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氏「二戰名機」(World War II Fighter)

1998年年尾的二次大戰飛行模擬遊戲的第三套重頭戲是由EA和軍事資訊權威珍氏集團
合作的「二戰名機」(原名「傳奇戰機」)。在正式推出之前各方一致看好這一套遊戲
中細膩的圖形和繪圖引擎的表現。而在前兩套表現都不差且各有支持者的情況下,沒有
幾分實力的遊戲是很難被玩者廣泛接受的,尤其後面還有耶誕節前已經上市SSI公司出
品的下一套模擬遊戲"Luftwaffe Commander",「二戰名機」(以下簡稱WW)的表現
是否猶如預期?請看筆者的解讀。

首先,這一次筆者剛好有機會利用兩套機器對同一套遊戲作測試,兩套機器的硬體配備
分別是:第一套AMD K6-2 200,32MB RAM,ATI All in Wonder顯示卡加上4MB RAM,
8X光碟,聲霸卡16 CD。第二套機器Pentinum II 400,128MB RAM,Canopus Spectura
2500 TNT顯示卡加上16MB RAM,AOpen 40X光碟,聲霸卡Live Value。兩套機器都使用
CH系列搖桿:FlightStick Pro,Pro Throttle與Pedal。筆者將在稍後說明一下WW在這
兩套機器上的表現。

遊戲的片頭音樂有一點美式早期電影的格調,或許是要和遊戲所要描寫的時代背景作
呼應。遊戲進行的畫面是筆者到目前為止見過最有特色的一套,全部的選項以一個
航空博物館的方式表現出來。玩者在不同的展覽廳間移動來表示一般模擬遊戲中
不同的畫面功能,譬如在飛機展示廳玩者可以實際上看到所有遊戲中可以飛的飛機
展示其中,藉由玩者選擇其中一架飛機,遊戲會提供對座艙,發動機和武裝方面的
詳細說明。玩者也可以轉移到戰史展示廳來選取單一任務或是進入戰役模式。這
套介面設計不僅創新,圖形和色彩都非常精緻,內部的裝飾以筆者去過的多處博物
館看來,不像是華盛頓特區的航空太空博物館而像是中小型的私人收藏館。這是筆者
對這一套遊戲最激賞的部份。

遊戲中提供七架飛機供玩者飛行,分別是美國的P-51D,P-47D,P-38J,英國的噴火IX
配備C型機翼與德國的Bf 109G6,Fw 190A8和Me 262A1。就數量上來說少了一點,
但是因為WW的背景時代侷限在1944年12月前後,因此勉強可以說得過去,只是娛樂性
就比較差了。

遊戲進行的方式除了一般的「快速任務」,「單一任務」,「戰役」,還提供一個
「立即飛行」讓玩者駕駛P-51D對付10個空中目標與「任務產生器」。另外玩者可以
經由選擇任何一架展示飛機來進行試飛,此時將僅有地面目標而沒有空中目標。「連
線模式」時玩者可以選擇利用LAN或是上網路到珍氏的遊戲網站對戰。可是缺乏數據
機連線模式加上珍氏的遊戲網站穩定度一直備受質疑和批評,甚至由評論說到「當站
時間比開機時間還長」,「連線模式」的選項應該在增加。

飛行時的畫面如果硬體性能足夠的話,是目前三套二次大戰背景遊戲中最精緻且豐富
的,每一架飛機的貼圖都相當精細,武器的掛載和控制面的移動都有精確的表現,
武器射擊時,飛機受損的狀況甚至是機體解體的畫面都是絕對上乘之作。尤其是飛機
因為受損或是撞擊時的分解畫面讓筆者是嘆為觀止,可說目前僅有的最佳表現。其他
諸如空中的雲層,光影效果都有極佳的表現,只是地面景觀反倒不如空中景觀來
的精美。音效方面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地面的爆炸聲音,接近的曳光彈的尖銳呼嘯透
過喇叭傳出來更增顯遊戲的刺激和娛樂效果。遊戲設計小組的確做到他們宣稱的效果。

