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O P I C R E V I E W |
ARTHUR |
Posted - 08/05/2025 : 22:10:21 日本12式陸基反艦飛彈據稱使用了跟AAM-4B相同的AESA尋標頭(不過日文WIKI好像沒提)
假設真的有,那空對空飛彈使用AESA的好處大多在於可以在有限的彈頭中省下
機械構造的空間,同時增加掃描角度避免敵機機動規避
但是這兩點在體積相對大,目標相對慢的反艦飛彈中,其實不算太必要吧?
很難想像船艦可以機動規避反艦飛彈的尋標器
假設日本真的這樣設計,可能是為了什麼? 為了共用設計壓低成本? |
2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
metalfinally |
Posted - 08/06/2025 : 04:03:48 體積大、目標慢,就能用AESA做合成孔徑,建立高解析目標雷達圖,讓電腦分析撞擊點要在哪裡才能撞出最大效益(平面陣列尋標頭不要一定A,P也可以)
用傳統雷達尋標器看目標可能長這樣 https://www.history.navy.mil/content/history/museums/hrnm/education/brick-by-brick/easy-uss-gettysburg.html
用陣列雷達尋標器看目標可能長這樣 https://sketchfab.com/models/5f3e0cea2afd4afca00bd040c730d5df/embed
飛彈電腦可以分出船頭船尾,規劃怎麼避開反制武器,是一大進步 |
waffe |
Posted - 08/05/2025 : 23:28:2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RTHUR
很難想像船艦可以機動規避反艦飛彈的尋標器
假設日本真的這樣設計,可能是為了什麼? 為了共用設計壓低成本?
目前的軍武論壇中討論軍艦反飛彈應該超過9成在討論加特林噴彈或是拿公羊對噴,很少會提到另一個核心的反制手段,電子干擾。
就這個
AN/SLQ-32

這系統如圖所示在監控台上可以明確的知道有什麼東西從哪個方位飛過來,原理很簡單就像戰鬥機的rwr一樣,當有電波打到那組成180展開的接收天線後經過系統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應該"飛過來的是啥鬼與速度多快等等的訊息。
而這種個系統除了最基礎的單純知道與具備主動電子反制手段,大家熟知的就是噴干擾絲與打出一組欺騙訊號給飛彈,亦或是兩種事一起幹。
而打出欺騙訊號的原理就是偵測到飛彈的搜索與導引電波後(目前的反艦飛彈基本就都是主動彈與複合導引式的主動彈)加入一些自己編的假訊號往飛彈來襲的方向噴過去,理論上飛彈就會接受這些會比自己原來回波強的訊號(飛彈自身也能反制端看工程與技術水平)誤判目標物的所在位置進而攻擊地球。
所以目前飛彈抗干擾的大宗技術就是波束捷變與頻率、震幅捷變,反正就是確保飛彈只吃自己打出去的回波(假設頻率每秒變10次,每次只接收跟自己頻率同步的反射訊號),而這時反制手段的大宗廣域干擾就出現了,你頻率會亂跳但幅度是故定的(你不可能從X波段跳到S還是KU去),老子就在這整個幅度中全部干擾主打一個亂槍打鳥,看我船上的電多還是你飛彈的電池比較多電。
而這時主動陣列的優點就出現了,干擾其實就是蓋台的行為,主動陣列可以更容易集中所有能量加強自己的功率去抗干擾,而且陣列雷達打出來的是"合成波束"要餵假訊號比傳統蝶型還是開縫天線打出來的"天然"波束增加了一些難度,也就是比較費時間,這兩項都增加了突防的概率。
而且不似傳統天線,陣列天線可以形成一個零點(Null Steering 或 Nulling)也就是天線某個區域不發射與接收訊號,如果飛彈的電腦判定天線上某個區域接受訊號為干擾訊號那就直接把這個區域設定成零點,老子不接收訊號你干擾個鬼。換個地方接著發訊號,當然對面也會跟著干擾那就接著換但工作還是可以繼續也就是還是朝敵艦飛過去。
這些功能一開始肯定在空空彈時就有設計拿來用也算省事,但雖然諸多好處可是這東西一看就知道相當的貴以外還極度的耗電。空空彈的雷達開機也就幾秒就準備報銷了,但反艦彈時間就要長不少這電能拖多久是個關鍵。
有可能是針對055船體側多的那塊陣列雷達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