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標題  |
|
ARTHUR
路人甲乙丙
  
705 Posts |
|
|
wowu5
我是菜鳥
 
Hong Kong
588 Posts |
Posted - 11/04/2025 : 22:41:35
|
雷神自己的郊狼Block 2據說是接近十萬美金一發
而擊敗它拿到美軍標案的FE-1據說是十五萬至二十萬一發 |
Edited by - wowu5 on 11/04/2025 22:43:23 |
 |
|
|
hawkeye
我是老鳥
   
6369 Posts |
Posted - 11/08/2025 : 08:56:41
|
| "偽海軍"福建號航空母艦正式服役ˋ噸位是全世界目前僅次於美國海軍現役核能航艦ˋ這對國軍來說芒刺在背ˋ台灣東部已不是後山ˋ而是面臨虎口... |
 |
|
|
dasha
版主
   
42309 Posts |
Posted - 11/08/2025 : 09:05:0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若德軍沒有注意側翼防禦,或是德軍慢一點讓法軍到25日還來得及反攻... ...英法也是知道拖到25日會來不及,才倉促先行反攻. 側翼保護並非不重要,實際上前鋒與後方的連接及側翼保護,才是機動戰成敗關鍵... 而這就是德國陸軍直到二戰末期都還沒有戰術劣勢的原因,敵人切斷他們難,他們切斷敵人簡單....
此處或許就是以夠快的速度降低側翼威脅的原理展示? (前鋒速度夠快,讓對面想切斷側翼的也只能準備不足硬上, 當對方比防守側翼的被扣更多分,就能確保了)
對,但只是"降低威脅",不是"不須防禦",英國北非好幾次都是在這點搞錯,被隆美爾反切回去,直到蒙哥馬利出現,蒙哥馬利是鐵烏龜,動作慢,根本不適合打機動戰,但烏龜的好處就是不太會露出空隙,隆美爾想找機會切入都切不了,但相對的蒙哥馬利追擊非洲軍團也永遠慢半拍...... 但蒙哥馬利也想開始搞機動戰時,問題就來了,安恆那次最出名......
quote:
quote:
這就是2010年代下半,美國要搞一些射程超過1600公里大炮或飛彈的原因,關島到麻六甲海峽之間的島嶼或陸地,可以構成系統性無空隙火網,與一次大戰的機槍鐵絲網陣地一樣,多個火力點多角度同時攻擊你的攻擊兵力...... "集中"的定義,是與"武器對機動目標有效射程"有關的,冷兵器時代大家要肩並肩不到1公尺才叫"集中";火槍時代就能拉大到數公尺;機槍陣地直接讓"集中"變成"彼此距離百公尺計";射程40km的MIM-23以彼此陣地間距約20km佈署,就是"全球密度前三名的防空飛彈網";西太平洋過去無法"集中佈署"而只能"各島獨立作戰",就是因為飛機航程與火炮飛彈射程不足,1930年代日本民間軍事雜誌都多次刊出這個議題,分析日軍陸攻機與艦載機作戰半徑設計的意義,現在用射程1000英哩甚至1000海浬的飛彈網,就是要讓西太平洋地區完成史上首次"集中",讓菲律賓海與南中國海相當於一次大戰壕溝內機槍火炮集火的交戰區. 麻六甲海峽太狹窄,老實說兩岸佈署的就算是MM38,都能完成必要的火網;台灣海峽雖然寬一點,魚叉就夠了,而且台灣離大陸最近,擺些被擊毀也比較不心痛的老系統而非NSM也可以;菲律賓海火網概念完成,但現在只有戰斧能用,這也是個問題,所以看得到美日都在急.
1000英哩甚至1000海浬->一式陸攻和銀河就達到了, 但問題出在「多個火力點多角度同時」中的「同時」 戰斧,LRASM,和大多戰機到這個距離大概>兩小時, 兩小時船都可能跑將近100公里了,大概是MM38的兩倍,經典魚叉的七成 實戰中比起同時,各種錯誤讓攻擊波稀稀落落更有可能
能達到同時的彈道/(近)極音速飛彈,則在這個距離上不太可能達到無空隙火網 -造不出這麼多,不如把射程更近的裝在船上,集中到目標附近
所以"同時"這一點,要靠觀測系統與估算.雖然不是美國,但1970年代蘇聯就有成功範例,百來發不同平台發射不同速度射程的反艦飛彈,於3分鐘內落入範圍很小的目標圈. 您質疑不可能靠預測做到無空隙火網,在1960年代是成立的,但那之後大家都在克服這些問題,先是巡邏船隻飛機與衛星,然後是超地平雷達,現在還加上Group 4/5的無人機,甚至可以說沒有RQ-4/9,美軍沒辦法讓關島到江西之間的空間,變成與滑鐵盧會戰中拿破崙與威靈頓之間的距離,而這只是當年提出網路中心作戰的一小部份而已,不要以為網路中心作戰只是連線就完事,連線就完事那是1944年的事情,2000年代大家講的都是連線後用電腦預測對方未來數分鐘到數小時的運動範圍,然後把飛彈"擺"到那,讓敵機敵艦"自己撞上去",而這還不是當時美軍的發展目標,是已經實用的能力...... 而要破解這一套,靠的是"快",不是彈藥與載台的快,重點是偵蒐與反應的快,先預判你的預判然後誤導你的預判,火鳳燎原的說法更簡潔,"讓對方知道我的下一步",古代這是將領軍師鬥法,現代就是電腦軟硬體與武器控制系統比運算能力.
武器尋標器技術與戰系,核心都不是那種可以輕易查到的資料,是背後的系統運作邏輯,而了解這套邏輯的核心,則是一次大戰法軍開始發展的數學技術,以及二戰末期開始美國的那堆電機電子技術,知道的人才能開始算2020年代戰爭,沒有算過的,到現在還在設想1940年代甚至1810年代戰爭,更慘的則是1982年的阿根廷陸軍,完全1520年代水準,被領先三百多年的英軍一路壓著打...... |
 |
|
|
dasha
版主
   
