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標題   | 
                
              
              
                |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3095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01:19:57
                        
                 
                        
                      
  | 
                     
                    
                       比起粗勇又常見的 Notch/Vivaldi/TSA 天線單元,覺得中科院這種細細的八木還是對數週期天線在製作難度上比較高,光是饋電線路要怎麼流到那些細細的天線上感覺就很難搞 不知道是碰到什麼事讓中科院決定不用主流的 Notch Radiator,反而跑去挑戰八木天線。專利?旁波瓣比較好處理? | 
                     
                    
                       Edited by - metalfinally on 08/17/2019  01:20:49 | 
                     
                    
                        | 
                     
                   
                 | 
              
              
                |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863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03:35:02
                        
                 
                        
                      
  | 
                     
                    
                       那個雷達的解說是最大偵測距離350km, 海軍之前對新巡防艦的要求似乎也是350km, 不謀而合。
  而且之前也有新聞傳出, X波火控雷達, 海軍決定尋求美國技術/產品(明說外購, 不用中科院)
  這個雷達類似Artisan 3D, Smart-S, 對巡防艦的廣域搜索算夠用, 如果所謂美國的技術/產品是類似美國SPY-3(或美版APAR, GaAs為基礎, 美國應該不會給GaN技術), 偵測距離都超過150km(因為都能提供SM-2火控), 應該不錯。
  展出的S波雷達強調輕量化, 類似Artisan 3D和Smart-S, 而且外形明顯也是發射扇形波不是鉛筆波, 所以測高模式應該與其他這類雷達差不多, 用幾個Stack Beam涵蓋約10幾度, 然後堆疊幾個涵蓋40-60度。
  這也意味這雷達很高機率, 是水平面只靠機掃。
  不過沒差, 如果海軍的新巡雷達, 是類似Smart-S + SPY-3, 應該夠用(打SM-2/6,弓2弓3), 而且這個組合算是比較輕量的(不是沒可能5000噸以下)。
  重點是, 美國給什麼樣的“X波火控雷達”。 | 
                     
                    
                        |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07:33:3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olhand
  這個天線形式有點像鋪爪的TR天線 不知道有沒有學電子工程的知道 更新 解說員說是八木天線 是說看國內論文陣列天線比較多都是採平面開槽是天線或維瓦第天線必較多 中科院從上次空用AESA就跟國外長不一樣了ㄏㄏ 而且中科院自2015公開自智AESA T/R模組 過了4年拿出來的產品還是非模組化不可抽換的 TttKkk
 
  
  一般較常看到的AESA多半是X-band的空用雷達,因此Notch或Vivaldi天線比較多. 主要是因為比較適合這個頻段. 中科院這台是S-band,所以會用不同的天線,並不是太奇怪. 不過Yagi多半是用在UHF頻段.
  是不是模組化,這樣正面應該是看不太出來. 因為一般S-band模組是放在後面,再用傳輸線連到前面的天線單元. 只能說天線單元不是模組化.但是天線單元的模組化並非必需. 而且從此雷達的布局可以看出,大約是4(橫列)X8(直行),就會有比較寬的間隔. 所以估計後面還是模組化,只是T/R module和天線單元分開裝.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etalfinally
  比起粗勇又常見的 Notch/Vivaldi/TSA 天線單元,覺得中科院這種細細的八木還是對數週期天線在製作難度上比較高,光是饋電線路要怎麼流到那些細細的天線上感覺就很難搞 不知道是碰到什麼事讓中科院決定不用主流的 Notch Radiator,反而跑去挑戰八木天線。專利?旁波瓣比較好處理?
 
