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問題: 台灣的經濟基礎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6頁

SOCOM
路人甲乙丙

Hong Kong
722 Posts

Posted - 02/12/2012 :  12:58:05  會員資料 Send SOCOM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近年常聽到,因為台灣投資大陸,產業也移到大陸去,結果讓台灣人,尤其基層,失去工作機會,大財團也最終整個搬到大陸去.

一個地方的經濟基礎,最主要就是資源的進口、產品的出口,和海外的投資市場.

假如三樣東西的答案都是"大陸",那只會越來越受制於人.

台灣有龐大船團,又是海島,以海上貿易來進口和出口,像東南亞、澳洲、印度、南北美洲等,而不是只倚賴大陸,感覺也不是不可行.

但一直以來,似乎很少聽到台灣政府有做這種嘗試,選舉政見也很少有這一點.......






~~~~~~~~~~~~~~~~~~~~~~~~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he dialectic, but the dialectic is interested in you.

~~~~~~Leon Trotsky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roubles, but troubles are interested in you.

~~~~~~SOCOM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642 Posts

Posted - 02/12/2012 :  13:43:33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就以前的「亞太營運中心」政策啊。

以前的貿易立國能成立是建立在物流中心上,也就是遠方的貨物先集結到特定港口,在分散轉運到附近的其他地方上,用現代的物流業說法就是輻輳理論。

因為只要貨物有經過就是多少會掉錢出來(就算只是公路上的小鎮,有卡車司機停下來吃飯也就可以賺錢了),所以這種經濟是能成立的。

但現在因為橫豎貨物大半不是要運到中國去就是要從中國出來,在中國有自己的香港、上海兩大港口的情況下,特地經過距離不遠的台灣,意義不大。

加上台灣附近還有日本的東京、韓國的釜山等強力競爭對手,要光靠貿易立國不太可能。


「亞太營運中心」會失敗的一個因素,是中國經濟正在起飛的時候,礙於兩岸關係所以兩岸無法直航,所以台灣沒能趁機成為西方國家的物流進入中國的跳板,等到上海自己起來了,那就沒機會了。


因為物流業有很強的「路徑依賴」的傾向,一個路線建立起來後,沒有特別的誘因,要貨運業轉換物流路線很難。

有個方法是大幅度降低進出口關稅,這樣子世界各地的物流業比較可能會願意經過台灣然後拿台灣做他們的物流轉運站,但這樣子可以順道宣布本土工業的死亡。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2/12/2012 13:48:06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642 Posts

Posted - 02/12/2012 :  13:57:12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說到輻輳理論,在航空貨運上,以前玩《航空霸業2》的時候就發現日本有個絕大的優勢。

因為該遊戲的航線建立就是採取輻輳理論,玩家經營的航空公司在一個地區只能選一個主要的跨區航線(如:亞洲<=>歐洲)據點,剩下的地區航線要從這個據點轉到地方都市去(如:東京<=>台北)。

那日本有什麼好處呢?東京是距離北美最近的重要都市,所以在客機航程不足的時代,亞洲到北美的跨區航線,能夠最快建立起來的就是「東京<=>舊金山」或「東京<=>洛杉磯」。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亞洲要飛北美,大半都要去東京轉機。

「美東<=>歐洲」的航線,大部分都會先飛到倫敦或巴黎再轉機也是同樣的道理,通常最划算的不是「紐約<=>倫敦」就是「芝加哥<=>倫敦」。
而德國的法蘭克福會成為中歐最大的航空轉運站,是因為冷戰時代那裡剛好是西方世界的最前線,離NATO加盟國以東的地方最近,同時要分散到南歐、北歐距離也都適中,所以從中東或亞洲飛過來的飛機都會先到這裡。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2/12/2012 14:03:13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52 Posts

Posted - 02/12/2012 :  17:46:39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1950-80年代的台灣,就是這種依靠對全球(鐵幕/竹幕範圍以外)貿易而興起,被列為與荷蘭與新加坡相同的"因天然地理位置興起的國家".可是大陸從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東亞的經濟開始轉回過去五千年的正軌:以中國為中心,鄰國為轉運站負責管控中國物資的吞吐,並從中獲利,台灣卻因為政治因素而抗拒這種模式......
