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75 Posts |
Posted - 02/18/2020 : 21:15:54
|
台灣可以改裝一台貨櫃輪去接武漢僑民 在船上隔離後在海上航行14天後再靠港放人
|
 |
|
gera
我是老鳥
   
6479 Posts |
Posted - 02/18/2020 : 21:54:19
|
之前提過的船,叫 多用途運輸輪-醫療B模組, 在這個模組下,要求3-6手術床與相關醫療配備,要能做大部份的手術,包括眼,牙等項目, ICU觀察床10-20床,普通病床30-50床. 以上是一般情況,如果改為隔離床另計.
另外有多用途運輸輪-醫療C模組, C模組只保有一張緊急手術床與相關配備,ICU 10床以下, 一般病床100-200床,也就是病床船.
A模組就是全功能的醫療艦, 估計是6-10手術床,200以上的病床,
A,B,C三者的差別是, A是全功能型,專業,能量大,可直接出動,不需要轉換時間, 缺點是昂貴,維持費貴,需要醫護人力多(臨時找不到那麼多人,而平時不可能維持那麼大的艦上編制)
B與C都是模組船,有需要才把方艙醫院與設備拉上去裝, 本身便宜,維持費低可分攤,平日沒事該幹啥就幹啥,緊急時人力比較好湊, 缺點是能量小,兵分二路,反應慢需要改裝過程.
一艘A的價格與維持>一艘B加一艘C 但一艘A的醫療能量亦>一艘B加一艘C
可是A就是一所浮動醫院,也只能是醫院, 而B與C就相對有彈性. (A還有個問題,如果花錢維持其編制,那它平時就得幫民眾看病,這導致它平日就得收人治病, 當要出動時,船上的病患是要一起去還是下船?)
|
 |
|
gera
我是老鳥
   
6479 Posts |
Posted - 02/19/2020 : 19:26:55
|
快速隔離病床帳(艙), 有幾種型式,這裡講塑膠帆布材質,分室外型與室內型, 室外型就是充氣帳篷型式,室內型是鋁管支架搭設式, 按病床數分有單,雙,四,八床之分,也可以互相組合成一個大區.
每一個帳的都有一個負壓閉循環淨氣過濾空調機,它會抽氣使帳內成為負壓,然後經過醫療濾心,紫外線殺菌通氣道,壓力調節罐,溫控管,紫外線殺菌出氣道, 然後再回到帳內. 雙人床以上是共用一台空調機,但病床各自隔離.
床帳外有正壓工作道,也都有一台正壓淨氣過濾空調機,使其維持正壓狀態.
病帳內的氧氣與二氧化碳與氣壓等,在壓力調節罐這裡做偵測, 它從正壓區有接一個閥,然後本身也有一個排氣閥, 以此調節壓力與病床的空氣品質.
排泄處理, 以不鏽鋼打造的太空真空式,可全加熱殺毒, 糞尿進高分子隔離袋固化,之後取出焚燒之.
特點, 可以快速的搭設出隔離病房帳,把必要醫療用具填入就是隔離病床區, 室外型擇空地或大廣間架設,快速,強度高, 室內型在標準空房間內可搭設,使用彈性高, 平日無需求時,可用專用貨櫃保存與運輸,不需要花費資源養很多隔離病房/床.
缺點,防君子不防小人,無法限制病患逃離,需要病患願意配合才行. 提供電視,電腦與平板盡量以視聽娛樂安撫之,允許其工作與外界聯絡,降低不安感.
|
 |
|
VirginFaust
我是菜鳥
 
