中國而言,相對於補捉美軍艦隊,攻擊戰區內的固定基地反而更簡單與容易. 譬如說關島是第二島鍊的核心要地,退無可退,總不能退回夏威夷吧.
2,也就是說,A2/AD顛倒了. 如果中國以台灣為目的開戰. 除非美軍不介入,否則中國軍的行動就有趨向性,很容易預測與打擊.
如果美國不介入,坐視台灣丟掉,那麼第一島鍊就會被打出真正的缺口,藉時就不是菲律賓海的問題,而是中太平洋了. 所以幫台灣,把中國海空力量堵住巴士海峽,與那國海峽以西,是必要的.
而美軍/聯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其實都是在堵中國軍西進,分散與機動,則是要降低單位的易毀性.
反之,中國軍的戰略目標雖然是台灣,但真正要打擊的是美軍/聯軍的固定基地與有生戰力. 因為沒有把這戰力打掉,中國是不可能征服台灣的.
3,中國軍的問題,如果把戰力指向台灣,那麼就會被美軍/聯軍干擾阻止.
如果把攻擊力道指向美軍/聯軍,那就是開啟第二次太平洋戰爭,並且必須以火力壓制第一島鍊各島(包括台灣)才可能東出尋求美軍決戰.
A2/AD似乎是一種選擇,並且中國發展了多種遠攻武器,但本質上,A2/AD的重點並不是武器,而是感測力,也就是天基能力.
而這方面美國仍保有領先,換言之,中美雙方會先從太空戰打起,然後才會延伸到兩方都用長程飛彈導彈互相攻擊對方的基地與戰力.
4,所以美方對台灣的要求就是盡可能支撐下去. 現實是沒錯,美軍在作戰上既無法靠近台灣,也無多餘的戰力為台灣的補給線護航.
因此台灣要如何支撐,完全要看台灣人民的決心程度來決定. 如果台灣人民願意艱苦支持到戰局分出勝負,這是一條路.
5,華盛頓的戰略矛盾在於,這一切的後果都是其一手創造. 包括把台灣交給國民政府. 認同中國方面的敘事,廢除建交與防務聯盟. 而台灣現今戰力的虛弱化,美國也要負擔一半的責任. 美國一直以各種藉口限制台灣的防務,但台灣撐不住,最終只以死更多的美國人為代價.
美國想要台灣支撐下去,就是要否定過去的錯誤. 至少要恢復駐台軍事團與聯合演訓. 而不是指望台灣在正面扛住中國方面的壓力. 對,美中雙方從太空戰一路打到海空戰,真正對幹的是美軍與中國軍. 其他人都是打下手的.
但台灣能不能撐下去的關鍵其實是台灣人民的民心士氣,美國在這方面很吝於提供直接支持,這是相當矛盾的.
6,嚴格來說,我,個人認為,至少十年內,中國仍不會主動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
以目前來看,南下東南亞對中國是更實際也是更有益的選擇.
南海東西兩邊,菲律賓是第一島鍊聯軍的一部份,而越南力求中立. 但實際上南海被中國掌握也是現實. 雖然國際上否定中國的九段線,以及南海航運仍維持, 但戰爭開啟,美軍/聯軍想在南海挑戰中國的南海艦隊是困難的.
而柬埔寨的海軍基地,對於中國軍往南控制到新加坡形成關鍵作用.
新加坡雖然在政軍上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但受到中國的影響也正在擴大. 東協是一盤散沙,與冷戰不同,泰馬印尼都受到中國強烈的影響,不可能繼續維持冷戰"反共產"的敘事. 而緬甸寮國柬埔寨則差不多已是中國的形狀.
換言之,即便印尼馬來西亞維持中立,那美軍/聯軍想直接挑戰中國的南海就相當困難. 這進一步導致菲律賓與台灣的防務壓力加重.
|
 |
|
Harvida
路人甲乙丙
  
4002 Posts |
Posted - 09/15/2025 : 10:11:37
|
附和一下...
美國還有我們的政府要給民眾信心。
以下是我的延伸:
戰術戰法要盡量減少造成民心士氣崩潰的點。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