42309 Posts |
Posted - 11/08/2025 : 09:13:36
|
單兵武器研發有2個問題: 1.大國不希望這種東西不受控到處賣. 2.缺乏研發經驗的團隊與豬頭長官立委,最後會要求你的肩射防空飛彈至少有SM-2/3的戰力,肩射反裝甲武器破壞力與射程不能比AGM-65還差...... 小弟不太研究單兵武器,因為這玩意需要與使用國的體能健康調查緊密掛鉤,有些東西就是別人輕鬆用,你連搬起來都會扭到腰...... 至於肩射防空飛彈的用途,先不說攔截不會飛太高的Group 1/2無人機,其實英國的肩射防空飛彈多半都能打MBT以外的其他裝甲車,也就是說這不是純防空,是能順便打敵人機槍堡IFV的戰防武器,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
 |
|
|
wowu5
我是菜鳥
 
Hong Kong
588 Posts |
Posted - 11/08/2025 : 09:55:20
|
現在國際上真的有花資源研發下一代全新MANPADS的國家不多 不管是新的反傳統飛彈還是新興反無人機的SAM系統都至少是要放在JLTV等級的車載發射箱的尺寸 人攜的刺針重量要壓在十公斤,車載的飛彈就算只是放大幾倍的幾十KG,射程/機動性也能有相當的提升,而且不見得比較貴 (不需要緊縮還比較容易造出來) 除少量空降、特戰單位外,大部份本來就乘車作戰的單位,刺針的輕便性不算是很有實際價值 現代低空防空系統除發射器之外還要連帶整個系統幾輛車才能完整運載的雷達、光電系統、被動電偵等等才能形成完整的擊殺鏈 單單刺針一個以MK1眼球單兵接戰已經不能算是一個有效的防空系統,它只算是防空界中的手槍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