回到18世紀初期,工業革命初興時,當時歐洲國家主要的財富來源,除了歐洲內部(含俄羅斯)的彼此貿易外,英國是北美貿易,以及後來的印度貿易;西葡是中南美的貢賦;法國是西非的軍火之類買賣(英荷也有,但比重上對他們沒那麼重要);荷蘭主要是東南亞與東亞的貿易;土耳其是波斯中東地區的產品.工業革命摧毀了印度;東南亞作物被轉殖到中南美後重要性減低,而門羅主義以及西葡的瓦解使得美洲成為以美國為中心的英美資本市場控制;西非的奴隸市場與軍火市場隨法國在西非的擴張而消失;中國與波斯中東一樣遭到(經濟上的)瓜分.等到冷戰開始,非共產主義國家變成依賴單一的美洲市場發財,其它市場或衰落或分裂,失去全球重要性.台灣作為美洲市場西翼航線上的一點,與日本新加坡一樣發財.
但這只是歷史上的偶然,21世紀北美市場已趨飽和,其它市場又開始興起.台灣放棄中國市場;東南亞市場早給英國佈局的香港新加坡主控,而且規模也不大;中東與非洲市場依然分裂且危險,巴林等當地小國才容易佔位;印度市場因為與美國時差約12小時之故,美國人下班輪印度人上班,剛好補位,911一過對印度經濟封鎖解除,美國馬上隨鄰近的美軍一起插旗;歐洲市場又因為政治因素,歐洲想插旗中國大陸市場,台灣放棄中國市場的結果就連帶被歐洲市場所放棄,只有不顧台灣的商人個別在歐洲市場獲利......這就是現狀.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51 Posts

Posted - 02/12/2012 :  23:35:40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憑什麼會覺得台北能變成亞太營運中心?而且還能成功?
我們就來看香港這個例子,以前大陸還未開放,甚至上海還未起來時,香港是做為進入中國的窗口而大賺其錢。但當上海起來以後,外商直接進入上海,香港這一塊錢賺不到了。同樣,當大陸經濟掘起,憑什麼外商或外資們還要經過台灣再進入大陸?

就算當時台灣接受了兩岸直航,又能賺這錢賺到幾年?不到十年。

台灣人的國際觀就只有美日,對其中地方的認識几乎為零。憑啥覺得我們有能耐在別的市場賺到錢?連他國的文化都不懂,甚至還更有可能的觸犯到宗教禁忌。
印度有10億人口,馬來印尼有1~2億人口,但我們對那邊的文化與社會環境了解嗎?對那邊認識有多深?我舉個例子,Nokia的手機在印度市場賣的非常好,每隻Nokia的印度版手機皆有兩大特點,燈光非常強,足以當手電筒使用,且電池容量特大,可以待機很久。因為印度基建不好,常常斷電。所以待機時間特長,能當手電筒用的Nokia的手機當然大賣。

當年說戒急用忍,但也不是有取代方案,就是所謂的南進。但有多少台商願意配合??跑去東南亞或南非去插旗??有些台商南進越南,後來覺得開發市場困難,最後還是退出,選擇了同文同種相對容易的大陸市場,因為文化類似,消費者的口味抓的住。所以與其怪大家為何越來越靠大陸,造成產業空洞,還不如說台商們無心無力也懶得經營他國市場。這就是人心,簡單的事不做,幹嘛選擇難的?怪來怪去,還是怪我們自己。

產業空洞是必然,日本也是產業空洞化。當大廠為了利潤跑去大陸設廠時,依附大企業而生靠大企業訂單為生的日本中小企業必然很慘。
*********************************************************************
我有一個問題,大陸網友們非常喜歡講國家戰略,而且認為企業國際投資是要以國家外交影響力為後盾,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且他們非常喜歡講國際間的能源戰。例如最近中石油或日本三菱商事,伊騰商事大買歐美石化企業股份或投資歐美油頁岩礦場,他們認為這是國家指使的戰略行為,掌握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對此,你們的看法為何?