  
  其實以天線單元來說,Yagi要比Notch更具指向性,旁瓣也低. 但是不要被誤導了,這裡是Phased Array Radar,不是一般單一天線雷達. 指向性和旁瓣是取決於Array Element的多寡,而不是個別天線單元. 太具指向性的天線單元反而在某些方面不利於Array的轉向. 因為電磁波的前進方向是垂直於array element的綜合波前, 若是斜向角度的gain太小,那就意味著那個角度的功率會變小, 意思就是這個Phased Array是轉不太動的.
  所以選Yagi或Notch,對電掃的旁瓣影響不是哪麼大. 主要還是單元要多,phase要準確.
  Yagi的製作和饋電也並沒有那麼難,直接用模型沖壓或是壓鑄, 很多現有的八木振子就是壓鑄的. 就可以大量快速製作,饋電就是直接用饋電線, 因為大多數TRM那邊也是一個或是多個饋電接頭.
  因為垂直只有16個T/R,橫向有32-40個T/R.(AESA的話) 所以垂直面不太可能形成鉛筆波束,所以應該是扇型. 但是水平面就足夠做電掃了. 因為是旋轉型,所以是水平機掃+電掃.
  個人猜測,會用Yagi的原因,恐怕是在有限單元數下,要達到夠遠的距離. 因為Yagi的定向gain值比較高,可以測得比較遠.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Edited by - cwchang2100 on 08/17/2019  08:06:07 | 
                     
                    
                        | 
                     
                   
                 |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269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14:16:12
                        
                 
                        
                      
  | 
                     
                    
                       之前有貼過俄羅斯四根一模組的AESA雷達的設計,不知道算不算是八木天線??
   鎧甲s1的搜索雷達,感覺一片片疊在一起
   射控雷達就很有趣,超級厚~~
  
  忘了緬懷一下南港202廠之前出現的老設計,看來被淘汰了~~~
  
  百萬連署推倒政府,以核養綠重啟核四~~ https://blog.xuite.net/tomschen/blog
  | 
                     
                    
                        | 
                     
                   
                 | 
              
              
                | 
                 coolhand 
                我是菜鳥 
                   
                 
                
                377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15:51:01
                        
                 
                        
                      
  | 
                     
                    
                       quote: 因為垂直只有16個T/R,橫向有32-40個T/R.(AESA的話) 所以垂直面不太可能形成鉛筆波束,所以應該是扇型. 但是水平面就足夠做電掃了. 因為是旋轉型,所以是水平機掃+電掃.
  個人猜測,會用Yagi的原因,恐怕是在有限單元數下,要達到夠遠的距離. 因為Yagi的定向gain值比較高,可以測得比較遠.
  
  阿是說這是1/2縮尺模型所以還要左右x2 算起來大概是1336個單元
  TttKkk |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732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19:57:19
                        
                 
                        
                      
  | 
                     
                    
                       今天柯文哲都來了
  跟中科院的雷達人員以及海發人員聊得還不少。
  =========================
  
  MDC Naval Ensign. | 
                     
                    
                        | 
                     
                   
                 | 
              
              
                | 
                 ARTHUR 
                路人甲乙丙 
                    
                 
                
                705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21:21:53
                        
                 
                        
                      
  | 
                     
                    
                       本次中科院的展區也有展示聲納,看板上寫是配合潛艦國造作的研究
  也有寫說能配合水面艦使用,然後拖曳聲納則是聽說也有在研究了..... | 
                     
                    
                        | 
                     
                   
                 | 
              
              
                | 
                 ki1 
                我是老鳥 
                     
                 
                
                6457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22:49:1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RTHUR
  本次中科院的展區也有展示聲納,看板上寫是配合潛艦國造作的研究
  也有寫說能配合水面艦使用,然後拖曳聲納則是聽說也有在研究了.....
 
