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國魂系列--中國的克虜伯大戰日本克虜伯??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冗丙
版主

Taiwan
15805 Posts

Posted - 05/06/2019 :  11:14:09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中國的克魯伯大戰克虜伯??

克虜伯75mm野炮
文章參考如下:
http://landships.activeboard.com/mobile.spark?p=topic&topic=51281329&page=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有兩大外銷野炮陣營,一個就是法國75小姐,一個就是德國克虜伯的75野炮( 簡稱克野 )
這兩家最大的相同處是砲彈的重量,法國是5.5公斤重的榴彈,榴散彈是7.25公斤重,而克野是5.5~6.75公斤;至於其他性能幾乎一致;但是克虜伯公司從M1902/03/05/09/12/1913等等不同的砲型都可以讓客戶挑選式樣,甚至確認砲管長度後才發包生產,身段柔軟導致銷售屢創佳績,連拉丁語系的中南美國家都採用,讓斯奈德很吃味,同其外銷量只有1/10。

根據洋人考據顯示1905~06年在買完72門克式小山砲後清庭發議價單給克虜伯說要買36門野砲與36門山砲,而1907年開始測試對方送來的樣砲,總計有L28/ L29/L30/L31等倍俓炮管長度的野炮於漢陽兵工廠內測試四週,後來根據測試結果L29倍的野炮重量與性能較能兼顧;遂開始了採購之舉,當然漢陽廠也開始在1914仿造M1905野炮,但是重量多了25.5公斤達到967公斤的全炮重。
整個購買的狀況又跟實際上運作不同,根據洋人查的結果:
I've just received some information from Herr Herbert Jager on deliveries of 75mm Krupp guns prior to WW1.
China - received two types of guns:
7.5cm L/29 (schwer) - 1909: 60; 1912: 72; total 132
7.5cm L/30 - 1904: 36; 1905: 8; 1906: 19; 1911: 5; total 68

也就是說M1903是30倍而M1905是29倍,這是我自己的分法,參考很多網頁後的結論
http://www.bulgarianartillery.it/Bulgarian%20Artillery%201/Krupp%2075mm%201903.htm
http://www.bulgarianartillery.it/Bulgarian%20Artillery%201/Krupp%2075mm%201905_Brazil.htm

根據大陸網友考證清末北洋六鎮的火力是各鎮(師)54門,分野炮與山砲兩大類:
第一鎮的火炮均為1903年從日本購入,計有日造75mm二十九倍架退野炮36門,日造75mm十三倍架退速射山砲18門,全鎮共計54門。
(31式野炮與31式山砲)
第二鎮炮標初創時,山砲系江南廠與漢陽兩廠所造,口徑57mm,野炮則購自英國和德國,口徑75mm。清亡前換裝日制75mm速射野炮36門和同口徑山砲18門,全標共54門,並使制式與口徑一律。
第三鎮的火炮均為德制。原有克虜伯75mm輕重野炮36門、75mm速射山砲18門。1907年東調時,將一營克虜伯野炮(18門)上繳,更換為一營格魯森山砲(18門),全鎮共計54門,但與其他各鎮不同者為野炮18門而山砲36門。
第一鎮(新的第一鎮)在1905年以前,裝備有日造75mm野炮十八尊,德造格魯森57mm野炮和山砲各18門,全鎮54門。到1906年時,原57mm之野炮18門、山砲18門,已經更換成購自德國的75mm野炮各18門,使口徑全鎮一律。
第五鎮裝備有德造克虜伯75mm三十倍管退野炮36門,克虜伯75mm十四倍山砲18門,共計54門。
第六鎮裝備有新式的克魯伯75mm管退陸路快炮36門,同式同口徑過山管退快炮18門,共計54門。

以克虜伯名義出口的格魯森57架退炮
我是不知道這些火砲侯的腦袋是否有問題,口徑相同不代表膛線纏度、砲彈外型、彈殼式樣都相同到可以通用??,有此可知克虜伯75野炮已經成為北洋軍的主力,進入民國後一直到直皖分裂前北洋政府也新購日本38野炮替換舊式的的31野炮,57野炮等等,克虜伯家族完全統一北洋各軍。
很妙的是義大利也買下授權生產m1906型與m1912,彈重6.5公斤,正式番號是Cannone DA 75/27 MOD.906 /Cannone DA 75/27 MOD.912,一戰結束後自己留下Cannone DA 75/27 MOD.912後大批Cannone DA 75/27 MOD.906賣給中國的眾軍閥們使用,讓人更搞不清楚誰是誰,整個軍閥混戰的代表武器為日系/義系/德系/俄系四大類,而同一軍閥手上往往都是混用,舉張作霖為例手上有日製38野炮、奧國百祿77野炮、打敗曹錕馮玉祥後收繳的義系野砲。

不管怎樣克虜伯家族在軍閥混戰的時候都是自己轟自己,而南方諸軍頭可憐的很,基本上還是以清末購買的那一批克式野炮當基礎,分散各地的鎮改成師後分別獨立自治,聽說桂系陸榮廷就只有8門,顛系更少,廣東軍政府更慘,陳炯明砲轟觀音山也是用清末老炮射擊孫中山;很奇特的是南方列強代表如英法兩國竟然很遵守自己定的禁售軍火給中國的條款,最多是一些軍火商私下轉賣一戰廢品給小軍閥,這跟有錢的廣東人形象差很多。

