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gera
我是老鳥
   
6684 Posts |
Posted - 08/09/2025 : 23:35:24
|
""據了解,在新特別預算中,空軍規劃再進行第二階段的增購4套愛國者三型飛彈防空系統,並採購518枚最新的愛三增程型(MSE)防空飛彈,其預算高達1284億元。""
這是為了安撫美國而買的. 往高處講,這是安全最大化方案.一套放在北部加強防務. 兩套放東部做為節點站. 一套做為訓練與預備. 應有盡有.
往低處說,其實兩套就夠. 一套在西部做預備隊. 一套在東部當節點站.
MSE彈買個500來枚是不錯的,也應該這麼做. 但真正的問題並不是MSE彈. 而是被波及的弓四.
""射高70公里的「強弓專案(天弓四型)」防空飛彈已通過作戰測評,空軍規劃在特別預算採購2套強弓防空飛彈系統,與128枚弓四防空飛彈,初估366億元, 因弓四防空飛彈是目前國軍防空飛彈射高最高的飛彈,部署後將是攔截來襲的彈道飛彈的第一道防線。""
弓四(或稱為強弓一型),本質上是因為美國不出售THAAD才有的. 換言之,弓四的攔截效率會嚴重影響愛國者MSE的攔截. 弓四攔截失敗,才需要愛國者MSE進行第二道攔截.
而這真正的關鍵是,美國要同意弓四與愛國者,以LINK16/22串起來,才可能效能最大化.
也就是說,弓四才是應該買四套,256枚或更多的攔截彈.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增購案納入特別預算,以143億元,增購231枚作為戰備庫存。"
弓三萬用工作馬,什麼都要扛. 上扛導彈(如果弓四,MSE都沒搞定),下扛高階遠火. 戰機,巡航導彈,中大型無人機都是它要扛. (主要是愛國者幾乎是反導化. 負責打飛機的PAC2其實分下來已經不多)
所以231枚的戰備庫存怎麼可能夠....600枚是基本,1000枚才算有安全量.(這都是額外的戰備庫存)
|
Edited by - gera on 08/09/2025 23:52:02 |
 |
|
gera
我是老鳥
   
6684 Posts |
Posted - 08/10/2025 : 00:04:40
|
""由空軍統籌規劃以NASAMS防空飛彈系統二階段,以特別預算採購9套NASAMS防空飛彈系統與所需飛彈339枚,預算金額約1150億元。""
硬擠,先買入系統,備彈後補.
第一批三套186枚,每套備彈62枚. 第二批九套339枚,每套備彈37.6枚. 平均 十二套525枚,每套備彈43.75枚.
基本上只能打2.4輪,並沒有達到NATO標準的3輪.
而以台灣的環境來說,5輪是最低要求,1080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先把NASAMS先弄到手很重要. 因為其系統很適合做開放式節點站,來整合台灣自己的武器系統, 包括雷達(如蜂眼),飛彈,劍一劍二劍羚,與快砲,35或40等等. 只要取得美國許可,就可以花錢要RTX整合.