如果掌握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台灣政府是否也該幹些什麼?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Edited by - helldog on 02/12/2012 23:42:12
Go to Top of Page

rockitten
我是老鳥

Australia
819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00:14:05  會員資料 Send rockitte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OCOM


台灣有龐大船團,又是海島,以海上貿易來進口和出口,像東南亞、澳洲、印度、南北美洲等,而不是只倚賴大陸,感覺也不是不可行.


Lee even had tried "go south" policy in the 1990s to encourage investment in South East Asia. However, because of management culture problem and the lack of proper strength (in tech, $$$$ or marketing), most investment are unsuccessful....

Not just globalize, most Taiwanese business even failed to become an enterprise. That's both because of Taiwanese bosses short sight "quick money" behavior and poor development of their staff.......

小貓不會作模型,小貓只愛玩模型;看似小貓玩模型,其實模型玩小貓:
A B 補土白膠條,樹脂改套蝕刻片;凹線凸線凹凸線,乾磨水磨銼刀磨;
水性油性消光漆,乾掃手掃噴槍掃;模型一盒三百幾,零件一堆三千幾;
多買多作進步多,買了不作口水多;花錢耗時傷精神,小貓是隻敗家喵。
Go to Top of Page

rockitten
我是老鳥

Australia
819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00:34:13  會員資料 Send rockitte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我有一個問題,大陸網友們非常喜歡講國家戰略,而且認為企業國際投資是要以國家外交影響力為後盾,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且他們非常喜歡講國際間的能源戰。例如最近中石油或日本三菱商事,伊騰商事大買歐美石化企業股份或投資歐美油頁岩礦場,他們認為這是國家指使的戰略行為,掌握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對此,你們的看法為何?

如果掌握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台灣政府是否也該幹些什麼?


那台灣政府是否也該幹些什麼 < can provide support but don't get too involved. "Iron rice bowl" staff, bureaucratic and "for the next vote" behaviors makes Government will never be a successful business investors.

chi na's "非常喜歡講國家戰略,而且認為企業國際投資是要以國家外交影響力為後盾,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 is exactly why investment from chi na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more consider as "government policy" rather than "commercial investments" and subject to more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小貓不會作模型,小貓只愛玩模型;看似小貓玩模型,其實模型玩小貓:
A B 補土白膠條,樹脂改套蝕刻片;凹線凸線凹凸線,乾磨水磨銼刀磨;
水性油性消光漆,乾掃手掃噴槍掃;模型一盒三百幾,零件一堆三千幾;
多買多作進步多,買了不作口水多;花錢耗時傷精神,小貓是隻敗家喵。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5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00:48:46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是呀,那我們是否也需要基於安全考慮而投資那些呢?還是小國寡民,考慮那些也沒用?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Go to Top of Page

rockitten
我是老鳥

Australia
819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00:55:46  會員資料 Send rockitte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是呀,那我們是否也需要基於安全考慮而投資那些呢?還是小國寡民,考慮那些也沒用?


It you don't mind to burn some $$$$ for 20+ years and take the risk of all ended up nothing, then, Taiwan should develop some new field of technology/service rather than just cost down on OEM/ODM
-
But I don't believe most Taiwanese president have that gust (and long term planning) to do so.