話風一轉說到鬼子,日本wiki寫說1907年才決定生產38式野炮若真的是m1903的構型那炮彈重量也應該是6.35公斤重而非5.5公斤,這點可能要靠日本人自己去釐清,因為改良式38野炮採用90式榴彈不含引信重5.71公斤,94式榴彈6.02公斤,90式尖榴彈6.17公斤,也就是說從1925年開始日本就沒在生產5.5公斤的砲彈,目前無法確認10年式榴彈的重量是否是5.5公斤,所以以往看到日本75榴彈比美國75山砲砲彈輕的文章可能有誤。
而根據美軍1944年的戰時文件Japanese Field Artillery中就說38式野炮是仿造M1905
It gives around 1915 as a starting date for the model 38 improvement programm and says elsewhere: "During World War I the Japanese made major modific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38 (1905) 75-mm gun.


41騎兵砲??

接下來就是38野炮的砲尾閉鎖方式:
I've read that Argentina held field gun evaluation trials before they ordered the Krupp gun. I suspect the Argentine Army requested that Krupp should
modify the standard 75mm. There is a Krupp patent for an interrupted screw breech dating from about 1905 which looks like this breech. The 75mm Krupp
Gebrigskanone M1908 (the one for the Japanese) seems to have used the same breech design.
It would be nice to know how many guns Argentina purchased and how long they were in service. I have a recollection that some of the 75mm Krupp guns
were reworked as a close support gun in the 40s(?)

Regards,Charlie

上段英文是解釋38式野炮的基本型其實有兩種閉鎖方式,一種是滑塊式的閉鎖機,一種是克虜伯自己研發專利的螺絲旋轉式閉鎖,被日軍大量使用41式山砲上,而專利這款產量很小但還是有隨軍轉戰各地。

日寇41式山砲的閉鎖機構

民國24年國府江西繳匪有成之餘開始整理眾炮兵,共編成兩團制的砲兵旅4個,獨立砲兵團5個,獨立山砲營、獨立野戰砲營、獨立重迫擊砲營各3個。具體如下:
砲兵第1旅:裝備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75mm口徑山炮
砲兵第2旅:裝備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75mm口徑山炮
砲兵第6旅:裝備德國製L/29克虜伯(Krupp)75mm口徑野炮
砲兵第8旅:裝備日本遼十四式77mm口徑野炮

獨立砲兵第4團:裝備日本三八式75mm口徑野炮
獨立砲兵第6團:裝備日本三八式75mm口徑野炮
獨立砲兵第8團:裝備日本遼十四式150mm口徑榴彈砲
獨立砲兵第9團:先是由裝備德國克虜伯75mm口徑野炮和重迫擊砲(各1個營)的第32步兵師師屬砲兵團編成,不久將野砲營又劃回32師,而重迫擊砲營與獨立重迫擊砲第1、2、3營合編為獨立步兵炮團。
新的獨立砲兵第9團裝備法國施奈德75mm口徑山炮28門。
獨立砲兵第10團:裝備德國製L/32 sFH 18萊茵公司(Rheinmetall)150mm口徑榴彈砲24門(機械化牽引)。
1937年又組建了獨立砲兵第14團:裝備德國製L/30 sFH 18 克虜伯150mm口徑榴彈砲24門(機械化牽引)
至於其他小型砲兵營如74軍第二砲兵營配發法國75小姐與滇軍第60軍直屬炮兵團的史奈德M1917 155重型榴炮又是另外的故事。
不管怎樣中日1937全面開火之後初期根本也是克虜伯大戰克虜伯,不能因為歷史上著墨813時期佛波斯75山砲PK鬼子的38改而論定。
就這樣克式野炮一直服役抗戰結束後,被大批美造75山砲與105榴炮給取代掉,到國共內戰最後才因為美援斷炊又拿出來應急,但是神州變色,一門克野都沒帶來台灣。

38改的差異就是在砲腳開岔,露出空隙後讓炮身可以加大仰角,從+16增加到+43度~

很稀有的第一代的砲尾,也有人說這是騎兵砲??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waffe
我是老鳥

6873 Posts

Posted - 05/06/2019 :  18:55:44  會員資料 Send waffe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那種估支型的砲架叫桿式砲架(Pole trail),而一般我們常看到兩腳張開開的那種叫做開腳砲架(Split trail)。這種單腳的砲架並不是所謂的騎兵砲而是這東西出現的時間點主要都是用馬來拉的時代(當然做為輕量化的火砲結構騎兵確實適用),由於這種砲架先天會引響射高與射界,在還是直接砲擊居多的年代又沒有內燃機動力的情況下這種砲架很適合當時的情況,而等到動力問題經由科技解決後這種砲架主要都變成輕型火炮在用,而且大多都會做成框架式的單腳結構,或是轉變成類式75山砲的那箱式砲架,可以比較顧到射界與射角的問題。但依然限制相當大像75山砲射界就只有左右各不到60密位,常常打著打著就要移動整個砲架。

而一般情況而言使用藥桶裝發射藥的大多都是滑砌式砲栓,因為氣密靠藥桶就夠了後面用一塊大鐵塊頂著比去車那個螺紋輕鬆多了,而小日本的41式山砲用的也是藥桶卻用螺紋式砲栓估計是想多摳出一些重量下來。當然也可能是氣密做不好才這樣搞。
Go to Top of Page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