329 Posts |
Posted - 02/20/2020 : 01:09:00
|
需要模組化快速病房這個有共識 但是對應這類高傳染力疫情 基本只能是方艙貨櫃型式 細部差別在有無安裝深度支持設備 如高壓氧的附屬車間(直接配在鄰近單元)
雖然有擴展成ICU的潛力 但實戰運用上會盡量避免 基本上只有之後出現: 所在當事國無接收能量(如陸面集散點已壅塞) or氣象條件不允許方艙轉場下卸 &爭取到足夠專業醫療人力駐船 才會集群升格至 S type/A type 來集中收治 這時人員運用效率壓過了媒介處理 已經是不得已的辦法
-本身這種海上隔離艙間就是針對擺脫一般民船簡約空調和給水所導致的沾染 它所產生的各類循環氣液與廢料(含防護設備)移除後都要另外準備壓縮艙間儲存
降低外溢失效率 其實分流少量模組上不同船分批出航才是比較穩妥的用法 它提供的主要就是代替原有客艙的解決方案 讓對象能夠在標準單元內度過隔離期 現況雖然是客輪引起關注 但假定疫情讓各國升高港口檢疫罰則/貨運取消頻率上升 那就該以支援貨運輪去考慮
收治確診的高傳染病患 並非只是把鄰接單元都升級高規 重點是需要專業醫護不斷檢測個別的病理狀態> 迅速累積廢料 空間匱乏和難以輪替很容易就陷入類似武漢醫院的超負荷情況
因此需要專門改裝的其實是方艙支援船 一種海上版本的貨物分揀系統 目前考慮所需要素包含
1.適應性配裝吊臂 事前因應徵用目標船隻的可用容積/ 航速/原有船員數等 給出單元安裝計劃 如[B type*9 +C type*37: 預留升級S type上限3/ 基礎安全運作天數11] 可能會配備協作機器人 幫助無訓練船員快速檢整追加裝備
另外機動運用天然氣田配備同級的高壓空氣導引管閥 檢測單元密閉度外 也在空氣淨化貨櫃未上線前先替換安裝艙位的空氣 這在決定以人工港等作為方艙群集最終安放點 需要頻繁下卸 抽換單元時是必要的 - 也即是說可能會使用複數支援船 分別在方艙上船啟程(徵用母船集結點)&預定下卸點 加入轉場作業 人員耗材的空運最終階段直接在附屬機庫進行
2.母船支援資料管理 作為CIC所必然要求的 除方艙安裝母船當前循環耗材狀態更新外 也包括收容對象的病況演變 接觸史等
3. 重症後送套件 如上所述實務上沒有什麼負責的政府願意把少量寶貴醫護投入這種病毒圍地去面對不特定風險 (幫助採檢的業餘警備一樣是易感對象) 保證病況演進中病患能不炸到鄰居的辦法 就是整個單元以高速客輪/空運插隊送陸面隔離點 |
Edited by - VirginFaust on 02/20/2020 13:02:31 |
 |
|
ki1
我是老鳥
   
6160 Posts |
Posted - 03/17/2020 : 00:54:0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台灣可以改裝一台貨櫃輪去接武漢僑民 在船上隔離後在海上航行14天後再靠港放人
貨櫃船改裝或許太耗時,且有水深和淨高問題,能用的空間又基本上只有甲板以上 比較適合的是直接租用或購買長江用的汽車(新車)運輸船,通常是開放式的 類似這種: https://www.sohu.com/a/341829644_270588 間隔一定距離(例如每兩個車位一張)鋪設行軍床再加上頻繁噴灑消毒水或許可以讓傳染風險降得夠低
至於渡過台灣海峽的問題,當年那些江輪也是撤退來台了 只是需要給乘客足夠的雨衣,暖暖包和水桶 |
Edited by - ki1 on 03/17/2020 00:56:07 |
 |
|
LUMBER
我是老鳥
   
Taiwan
8485 Posts |
Posted - 03/17/2020 : 14:58:03
|
拿江輪來比我們還是要在海上用的 那會搞死人
那是要在上面待個至少兩禮拜的 吃水淺甲板又不高的江輪 大浪一上來你看負壓艙擋不擋得住
貨櫃輪有的還自有起重吊車方便運載負壓艙就定位 船大還不太擔心海浪直上甲板 只用上層甲板雖然稍嫌浪費 但是改裝快空間又夠
醫療人員器材都不太夠用的話 還要她們準備暈船藥+更多的棄材準備預防大浪 會搞死的可不只病患
這東西唯一的可行信就像以前的自由輪直進淡水河下貨一樣 就是拖進淡水河內下錨不動
離醫院也比待在海上近 棄材處裡還有更換會更方便點 |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267 Posts |
|
gera
我是老鳥
   
6479 Posts |
Posted - 03/17/2020 : 20:09:48
|
請不要那麼"克難"好嘛,把適居標準定義在 "自己也能好好待上兩星期隔離" 為宜,當然如果真能那麼克難過活.....總之我個人是不行的.
還有,隔離觀察只是預防,只要其潛在的帶原者不會產生傳染就行,並不需要至負壓病房等級, 也就是說, 不透過空調傳染, 不與他人直接接觸, 物品需要消毒, 這樣就可以了,如果經快篩確診,他還是要轉移到正式的醫院病房的.
除非一開始就打算設置醫院船,才需要提高標準.
另外,隔離至14天是為了減少檢查,如果有能力在大量快篩,那可以考慮縮短至7天配合三次採樣(2/5/7),都陰性的話,第8天就可以離開.
|
 |
|
gera
我是老鳥
   
6479 Posts |
Posted - 04/01/2020 : 21:47:27
|
逆向思考全壘打?
改裝郵輪,核心區與住房區為"正壓"設計,中央空調使用醫療機過濾,出風口一律加裝紫外線殺菌模組. 非核心區有二,一為陽光可照之區域,一為倉儲等區域, 船上物資由專業公司準備,運至港口,消毒, 再由船上人員接收,運入船內,再次消毒.
原則上除了物品,核心區與非核心的的人員不往來交流,而取送物資用品,出與入都要經消毒.
也就是說,整船都是綠區,而唯一需要進港補給的物資與可能接觸外人的非核心人員,則是間接並經消毒與疫檢,確保核心區為完全的綠區.
所以核心區的工作人員與乘客,在登船前都需要經多道(至少三至五道)疫檢(至少七天)與消毒,確保無疫病,才能登船. 乘客登船可以如往常一樣享受海上假期,只是不能抵港下船遊玩,必須一直待到疫情結束或是生膩堅持下船.
|
 |
|
gera
我是老鳥
   