|
 |
|
gera
我是老鳥
   
6684 Posts |
Posted - 08/10/2025 : 00:16:45
|
"空軍9個基地的地面導引雷達(GCA)已相當老舊,也是預算問題一直沒有更新,在特別預算中納入空軍規劃62億元來進行9套航管雷達換裝案。"
爭議如下: [AI] 不算過時的部分 多波段配置(S頻段 ASR + L頻段 IFF + X頻段 PAR) 這仍然是全球軍用/民用 GCA 系統的標準組合,像 Hensoldt ASR-NG/PAR-NG、Thales STAR NG/PAR 2020 都是這樣的頻段分工。
涵蓋距離(ASR ≥ 60 海浬、PAR ≥ 20 海浬) 這對於進場管制來說完全夠用,甚至是民航 ICAO 標準的上限值。
跳頻/混頻、雙波道、遠端監控 屬於軍規必要項,抗干擾與冗餘能力都有考慮。
高風載耐受天線罩(17 級風) 對台灣颱風環境而言非常實際。
IFF 兼容 Mode-T(中科院規格) 有考慮到國產戰管與飛機識別整合的需求。
顯得老式的部分 引用標準偏舊 文中直接引用 ICAO 與 FAA 現有規範沒錯,但看起來是依據十多年前的版本,像 FAA 最新的 ASR-PAR 技術要求已更新到數位化雷達處理、固態發射機、 網路化監控等細節,而這份需求沒明確點出。
固態發射機與數位訊號處理沒被明確要求 現代主流 GCA 都用固態功放(Solid-State Transmitter),壽命長、維修少,且能用更細的脈衝壓縮與數位波束形成(DBF)來抗干擾與增強目標檢出率。 這份需求雖提到「跳頻/混頻」,但沒有點名要全固態化或全數位化處理,這會讓廠商可以拿傳統機械掃描+類比發射機來符合最低標準。
MTBF/MTTR 指標偏低 MTBF 要求 8,760 小時(1 年)雖然比舊系統高,但新一代固態 GCA 的 MTBF 通常能到 20,000~50,000 小時, 而且 MTTR(0.5 小時)在現代模組化維修條件下可以做到 0.25 小時甚至更短。
抗電子干擾與整合網路化要求不足 只寫了「跳頻或混頻」,但沒有規範必須支援即時干擾方向測定(J-DIR)、低副瓣天線、被動雷達訊號融合等功能。 也沒明確要求與**基地戰術資料鏈(Link-16 / 國軍自研鏈路)**整合,只提了雷達影像+語音回放,這是典型的 1990–2000 年代要求。
為什麼媒體會說「太舊」 這份規格只要符合 20 年前的高階 GCA 標準就能過,沒有硬性卡位最新的固態數位化、模組化維修、全網路化抗干擾架構。 現代軍民用 GCA 在感測器融合(雷達 + ADS-B + 多基地資料)、遠端運維、AI 目標追蹤等都有更高要求,這份需求幾乎沒提。 規格本身不是落後,而是沒有趁換裝機會把標準拉到 2020 年代水準,會讓廠商「用老瓶裝新酒」也能中標。
如果要「不落伍」應該補的條款 我整理幾項台灣空軍若想一次換到最新世代,應該補進去的: **固態功放(SSPA)與數位波束形成(DBF)**強制要求 多感測器融合能力:雷達 + ADS-B + MLAT,並能與戰管系統與蜂眼雷達互通 低副瓣天線與可控波束,增加抗干擾與抗匿蹤能力 即時干擾方向測定與告警(J-DIR) MTBF ≥ 20,000 小時、MTTR ≤ 0.25 小時 模組化維修與遠端診斷,並支援 OTA(Over-the-Air)軟體更新 與基地戰術資料鏈直接整合(Link-16 / 國軍鏈路) AI 進場輔助模式,在飛行員失能或狀況不佳時提供額外引導模式
:直接讓AI做了. 台灣很多處理方式與流程都太老了,落後20年算基本. |
Edited by - gera on 08/10/2025 00:17:45 |
 |
|
gera
我是老鳥
   
6684 Posts |
Posted - 08/10/2025 : 00:50:20
|
[AI/整理]
1,媒體提到的 L3 與 Raytheon 傳統 PAR 系列屬於 legacy,這是真的。 美國空軍自己已經全面轉向 PAR2020 (AN/FPN-68A),AESA 技術雖然主要用在軍用防空與飛彈制導,但新一代進場雷達也走全數位化、高整合路線。 採購 legacy 系統意味著: 供應鏈逐年收縮(零件停產風險高) 維修成本上升(需特製或翻修零件) 壽命終點提前(10∼15 年後面臨汰換) 如果台灣不在交貨後幾年內規劃技術本土化或升級,後勤風險會變成現實。