   該聲納似乎沒有做為VDS的打算,那麼拖曳聲納似乎另有所指  | 
                     
                    
                        | 
                     
                   
                 | 
              
              
                | 
                 HOTARU 
                路人甲乙丙 
                    
                 
                
                3585 Posts  | 
                
                  
                    
                      
                       Posted - 08/17/2019 :  23:55:5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忘了緬懷一下南港202廠之前出現的老設計,看來被淘汰了~~~
  
  百萬連署推倒政府,以核養綠重啟核四~~ https://blog.xuite.net/tomschen/blog
 
 
  
  今天我問了202的解說員輔助裝彈機的事,他說原本120迫上彈機是配合XT86長管迫砲的設計,但陸軍現在只用舊有的T63砲管,用不上這個上彈機.
  然後他說202廠2005年就已經研發完成砲塔式後裝迫砲原型,是當時陸軍代表講不想要,而只想用傳統開頂式的,所以才花這麼多年搞出個軟後座,結果81迫砲型搞定後,陸軍又說現在120砲開頂生存性不佳想用後膛裝填砲塔式...白白浪費15年又跑回原點.
  | 
                     
                    
                        | 
                     
                   
                 |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85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00:21:25
                        
                        
                 
                        
                      
  | 
                     
                    
                       舉手發問
  我想問問有去參加本次航太展的朋友, 看有沒有人有答案:
  1. 現場有海巡署版本的沱江級巡邏艦模型嗎? 我很好奇海巡署版本和海軍版本差異有多大?
  2. 現場似乎有XAT-5高教機的模型 我很好奇的是XAT-5基於IDF經國號的設計, 要如何克服經國號油量低的缺點. 
  3. XAT-5既然有個"A", 代表應該是有對地打擊的需求在內 能夠當作哪方面的對地打擊任務以及相對應的武器嗎?
  4. 既然目前雲豹裝甲車有推出第二代. 不知道國防部在二代車底盤開發的基礎上,會不會日後採取美軍的辦法,對服役已達十餘年的一代雲豹進行翻修,抽換那個有 弊案的底盤/傳動/電瓶套件,換上二代的部分套件 
  可以參考Stryker甲車前幾年翻修的模式(回收第一代構型進廠改裝成double-V-shape hull, DVH)。美國這兩年賣了百餘輛這些重製的Stryker給中北歐和泰國。 https://www.dote.osd.mil/pub/reports/FY2017/pdf/army/2017strykerdvha1ecp.pdf
  5. 今年有沒有展出紅隼火箭? 我其實很好奇紅隼在未來會不會繼續大規模量產 或是推出大口徑的版本 |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732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09:02:3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舉手發問
  我想問問有去參加本次航太展的朋友, 看有沒有人有答案:
  1. 現場有海巡署版本的沱江級巡邏艦模型嗎? 我很好奇海巡署版本和海軍版本差異有多大?
  2. 現場似乎有XAT-5高教機的模型 我很好奇的是XAT-5基於IDF經國號的設計, 要如何克服經國號油量低的缺點. 
  3. XAT-5既然有個"A", 代表應該是有對地打擊的需求在內 能夠當作哪方面的對地打擊任務以及相對應的武器嗎?
  4. 既然目前雲豹裝甲車有推出第二代. 不知道國防部在二代車底盤開發的基礎上,會不會日後採取美軍的辦法,對服役已達十餘年的一代雲豹進行翻修,抽換那個有 弊案的底盤/傳動/電瓶套件,換上二代的部分套件 
  可以參考Stryker甲車前幾年翻修的模式(回收第一代構型進廠改裝成double-V-shape hull, DVH)。美國這兩年賣了百餘輛這些重製的Stryker給中北歐和泰國。 https://www.dote.osd.mil/pub/reports/FY2017/pdf/army/2017strykerdvha1ecp.pdf
  5. 今年有沒有展出紅隼火箭? 我其實很好奇紅隼在未來會不會繼續大規模量產 或是推出大口徑的版本
 
  
  無論海發或中信的攤位都沒有海巡版沱江。問了下中信,中信建造的海巡版沱江使用更好的鋁材(他說了兩者的鋁材型號但我沒記住)。
  所以一些媒體說的改用鋼質艦體(無論海軍或海巡版)實際上都不存在,都是全鋁。
  海發說沱江從來沒考慮用然氣渦輪,艦上沒有安裝進氣跟排氣設施的空間(船體中間那一塊太薄了)
  高教機目前沒有武器系統。
  =========================
  