小貓不會作模型,小貓只愛玩模型;看似小貓玩模型,其實模型玩小貓:
A B 補土白膠條,樹脂改套蝕刻片;凹線凸線凹凸線,乾磨水磨銼刀磨;
水性油性消光漆,乾掃手掃噴槍掃;模型一盒三百幾,零件一堆三千幾;
多買多作進步多,買了不作口水多;花錢耗時傷精神,小貓是隻敗家喵。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52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3:14:02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中油之類國營企業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很熱衷於到外國插旗開發油源,我們當時的地質系學生會知道有學長在中南美等地工作,可是那之後......
基本上,民主惡化成兩黨對立,很多插旗工作就因為短期投資報酬比不佳,而被政府撤回,那你就不要問我們政府的經濟政策能幹嘛--除非政府馬上把反對黨的抓起來集體處決後,再協同執政黨集體自殺......
民間經濟部門的問題時間點差不多,原因不同:金錢遊戲讓那些海外到處找廢鐵之類商機的風氣,變成回台炒股;等到股市熱潮過了,輪到跑大陸去炒......
香港之類地方能夠賺大陸與歐美的轉口錢,與台灣一樣,就是替外國企業承擔不可測的風險,外國人不是很抓得住老共官場那一套,台灣方面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也是玩同樣的一套,有點年紀的商人都很清楚......有些企業不信,記得前幾天Apple才打輸一場官司,判賠11.2億的樣子.
又,"亞太營運中心"本來的想法,不能明講的部份,就是把台灣變成大型的洗黑錢中心,所以那幾年很多金融規定都放寬,台灣地區的金融機構戶頭徵信不足到現在都還很有名.很明顯的,搞成功的話,只有大陸來台尋求"服務"的份--他們有一堆貪官想找國外的地方洗錢!只是啊,很多程序還是很囉唆,賭場之類又處處受限,搞不好......
有時,大國有大國的玩法,小國有小國的玩法,瑞士的玩法與英法德義不同......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5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3:14:53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我認為中國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是個偽命題。台商的特性就是代工、壓低生產成本以追求利潤。就算沒有中國掘起,中國這個字也會被印尼、馬來西亞、印度、越南等取代,同樣都會造成產業空洞化。
**********************************************************************************************************************************************************
我覺得Dasha兄講的不錯,亞太營運中心這件事要從歷史來講。17世紀荷蘭人因為無法直接跟大明做生意,所以佔台灣的最大原因就是把台灣做為一個轉運站。在台灣買中國生絲以後賣到日本獲利。但中國生絲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好賺,因為荷蘭人沒有議價權,反而是透過台灣轉運賣到中國的胡椒才是最賺的,某幾年台灣商館的轉虧為盈都是靠胡椒撐場面。
中國戰亂,中國生絲來源供應不穩,荷蘭人在日本平戶商館的利潤沒有下降反而節節上升,因為荷蘭人找到了孟加拉絲當替代品。1662年荷蘭人失去台灣以後,取不到中國生絲,也沒影響日本平戶商館的生意,日本平戶商館的獲利反而攀上了另一高鋒,所以我認為有沒有台灣做為轉運根本不重要。

因他國掘起,本來做為海運轉運中心或集貨中心的國家因此而沒落的例子很多,一個叫威尼斯,另一個叫荷蘭。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642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3:55:31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因他國掘起,本來做為海運轉運中心或集貨中心的國家因此而沒落的例子很多,一個叫威尼斯,另一個叫荷蘭。


你也算一下威尼斯幹掉多少競爭者之後才因為大西洋航路而沒落的啊。
(; ̄▽ ̄)

在東方航路只有地中海的時代威尼斯可是持續擊敗諸多競爭者,輸給大西洋航路這是非戰之罪。
真要說的話,當地中海東岸出現超大國鄂圖曼土耳其之後,讓他們在地中海吃鱉的還是威尼斯咧。