2,為了壓低預算而採最低可行規格 台灣這批 62 億元是要換 9 套 ASR + PAR + IFF + 航管系統整合,單套均價其實不高。 若改用 AN/FPN-68A(PAR2020)等新款數位化系統,單價可高 30∼50%,甚至翻倍。 採最低軍民通用規格可以保證至少一兩家美國供應商能投標,降低價格與交貨風險。
3,美軍的 30° 規格來自戰場外飛行場的冗餘需求 GCA-2000 的 30° 方位角是考慮大型軍用機場多方向進場與戰時野戰機場應變。 台灣空軍 9 個基地的跑道方向較固定,而且多數為沿固定航道進出,因此 20° 已足夠涵蓋主要進場扇形範圍。 當然,如果是以未來無人機與有人機混合運用為導向,較大方位角確實更有彈性,但台灣這批案子定位更接近更新老舊塔台雷達的航管安全功能,不是全面作戰等級的 ATC + 防務整合。
4,文件規格符合 ICAO / FAA 民航標準 ICAO 與 FAA 對民航用的精密進場雷達(PAR)並沒有硬性要求「必須 30°」,而是依機場特性訂製。 民航標準常見 15°∼20° 的方位角,足以保障大部分進場需求。 台灣空軍在官方回覆中說的「依 ICAO / FAA 規範訂定」是事實,這批案子屬於「航管雷達更新」而非「防空作戰雷達」。
5,戰時需求 vs. 平時航管 如果定位是戰時支援高速起降與多航向應變,30° 方位角會比較安全,也能涵蓋側向突入的戰機或大型運輸機進場。 但這會直接影響系統選型與價格(大方位角 PAR 雷達價差可達數百萬美金)。 現在的 62 億元預算要換 9 套 ASR + PAR + IFF + 通信整合,其實相當壓縮,很可能優先保證民航與和平時期安全,而不是完全照戰時最高規格來做。
6,美軍的現行換裝主線其實已經轉到 L3Harris 的 PAR-2020 / AN/FPN-68A,而且還在持續換裝與交付(例:2025/7 新澤西 JB MDL 替換掉舊 PAR-2000)。 L3Harris 明確把 PAR-2020 做成“現役主推”:AESA、最多可支援 6 個方向、方位 30°/仰角 8°、20 nmi PAR 覆蓋,並提供固定/可運輸/機動版本。
7,RTX/雷神的固定式 GCA(AN/FPN-67/FBPAR 等)屬「舊脈絡、低宣傳」:能查到的是過去產品資料與少量新聞(含 2018 年低功率 AESA 小型 PAR 示範), 但看不出雷神近年在「固定式 GCA」上還有系統性新品推進;它的工程重心顯然轉向 防空/AESA 大型雷達(LTAMDS、TPY-2、海用/機載 AESA、JPALS 等)。
這代表:若台灣選擇「靠 RTX 的舊型規」走最低門檻,請務必用合約把**在地維修與升級權(MRO/技轉/軟體API)**綁死;否則你會掉進「legacy 零組件消失」的後勤坑。 反之,選 L3Harris 的 PAR-2020/AN/FPN-68A,你拿到的是正在換裝中的現役線,供應鏈穩、升級清晰,但單價通常更高。
A方案:L3Harris PAR-2020/AN/FPN-68A 主線 優點:在役主流、AESA/數位化成熟、美軍同線(後勤最穩)、方位 30°/多跑道支援。 缺點:單價較高、交期要排隊。 談判點:爭取國內維修中心(MRO)授權、備品在地化、軟體 API/資料格式開放(便於與蜂眼、塔台系統、UAS 管制整合)。
B方案: RTX 舊規格/legacy 路線 只建議在 RTX 願意「以價制勝+技術/維修權轉移」的前提下進;不然十年後你會卡在零件斷供。 合約必寫: 完整維修技轉套件(工裝、測試程式、板級/模組級文件); 替代料件清單與可替代規格(避免單一專有器件斷供); 在地二級/三級維修能量里程碑(MTTR/妥善率為績效); 軟體維護權與介面開放(雷達影像、航跡、健康監測資料的 API); 未來升級選項(數位接收機、固態功放、方位擴展至 30°的路徑、費率上限)。
::個人看法,如果不加錢,那就只能買RTX,能用可用,但十年後會有消失性商源的問題.