  MDC Naval Ensign. | 
                     
                    
                        | 
                     
                   
                 | 
              
              
                | 
                 ki1 
                我是老鳥 
                     
                 
                
                6457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12:43:4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展出的S波雷達強調輕量化, 類似Artisan 3D和Smart-S, 而且外形明顯也是發射扇形波不是鉛筆波, 所以測高模式應該與其他這類雷達差不多, 用幾個Stack Beam涵蓋約10幾度, 然後堆疊幾個涵蓋40-60度。
  這也意味這雷達很高機率, 是水平面只靠機掃。
 
   解說人員明確表示是二維電掃,甚感寬慰  | 
                     
                    
                        | 
                     
                   
                 | 
              
              
                | 
                 ARTHUR 
                路人甲乙丙 
                    
                 
                
                705 Posts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732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13:21:2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展出的S波雷達強調輕量化, 類似Artisan 3D和Smart-S, 而且外形明顯也是發射扇形波不是鉛筆波, 所以測高模式應該與其他這類雷達差不多, 用幾個Stack Beam涵蓋約10幾度, 然後堆疊幾個涵蓋40-60度。
  這也意味這雷達很高機率, 是水平面只靠機掃。
 
   解說人員明確表示是二維電掃,甚感寬慰 
 
  
  我忘記問這類問題,不過說明就寫具備追蹤指定目標以及TWS,所以波束本身應該是能在水平、垂直軸上移動
  他說可以發展四面陣的形式,看海軍需求
  =========================
  
  MDC Naval Ensign. | 
                     
                    
                       Edited by - Captain Picard on 08/18/2019  15:09:19 | 
                     
                    
                        |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18:27:2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之前有貼過俄羅斯四根一模組的AESA雷達的設計,不知道算不算是八木天線??
 
  
  這是鞭型天線,它的gain pattern是360度的周邊比較強,但是朝尖端的那方特別弱. 用四個鞭型組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移開一點距離,來彌補尖端方向gain太弱?! 不過這真的是比較奇葩的設計.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鎧甲s1的搜索雷達,感覺一片片疊在一起
 
  
  俄國佬把TRM和OPA(功率放大器)都疊在一起,再加上連線電路板, 自然就有一堆電路板,不過這樣散熱要很注意. 估計用水冷管布置在電路上,至少是OPA的部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射控雷達就很有趣,超級厚~~
 
  
  如果TRM和OPA都裝上去,那散熱就很重要,那麼厚,可能是前段TRM,後段OPA. 加上散熱,不厚也不行.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18:55:4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olhand
 
  阿是說這是1/2縮尺模型所以還要左右x2 算起來大概是1336個單元
 
  
  16x32=512或是16x40=640 如果上下左右乘以2, 那也是512x4=2048或是640x4=3360
  1336不知是怎麼算出來的?!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 
                     
                   
                 | 
              
              
                | 
                 coolhand 
                我是菜鳥 
                   
                 
                
                377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19:31:32
                        
                 
                        
                      
  | 
                     
                    
                       算錯算錯 應該是2048
  TttKkk | 
                     
                    
                        | 
                     
                   
                 | 
              
              
                |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3095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21:35:1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RTHUR
  FB上有人PO出現場影片的錄影
  鴻運 承海 永捷三個計畫的船體設計,操作室,戰情室的介紹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New27Brigade/videos/2971613212912121/
  聲納系統 https://www.facebook.com/New27Brigade/videos/224974658398047/
 
 
  