6479 Posts |
Posted - 04/24/2020 : 23:56:36
|
護目鏡, 全軍都應該配發護目鏡,列為標準裝備,個裝,公發,有破損補充量,每年配發一次, 允許自購裝備使用,無補貼金. 太陽眼鏡除外.
工作型, 一般工作用平光護目鏡,可搭配眼鏡使用. 用於日常工作或普通用途.全部配公發.
標準型, 一般眼鏡式護目鏡,可透過換鏡片而具有太陽眼鏡機能,亦可加裝鏡片架而具兩用性能. 用於日常一般用途.全部配公發.(如鏡片破損只更換鏡片即可)
*太陽眼鏡,被要求配戴太陽眼鏡的成員(如飛行員),採用補助金方式由其自購,不公發.
以上日常活動(擇一)一定要戴.
風鏡型, 風鏡式護目鏡,配備於某些部隊(如偵搜部隊),以單位團體採購的方式公發,可搭配眼鏡. (其它成員如需其機能,則自購)
護目鏡(X)型, 特殊型式風鏡型護目鏡,分醫療型,化工型與通用型,按需配給專業部隊人員並囤儲.
其他,面罩之類,按需囤儲與供給.
以本疫情為例,所有人員都應該隨時配用護目鏡,以工作型為佳.
第一線需處理醫療問題的緊急部隊,應配發醫療型護目鏡. 緊急部隊,需要面對疑似或確診人員的部隊, 應著全套四級或三級防護服(強化,不易撕破,可長時間著用,並進行表免的簡單消毒), 如需要進行壓制,應持壓制器械,警棍,電擊槍或使用橡膠彈或沙袋彈的槍械.
採檢檢體的人員,增配護面罩.
*國軍警察與消防似乎都沒有如此對應與訓練的部隊(指一般部隊,而非專業部隊), 一如以往,台灣通常走在日本前面,但日本在混亂一陣後,總是能追上,自衛隊正大規模的部隊人員進行疫情與裝備的對應與操作的教育訓練...
*口罩, 所有人員都應該配用與使用, 在相對平穩的環境下(如行政與後方,支援等等),可使用布口罩,要求範圍應從鼻樑至下巴與雙頰. 其他人員則使用拋棄式口罩,可搭配布巾或頭套蒙面,進行日常業務,訓練與工作. (如進行體能訓練應拉開人員間距,使用布巾蒙面,訓後分批多花些時間清理身體與衣物,再進行下一階段課程) (如果必須進行身體上接觸的訓練(如格鬥),成員應進行疫檢後才進行)
緊急部隊與採檢-醫療人員應配發N95口罩使用.
|
 |
|
gera
我是老鳥
   
6479 Posts |
Posted - 04/26/2020 : 03:35:26
|
由上可知,目前部隊對應特殊情況環境下的作戰能力與裝備很薄弱,
而特業部隊雖然有裝備在特殊情況環境活動,但沒啥戰鬥力.
防護服, 目前防護服是相當於B級,主要抗化學戰劑為主,可多次沖洗再使用, 性能好卻價昂且悶熱.
非戰鬥情況,應配發一種相當於C~C+級,有強化抗撕裂,對應化學與生物方面的防護服. 雖然是拋棄式並壓低成本,但必要時可用消毒劑噴霧沖洗,延長使用時間與次數.
在緊急與戰鬥情況時,部隊應直接使用該防護服,然後再套上戰鬥裝具,進行應急戰鬥. 但這防護服本身不是為了在作戰情況下使用.
應訓練幾隻高階戰鬥部隊,並在特殊環境下進行作戰,其裝備應該是少量與半訂製. 他們應該配發新式的B級防護服,為了延長在生化環境下的戰鬥時間與效率,應配發與使用冷卻背心在防護服內. 其戰鬥裝具應至少有在生化環境使用之一套,可多次消毒沖洗.
面具, 一般部隊的防毒面具,其濾罐應是對營通用型戰劑,並無多少抗生物能力, 應直接配發N95濾棉與裝配件,
化學特業部隊與負責人,應管理與囤儲,其他狀況下,需使用的濾罐.
高階戰鬥部隊,應該使用一種可與頭盔良好整合的防毒面具,並且要不妨礙夜視能力. 該面具應是電力送風,呼吸器應背在背後,由狀況對應不同濾罐並搭配N95濾棉,要考慮消毒沖洗的情況.
並與冷卻背心的散熱整合,成為一整套生化環境下的特殊特種作戰套裝.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