如果能加錢,就直上L3Harris PAR-2020/AN/FPN-68A. 至於AI說爭取國內維修中心(MRO)授權...等等,想想就好,不用當真. 因為這種熱銷產品,L3肯定要捏在手中賺錢.
反過來說RTX其實就是擺爛了. 所以如果台灣想自己搞GCA雷達的話,可以趁這機會多挖一些好處與技術轉移. (GCA可以共通機場監視雷達,海軍艦載火控雷達,地面防空與反砲兵雷達,與其自己瞎摸,直接看看別人怎麼做會比較快) (而且美國出口軍用 GCA 雷達會帶有ITAR 條款,限制雷達數據格式與與其他系統(例如國產 C4I、無人機航管)的深度整合。)
至於怎麼選,其實我沒有意見,畢竟有多少錢才能做多少事.
|
 |
|
oneeast00
路人甲乙丙
  
3494 Posts |
Posted - 08/10/2025 : 19:47:49
|
FB有人拿新聞內容整理出單價 陸劍二 :3000萬NT /顆 , 價格已經低到直逼刺針單價 更划算的是弓三: 6000萬NT / 顆 NASAMS單價 : 8400萬 NT / 顆 愛三現在唯一能新買的MSE 1.4億NT / 顆
單從彈藥來看 同射程美製彈藥平均是臺造的2.5倍.
性價比最划算的是弓三 , 其次是劍二 刺針雖然貴直逼劍二, 但單兵部署的靈活性在北市/特戰 明顯有不可取代性 愛三MSE最貴, 但別忘了愛三家族也是台灣明確能買到有側推火箭(ACM)具備高空變軌能力的彈種, 高空反飛彈最可靠的彈種 弓四/強弓: 尚未公佈實體照片 技術等級不明, 無評論意義
最不划算的彈藥就是NASAMS (AMRAAM-ER) 相當於拿比天弓還貴的錢買鷹式射程…. 彈藥技術上也只是和劍二,弓三同級 (都只有彈翼,都沒側推火箭,都還不是AESA)
簡單來講 , 網友力推NASAMS就是看上那雷達,聯網系統 或是不少人沒注意其能無縫兼容F-16對空彈藥的發射架效益
別忘了NASAMS也可以另外使用F-16的AMRAAM 反而是 AMRAAM-ER目前 F-16並無法使用 除非老美同意把AMRAAM-ER與F-16整合 不然現階段 AMRAAM-ER備彈買多真沒效益 (拼防空沒弓三划算, 綜合效益遠不如能直接裝F-16的AMRAAM)
|
Edited by - oneeast00 on 08/10/2025 20:42:56 |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632 Posts |
Posted - 08/10/2025 : 20:02:53
|
所以小毛才想推花錢讓NASAM能夠整合國產防空飛彈,每年花錢屯防空飛彈,遇上成千上萬的無人機火箭巡弋飛彈啥的,心裡面也多點底氣. 以色列十天上下就打到防空飛彈不足,台灣屯國產彈藥,順便在美日提供的愛國者送來前可以撐住....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
|
waffe
我是老鳥
   
7501 Posts |
Posted - 08/10/2025 : 22:07:36
|
說真的便宜歸便宜但性能上的差距我們一般人完全不知道,除了知道射程、速度這類有說其實跟沒說差不多的性能數據外真實的技術參數完全不知道,但最少是有東西用。個人是覺得如果便宜那就多多的打靶,各種場景設定下花式打靶,打無人機、打飛彈靶彈、強干擾打、惡劣大氣環境下打等等邊打邊改才是王道。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