  影片中鴻運的塢艙比想像中的長,從艦尾到前煙充海劍二發射器下方那附近,而車輛甲板前端也被向前擠到方陣快砲底座下方那附近。 車輛甲板尾端跟塢艙斜坡那附近的下甲板被設計成放高度比較低的輪車,下車輛甲板用電梯跟上車輛甲板連接。 整體設計看起來就是在有限的空間下先滿足運輸能力,似乎是沒考慮長期派駐海外的情況,所以看起來也沒什麼倉庫空間放長期物資。
  承海計畫,不只長度加長了,連水下線型也變了(看起來是從高速性能改成比較有浮力的線型),船模測試又重跑過了一次(送到德國的HSVA去測,真是大手筆)
  快速佈雷艇永捷計畫,出現了幾個關鍵字"水文工作區"、"水文作業吊架"、"海用型吊車"。所以哪天看到快速佈雷艇在艦尾丟測量聲納、UUV、USV那類的,應該都不用太過驚訝。
  中科院的那個環形被動聲納怎麼看起來又跟別人家的不太一樣,一般的好像都是瓦片狀換能器貼(插)滿整圈,而中科院的被動換能器看起來像可前後錄影的筒狀機車行車記錄器,放在環狀聲納上的樣子就像一堆短圓桿掛整圈。 不過我也不知道這種型式的被動換能器跟一般常見瓦片狀有什麼差別
  主動聲納換能器可能成熟度還不夠,就只有樣品可以看(影片後面的測試應該都是被動換能器組成的環形聲納) | 
                     
                    
                        |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Posted - 08/18/2019 :  22:13:3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這也意味這雷達很高機率, 是水平面只靠機掃。
 
   解說人員明確表示是二維電掃,甚感寬慰 
 
  
  水平面那麼多的TRM還只有機掃的話,那就要暈倒了. 因為是有旋轉,水平面應該是機掃+電掃.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 
                     
                   
                 |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269 Posts  | 
                
                  
                    
                      
                       Posted - 08/19/2019 :  08:17:3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OTARU 今天我問了202的解說員輔助裝彈機的事,他說原本120迫上彈機是配合XT86長管迫砲的設計,但陸軍現在只用舊有的T63砲管,用不上這個上彈機. 然後他說202廠2005年就已經研發完成砲塔式後裝迫砲原型,是當時陸軍代表講不想要,而只想用傳統開頂式的,所以才花這麼多年搞出個軟後座,結果81迫砲型搞定後,陸軍又說現在120砲開頂生存性不佳想用後膛裝填砲塔式...白白浪費15年又跑回原點.
 
   但是在下貼的圖明明是T63一樣的短管,不然後端[很難]保留制退緩衝的空間~~~ XT86的長管當年是雙管裝在悍馬車,砲管+版座液壓在地上,裝填手是站在車上裝填的~~ 改到雲豹或M113/CM21等砲車上只會長到塞不進炮車裡!!
  
  2005年到現在也10餘年了,啊共自己的120迫砲塔車都出來了,只能說時間是個殺豬刀!!
  
  百萬連署推倒政府,以核養綠重啟核四~~ https://blog.xuite.net/tomschen/blog
  | 
                     
                    
                        | 
                     
                   
                 | 
              
              
                | 
                 LUMBER 
                我是老鳥 
                     
                 
                
                Taiwan 
                8485 Posts  | 
                
                  
                    
                      
                       Posted - 08/19/2019 :  09:39:35
                        
                 
                        
                      
  | 
                     
                    
                       小的真是覺得搞個拖車在後面算了 彈藥放在雲豹內帶著跑就好.... | 
                     
                    
                        | 
                     
                   
                 |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85 Posts  | 
                
                  
                    
                      
                       Posted - 08/19/2019 :  10:43:2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MBER
  小的真是覺得搞個拖車在後面算了 彈藥放在雲豹內帶著跑就好....
 