荷蘭要說沒落,也不是單純的輸給大國崛起,而是跟英國人持續死鬥之後,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好一直被人從陸地上找麻煩,不得已只好跟英國人站到同一邊。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2/13/2012 13:58:41
Go to Top of Page

weijin
新手上路

152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4:11:00  會員資料 Send weiji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臺灣是非常有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潛力,可以說是太平洋西岸的十字路口,更重要的是除去中國大陸以外,相同的半徑下,以臺灣為中心覆蓋的人口數是最高的(這是之前六大中心中媒體中心的最大利基---我相信其他的五個中心也是)但問題是在於這些營運中心的腹地中最大的人口均是來自中國大陸,所以與中國大陸關係的友善與否決定了亞太營運中心的成敗,結果當然就如各位所言,現在全球的企業均跳過了臺灣直接進入了中國大陸,若提早廿年與對岸和平往來,對中國市場的開發當肴成果,而非現在只有簡單的代工,若能順利三通,大陸的半成品可在臺加工,檢測,最後組裝外銷, 可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5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4:25:21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重點不是幹掉多少競爭者與稱霸多久,重點是當替代品出現以後多快沒落。
威尼斯建國千年,稱霸百年,大西洋航路出現後數十年迅速沒落。荷蘭被英法聯合夾殺後,也是數十年迅速沒落。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quote:
因他國掘起,本來做為海運轉運中心或集貨中心的國家因此而沒落的例子很多,一個叫威尼斯,另一個叫荷蘭。


你也算一下威尼斯幹掉多少競爭者之後才因為大西洋航路而沒落的啊。
(; ̄▽ ̄)

在東方航路只有地中海的時代威尼斯可是持續擊敗諸多競爭者,輸給大西洋航路這是非戰之罪。
真要說的話,當地中海東岸出現超大國鄂圖曼土耳其之後,讓他們在地中海吃鱉的還是威尼斯咧。

荷蘭要說沒落,也不是單純的輸給大國崛起,而是跟英國人持續死鬥之後,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好一直被人從陸地上找麻煩,不得已只好跟英國人站到同一邊。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642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4:40:10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重點不是幹掉多少競爭者與稱霸多久,重點是當替代品出現以後多快沒落。
威尼斯建國千年,稱霸百年,大西洋航路出現後數十年迅速沒落。荷蘭被英法聯合夾殺後,也是數十年迅速沒落。



這變成是只看結果了。

要知道,大西洋航路因為成功讓威尼斯沒落所以看起來才很神奇,過去其他讓威
尼斯沒落的因素包含熱內亞跟超大國鄂圖曼土耳其在內,都失敗了。
威尼斯早五百年滅亡也沒什麼可以意外的,就算那樣他都已經存在五百年了,還
比西羅馬帝國跟中國的一狗票朝代都還要久咧。

荷蘭也是在西班牙人找麻煩又跟英國人競逐下,還是風光了好一陣子,以其先天條件,已經比那些沒風光過的國家好多了。

你的論點我是認為變成跟「人總有一天會死所以人生都是屁」的說法接近。
假設一人於120歲死於肺炎,但過去經歷槍林彈雨成功存活的經驗還是很有價值,事在人為。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2/13/2012 14:45:15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52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6:25:46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威尼斯與荷蘭在轉運中心的地位沒落之後,依然維持有百年以上的服務業金融業地位,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到大革命戰爭之間,才算擺脫荷蘭完成金融自主,這是因為他們在運輸業鼎盛時期就已經在這方面佈局,運輸業比生產業轉移得慢,而金融服務業的轉移比運輸業更慢,這是一種品牌忠誠.