飛行時雖然可以選擇有座艙或是沒有座艙的表現方式,但是一旦選擇沒有座艙時
螢幕上一點飛行資料都沒有,頂多告訴玩者目前快要失速。雖然玩者可以選擇
在螢幕下方選擇三個不同的儀表,然而對硬體配備較低的情形下,遊戲進行的效果會
有負面的影響,3D虛擬座艙也不能關掉,兩者合併使用時會吃掉不少系統資源,使得
硬體配備較低的玩者需要犧牲更多的視覺效果以換得應得的順暢度,筆者個人覺得
飛行資料是基本必備的,不應該因為視覺效果而忽略基本的設計方向。

飛行模式的模擬效果可以說兼顧遊戲性和真實性的平衡,對玩者來說難度不會太高。
也可以說比較起來WW在平衡天平上比較偏向注重遊戲性。

在電腦控制的飛行,有就是AI的表現上中規中矩,電腦會利用飛機的優勢而不會
一直轉圈圈的纏鬥。在攔截轟機時火力集中的效果更加明顯,電腦會集中火力對付
最接近的飛機,然後迅速轉向次接近的飛機繼續射擊。雖說如此,筆者還是看到
Me 262雖然利用速度優勢迅速拉開,但有的時候也會不停的利用筋斗在垂直面上
打圈,而且高度低於3000英呎以下時還居然可以做出破-S的動作,筆者只能說
電腦實在控制得非常精確。

圖形效果絕佳的博物館介面和遊戲畫面提供了玩者極高的視覺效果,而內涵上呢?筆者
覺得是繼微軟之後的另一套失敗之處。「快速任務」不能選擇武器也就算了,「單一
任務」中玩者所能控制的選項幾乎沒有,不像EAW中玩者甚至可以選擇敵機的機種和數
量。「戰役」模式的表現就更為零散,玩者不能選擇部隊和駐地,每一個戰役中的
任務就像是「單一任務」的集合。因為戰役的進行時間是1944年德國發動最後一場
攻勢:突出部之役的時候(有關突出部之役的資料,可以參考傅爺在全球防衛或是
筆者過去在電腦玩家發表的介紹),「戰役」進行的時間短,任務數量少,而前後
任務間因為沒有部隊的關連性,被派飛的機型也都不一樣,沒有任何連續性。任務結束
之後只是統計擊毀的目標和損失的飛機,看不到延續的記錄和頒獎。「戰役」任務
數量過少雖然可以利用任務產生器去製作,然而和EAW的動態產生器來說,效果和
任務品質相去甚遠。

雖然遊戲提供相當詳盡的戰史背景和各項武器系統的資料,然而最重要的內涵:任務的
設計如此失敗,不由得讓筆者想到過去在「美國海軍戰鬥機」(USNF)遊戲中的資料
畫面中居然多項美國武器系統沒有照片,這打混的情況有一點愈演愈烈的傾向。希望
這只是設計小組單純的疏忽和專案計畫不當的結果。

談到筆者在兩套機器上對遊戲進行的效果比較,WW在AMD機器上需要將許多視覺效果調
到最低才能得到應有的順暢度,在PII的機器上並不需要犧牲視覺效果,這樣的表現
再度讓筆者思考同樣的問題:遊戲的內涵在哪裡?當大部份的主流機器效能接近
AMD的機器時,WW對硬體的要求雖說是出自於珍氏希望建立一套可以長久使用的繪圖
引擎,然而遊戲是要讓玩者去玩,去享受其中的娛樂性,而不是看著螢幕上延遲的
圖形邊去計算銀行存款夠不夠升級!EA已經有多套遊戲犯下這樣的錯誤(其中尤以
海狼為最),苦的是玩者的荷包,真不知道玩者還要忍受多久才能享受到外觀於內涵
等重的遊戲呢?

類別:模擬
系統要求:Pentinum 200/32MB RAM
建議配備:PII 300/64MB RAM
設計公司:EA
國內發行公司
國內售價:

畫面:4.5
音效:4.5
操作5.0
耐玩度:3.5
娛樂性:4.0

總評: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