  
  我覺得放在車內還是有好處, 因為戰場犬牙交錯, 
  敵人步兵隨時有可能"不小心"摸到理論上應該要在第一線步兵2km以上的後方的營120mm迫擊砲陣地 放在裝甲車內至少代表炮組可以在有裝甲的保護下開炮 比較不會被敵人槍擊殺傷
  所以關鍵還是, 營迫擊砲到底戰時要放在哪裡, 被敵人步兵小部隊摸進的可能性大不大 如果不大其實拖在後面無所謂, 機會不小那還是在車內比較好 |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506 Posts  | 
                
                  
                    
                      
                       Posted - 08/19/2019 :  11:04:45
                        
                 
                        
                      
  | 
                     
                    
                       還是車內好,車外壞處很多
  1. 收放耗時耗力,多一個尾巴在台灣街道行動也比較麻煩 台灣現在要思考的是用裝備彌補人力的不足,而不是用人力來省錢 2. 雖然現在不是砲塔型,但是車內多少對於空炸或各種攻擊有一點防禦力 台灣現在要思考的是用裝備保護人力,而不是用人命來省錢
  當然最好的是砲塔型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OTARU 今天我問了202的解說員輔助裝彈機的事,他說原本120迫上彈機是配合XT86長管迫砲的設計,但陸軍現在只用舊有的T63砲管,用不上這個上彈機.
  然後他說202廠2005年就已經研發完成砲塔式後裝迫砲原型,是當時陸軍代表講不想要,而只想用傳統開頂式的,所以才花這麼多年搞出個軟後座,結果81迫砲型搞定後,陸軍又說現在120砲開頂生存性不佳想用後膛裝填砲塔式...白白浪費15年又跑回原點.
 
  
  時空環境不同 (呵呵)
  還好還沒大量生產部屬,現在改還算未晚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8/19/2019  11:11:20 | 
                     
                    
                        | 
                     
                   
                 |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269 Posts  | 
                
                  
                    
                      
                       Posted - 08/19/2019 :  11:14:03
                        
                 
                        
                      
  | 
                     
                    
                       米軍史瑞克步兵旅的連屬120迫砲車也是打開車頂直接按連部的命令開火,所在位置比本軍營級120砲排更前面~~
  4500噸巡防艦八字還沒一撇,大家都沒聽到啥決選的消息吧?? 聲納是新成立的單位,聽說烏龍院原本有但是在扁皇時代被裁撤了??其實海軍聲納保修部門本來就該該單位整合在一起~~ 沱江艦=實驗艦,陀江改正式命名為承海艦囉~~
  
 
  
 
  
 
  
 
   這個走道看不太懂??底圖應該是共用承海艦的圖,而非一張沱江一張承海~~
   有走道的好處是形成雙隔間增加抗彈力與方便電線/網路線等管道鋪設與維護,後者比前者重要!!
  
 
  
 
  
 
  
 
  
 
  
 
 
  百萬連署推倒政府,以核養綠重啟核四~~ https://blog.xuite.net/tomschen/blog
  | 
                     
                    
                       Edited by - 冗丙 on 08/19/2019  11:23:28 | 
                     
                    
                        | 
                     
                   
                 | 
              
              
                | 
                 LUMBER 
                我是老鳥 
                     
                 
                
                Taiwan 
                8485 Posts  | 
                
                  
                    
                      
                       Posted - 08/19/2019 :  11:39:06
                        
                 
                        
                      
  | 
                     
                    
                       quote:
 
  還是車內好,車外壞處很多
  1. 收放耗時耗力,多一個尾巴在台灣街道行動也比較麻煩 台灣現在要思考的是用裝備彌補人力的不足,而不是用人力來省錢 2. 雖然現在不是砲塔型,但是車內多少對於空炸或各種攻擊有一點防禦力 台灣現在要思考的是用裝備保護人力,而不是用人命來省錢
  當然最好的是砲塔型
 
 
  
  原本這種炮具的理想型就是不管載具懸吊如何晃動 下一發都可以用電腦計算 但是現在卻為了妥協載具的懸吊壽命而花掉大筆的時間跟經費 已經本末導致了
  為了妥協車內空間,還要另外做伸縮機構,射角範圍受限的機會更大
  直接用拖車的話 懸吊壽命就可以丟到天邊去 外包鋼版防禦設計也簡單 連帶不需要因為車內空間受限而大改車體結構 而且彈藥運輸一繁雜起來,後面就是跟著一台悍馬 這樣還可以直接省掉
  炮塔的話,這種俄式思維實在太複雜了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