1980年代末期兩岸開始開放的時候,台灣怕大陸搞以商逼政的統戰,其實那時大陸也怕台灣搶先佈局大陸金融服務業,變成類似清末晉商那樣的"台商",掌控大陸金流.結果,台灣的裹足不前讓大陸站穩腳跟,現在大陸根本不需要擔心你台商掌握金流......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5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7:27:39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大陸根本不會開放金融服務業讓別人去布局的,那是基於國家安全。大陸有很多民辦銀行,但政府安插官股對他們進行控制。你覺得有多少機會讓外人掌握他們的金流?對他們來說,我們都是外人。

再者,就算不能掌握大陸金融業,還是有很多事情可幹。過去10年來歐美日大企業投資入股大陸許多國企。例如高盛銀行早以入主雙匯、雨潤大陸這兩間最大的肉品生產企業,而且掌握最大股份,外資也大量購買中糧股票。
日本三菱商社、伊藤商社等也掌握了許多大陸的物流命脈。在這十幾年間,台灣政府沒幹什麼,台商也沒幹什麼。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威尼斯與荷蘭在轉運中心的地位沒落之後,依然維持有百年以上的服務業金融業地位,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到大革命戰爭之間,才算擺脫荷蘭完成金融自主,這是因為他們在運輸業鼎盛時期就已經在這方面佈局,運輸業比生產業轉移得慢,而金融服務業的轉移比運輸業更慢,這是一種品牌忠誠.
1980年代末期兩岸開始開放的時候,台灣怕大陸搞以商逼政的統戰,其實那時大陸也怕台灣搶先佈局大陸金融服務業,變成類似清末晉商那樣的"台商",掌控大陸金流.結果,台灣的裹足不前讓大陸站穩腳跟,現在大陸根本不需要擔心你台商掌握金流......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Edited by - helldog on 02/13/2012 17:42:33
Go to Top of Page

davidboy
路人甲乙丙

3484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17:40:06  會員資料 Send davidbo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大陸根本不會開放金融服務業讓別人去布局的,那是基於國家安全。對他們來說,我們都是外人。



国家的三大安全支柱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把金融中心放在台北了,不如直接请国军反攻大陆算了,我还等着国府光复后归还徐州会战时从我爷爷家征用的一头大青骡子呢∼
Go to Top of Page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21:08:35  會員資料 Send kumacha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憑什麼會覺得台北能變成亞太營運中心?而且還能成功?
我們就來看香港這個例子,以前大陸還未開放,甚至上海還未起來時,香港是做為進入中國的窗口而大賺其錢。但當上海起來以後,外商直接進入上海,香港這一塊錢賺不到了。同樣,當大陸經濟掘起,憑什麼外商或外資們還要經過台灣再進入大陸?

就算當時台灣接受了兩岸直航,又能賺這錢賺到幾年?不到十年。

台灣人的國際觀就只有美日,對其中地方的認識几乎為零。憑啥覺得我們有能耐在別的市場賺到錢?連他國的文化都不懂,甚至還更有可能的觸犯到宗教禁忌。
印度有10億人口,馬來印尼有1~2億人口,但我們對那邊的文化與社會環境了解嗎?對那邊認識有多深?我舉個例子,Nokia的手機在印度市場賣的非常好,每隻Nokia的印度版手機皆有兩大特點,燈光非常強,足以當手電筒使用,且電池容量特大,可以待機很久。因為印度基建不好,常常斷電。所以待機時間特長,能當手電筒用的Nokia的手機當然大賣。

當年說戒急用忍,但也不是有取代方案,就是所謂的南進。但有多少台商願意配合??跑去東南亞或南非去插旗??有些台商南進越南,後來覺得開發市場困難,最後還是退出,選擇了同文同種相對容易的大陸市場,因為文化類似,消費者的口味抓的住。所以與其怪大家為何越來越靠大陸,造成產業空洞,還不如說台商們無心無力也懶得經營他國市場。這就是人心,簡單的事不做,幹嘛選擇難的?怪來怪去,還是怪我們自己。

產業空洞是必然,日本也是產業空洞化。當大廠為了利潤跑去大陸設廠時,依附大企業而生靠大企業訂單為生的日本中小企業必然很慘。
*********************************************************************
我有一個問題,大陸網友們非常喜歡講國家戰略,而且認為企業國際投資是要以國家外交影響力為後盾,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且他們非常喜歡講國際間的能源戰。例如最近中石油或日本三菱商事,伊騰商事大買歐美石化企業股份或投資歐美油頁岩礦場,他們認為這是國家指使的戰略行為,掌握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對此,你們的看法為何?

如果掌握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台灣政府是否也該幹些什麼?



我也認為早點開放直航就能成為亞太中心的論點是有問題的.
因為就算你取代香港的位置,以中國的國家經濟戰略
也不會允許台灣獨佔整個大中國地區的經濟門戶.
中國不是傻瓜,沒可能把自己的咽喉放在別人手裡.
它可以輕易用各種措施來扶持自己的轉運中心(香港/上海).
也就是說了不起給你10年,最後還是會被搶回去.
然後這時就會討論為什麼當年全力把投資放到中國.
而導致養大的競爭者導致自己被取代....結果還是一樣產業外移.
而且可能提早10年全面外移.....

別以為早10年佈局就能怎樣.
短期內大陸的半成品可在臺加工,檢測,最後組裝外銷, 可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但是對面也是想搞自己的上中下遊,沒可能一直這樣讓你採收最後的果實.
無論你怎麼搞,產業外移到低廉生產地是無可取代的趨勢.
半成本在外地生產後,接著就是加工檢測組裝外銷也一起去.
台灣只剩接單或品牌.

台灣的國際觀被幾十年來的外銷經驗綁死在美日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印尼有2億人口,也不了解東南亞的風土民情.
南進本身沒有錯,分散投資是對的.
但是台灣過去非常的輕視東南亞/印度.
因為它不像日本可以取得技術,也不像歐美是龐大市場.
對台灣而言,東南亞/印度根本不是值得了解的地方.
在這種長期經驗下,其實南進註定很困難而最後失敗.


我認為比較有效的南進最好focus在一個最近的國家的局部地區.例如菲律賓北部.
以前有美軍軍港和空軍基地.能直飛直航做為一個台灣投資特區.
而不要分散到南非印尼之類超遠的地點.
台灣的資金沒有辦法分散在這麼多國家....必須集中火力.
語言也是問題,雖然菲律賓是英語普及的國家.
但是你要融入當地,最好還是熟悉當地方言.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2/13/2012 21:29:39
Go to Top of Page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0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21:16:08  會員資料 Send LE323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老實說我是認為就算只有多10年風光也比現在好....
當然台灣要成為瑞士那樣的洗錢中心感覺不可能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2641 Posts

Posted - 02/13/2012 :  23:08:24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我認為比較有效的南進最好focus在一個最近的國家的局部地區.例如菲律賓北部.
以前有美軍軍港和空軍基地.能直飛直航做為一個台灣投資特區.



構想是不錯 但是怎麼解決當地的基礎建設問題? 怎麼解決投資環境問題?

要知道菲律賓還是一個電力短缺與可能隨時跳電的地方。

似乎大家在討論另外的投資地點的時候,都沒有考慮到投資環境的不同? 菲律賓又不是只有台灣不投資。(反過來說,大陸又不是只有台灣投資。) 這麼多國家與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的時候,選擇某幾個地方,不是沒有原因的。

http://www.ncku.edu.tw/cseas/98CSEAS/report%20SEA/PHI/ph2guohongren.pdf
quote:
另一方面菲國的公共設施不足,交通、電力缺乏,勞工素質不齊、工作意願又低落,導致外資觀望不前,淪為東協國家中外來投資額最低的國家。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2/13/2012 23:12:53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52 Posts

Posted - 02/14/2012 :  07:52:14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菲律賓或印尼也不是沒有投資,問題呢?菲律賓二戰以後經濟成長一直不如周邊國家,1960年代可是台勞赴菲,台籍新娘成為菲律賓媳婦,還有到菲律賓留學回國吃香喝辣的(任立渝),可是現在呢?能搞到全國1/7人口出國當外傭,而且比例還不斷增加(2005年是1/9,2010年就變成1/7),1980年代起該國更是人禍天災無時不在......
印尼天災比較少,人禍更嚴重,印象中就是以反戰車棉被聞名小一輩的人,之前曾經去印尼玩過實際生存遊戲,不,替投資的大老闆跑腿,結果要先知道的不是當地風土民情,而是如何在低訓練狙擊手遍佈的街上,拿槍快速衝過不要被爆頭......這種環境做軍火生意很好,尤其是輕兵器,其他種類的投資?嗯......
印度則是從1964-2001年間,不斷因為戰爭核試之類的問題,被美國搞經濟制裁,雖然投資環境比菲律賓或印尼好,但你也要看你投資後生產的東西要送到哪.
台灣提出南進政策時,很不巧,東南亞金融風暴加上政治動盪,選擇的地區派兵訓練比派商投資要更適合......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51 Posts

Posted - 02/14/2012 :  09:10:57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問題是賺10年錢的亞太洗錢中心無助於解決貧富差距,也無助於讓基層能分享洗錢中心的果實,因為能在亞太洗錢中心分杯羹的人絕對不是基層,且亞太洗錢中心也無助改善台灣的產業結構。
如果台灣只有700萬人,當亞太洗錢中心肯定能餵飽我們,但台灣有2300萬人,而且是靠製造業在過活。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552 Posts

Posted - 02/14/2012 :  09:38:16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沒有政府的社福政策,世界工廠美日中都好,貧富差距都壓不下來,因為20世紀前半開始,就是生產大於消費的時代,除非靠戰爭消耗物資,否則不管你做哪一行,充分就業與低貧富差距,也只是一時性的而已,其他因為你充分就業而產生失業的國家,很快就會以比你低的成本搶市場......
台灣製造業的失勢,也就是在1980年代後半,台幣兌美元急速升值時,外銷成本大幅增加,很多工廠馬上就決定出走."亞太營運中心"的口號提出時,台灣的製造業根基早已垮台,就剩那些資訊新貴的廠,來不及了......
Go to Top of Page

陸戰屋小步兵
版主

7782 Posts

Posted - 02/14/2012 :  09:53:18  會員資料 Send 陸戰屋小步兵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台灣人的國際觀就只有美日,對其中地方的認識几乎為零。

說的好,一語中的。

小的想到的是,找中國沿海發展的最不好的福建如何?
例如說,集中某一個程度的力量在閩南,擴大台灣的經濟規模,形成一個海峽經濟區?


讀書不成先用劍 用劍無它A讀書 讀書用劍兩無成 落魄江湖它W負
Go to Top of Page

Snap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330 Posts

Posted - 02/14/2012 :  09:59:09  會員資料 Send Snap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umachan


我認為比較有效的南進最好focus在一個最近的國家的局部地區.例如菲律賓北部.
以前有美軍軍港和空軍基地.能直飛直航做為一個台灣投資特區.
而不要分散到南非印尼之類超遠的地點.
台灣的資金沒有辦法分散在這麼多國家....必須集中火力.
語言也是問題,雖然菲律賓是英語普及的國家.
但是你要融入當地,最好還是熟悉當地方言.




小弟野人獻曝一下,十年前我就親眼看過台商在菲律賓的投資基地,對,就是那個前美軍的基地特區,那時候台灣和該地還有直航班機,夠密切了吧。

那時候去看的是台灣某大電腦公司在該地的工廠,廠區土地只用了1/3,辦公大樓只用了差不多一半的面積,每個人的座位間隔還是台灣同類辦公空間的兩倍。

所以看下來的結論純粹是當地市場吸納度的問題,語言文化或是基礎建設等等因素反而比較次要(至少在我看來菲政府官方是很支持那個特區的),而且低階製造業才是最不在乎語言文化的產業,所以才能全球到處跑。

而市場吸納度的問題,私以為牽涉到對於市場戰略佈局的規劃,而這往往是只知道接單埋頭生產的台商最欠缺的,政府方面則是先射箭再畫靶,比商人更看不清楚市場實況。

Edited by - Snap on 02/14/2012 10:03:04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6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次頁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