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gera
我是老鳥
   
6480 Posts |
Posted - 05/14/2025 : 03:41:17
|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8736608 軍備局評估戰爭損耗 作戰10日步槍彈耗約3.5億發
因應外界呼籲,軍備局近期已研製出6.8X43公厘步槍的原型槍,惟彈藥規格不如美軍的6.8X51公厘彈。 軍備局近日向立法院提交資料估算,戰時我國作戰10日,整體單兵步槍彈耗約需3.5億發,要將原5.56公厘子彈全換裝為6.8X51公厘彈藥,整體投資成本高昂,不易於短時間內滿足作戰需求,建議當前仍以5.56公厘子彈為主。
:3.5億發看似很多,實際上很少. 這相當於每天3500萬發. 如果除以150發攜行量=23.3萬人. 差不多就是陸軍後備動員補足後的總兵力.
也就是說,3.5億發,相當於每個兵每日撥給一個基數的彈藥,連續十天的數量罷了. 當然,實際上並不是平均運作,但台灣本身自有限制. 譬如說,台灣西岸與外島部隊如果接戰,激烈交戰下,每日彈藥消耗肯定超過基數. 或是各戰區地支部很難跨區運補...等等.
總的說,即便只考慮軍備局的計算公式,連續30天,則需要10.5億發彈藥. 而就算國防部願意囤儲,光是要求205製造彈藥來山積,差不多也需要15年的時間.
....因此合乎北約標準的步槍規格,彈匣,彈藥就很重要. 只要戰爭一拖長,那麼進口各種武器彈藥包括步槍械彈,都是必須的.
至於.227 fury與6.8SPC都沒啥好講的,理由軍備局說得很清楚了,此前該講的,也早就說過了,意見並沒有改變,反而進一步加強.
|
 |
|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670 Posts |
Posted - 05/14/2025 : 05:07:30
|
3.5億子彈根本不多,美國民間彈藥市場規模約70億美金,美國民間每年購買約120億發子彈。按照人口比例,台灣每年子彈購買量應該可以到8億發。
還是開放槍枝吧,開放槍枝後,很多問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軍備局什麼都不需要做,都有廠商會搶著把事情做好。 我家就常年備彈1000發,按照軍備局那種定義,我都可以打仗60天了, 那根本只是小錢。
而且台灣只研究了6.8 x 43? 那這應該是6.8 SPC, 我覺得6.5 Grendal和6mm ARC都比6.8 SPC好,若只研究一種彈種,等於沒有研究。
台灣軍備局不管做什麼,都顯得很保守,讓人看了生氣 |
 |
|
teamgod311
路人甲乙丙
  
940 Posts |
Posted - 05/14/2025 : 17:55:4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3.5億子彈根本不多,美國民間彈藥市場規模約70億美金,美國民間每年購買約120億發子彈。按照人口比例,台灣每年子彈購買量應該可以到8億發。
還是開放槍枝吧,開放槍枝後,很多問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軍備局什麼都不需要做,都有廠商會搶著把事情做好。 我家就常年備彈1000發,按照軍備局那種定義,我都可以打仗60天了, 那根本只是小錢。
而且台灣只研究了6.8 x 43? 那這應該是6.8 SPC, 我覺得6.5 Grendal和6mm ARC都比6.8 SPC好,若只研究一種彈種,等於沒有研究。
台灣軍備局不管做什麼,都顯得很保守,讓人看了生氣
因為早就有人猜到,是XT-100的6.8步槍,當年就只有這種6.8*43 技術, 怎麼可能美國都沒採用,台灣就憑空有最新6.8彈藥可做, 所以只是把當年的東西再拿出來騙+邀功,至於當年為何沒有採用6.8, 就是性能和價錢問題,陸軍評估後還不如繼續用5.56,所以6.8步槍才雪藏, 這報導只是要幫他們找台階下,不太意外。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188 Posts |
Posted - 05/14/2025 : 19:48:36
|
為何沒有採用6.8 不就是影響既得利益者嗎
不管事6.8還是5.56 台灣不合法開放槍枝申請(單發手動也行) 就沒有商人與企業會大量投入 成本自然不會降低
|
 |
|
oneeast00
路人甲乙丙
  
3283 Posts |
Posted - 05/14/2025 : 20:18:31
|
吵子彈存產量夠不夠 不是外行 就是槍迷們GGYY又在偷渡話題吵著要台灣擁槍合法….
拜託 擁槍合法議題還是去政治版吵吧 槍迷要吵台灣擁槍 請組黨選總統吧 擁槍合法這比大徵兵更政治化 國防部真的做不了主…
俄烏戰爭 子彈製造的傷亡只佔4% 75%傷亡是無人機(爆炸物) 20%傷亡 是炮彈
quote: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995275 在對近6000名傷兵檢查後, 發現有75%戰傷因素皆源於無人機(爆炸物)攻擊所致, 僅有4%屬於槍傷, 其餘則由砲彈碎片致傷, 顯示現代戰爭戰場環境的變化。
稍有常識也該知道 U軍整天哭北不夠的是 炮彈 炮彈 炮彈 還沒聽那個u軍抱怨手中AK/M4沒子彈的 |
Edited by - oneeast00 on 05/14/2025 20:53:35 |
 |
|
gera
我是老鳥
   
6480 Posts |
Posted - 05/14/2025 : 22:06:55
|
台灣缺乏彈藥科技=缺乏發射藥科技=基礎化學科技能力不足.
6.8SPC是雷明頓推的商用子彈,它最大的優點不是性能,而是可以用最低成本的方式轉換5.56NATO的彈藥與槍械. 所以曾經熱門一陣子. 205廠當時趕流行,也跟著推出能用6.8SPC的槍械很正常,對於205也沒有什麼技術難度.
唯一的問題是,美軍不用,那6.8SPC在商用市場一陣子後,就紛紛頓挫了.
而.227 fury雖然形似7.62NATO,但要求在相當距離能破步兵護甲,這對彈藥與槍械技術都有更高的要求.
換言之,雖然它外表還是AR皮,但實際上根本是不同的東西,一切都要重新摸索,並且SIG卡了專利牆,非SIG的廠商,想繞過專利發展.227 fury,就必須有相當深厚的基礎化學與材料科技能力, 這些別人不清楚,難道205不懂嘛?
所以當外界對.227 fury無腦興奮時,205拿6.8SPC的槍械交差,軍備局只能拿出3.5億發的說法來解釋,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建議: 由於台灣只有205負責彈藥生產,估計產能最大的是每年七千萬發.
如果台灣以20萬人,每年每人消耗150發子彈訓練,那麼每年訓練的消耗量,就需要三千萬發.
即便以軍備局的低標準來說,想山積10.5億發子彈,也需要26.25年.
問題在於,繼續擴大205的生產能力也不太划算. 我記得205生產一發5.56NATO賣給軍方的價格是14元. 這個價格不算貴也不算便宜,如果向美國的大量採購5.56NATO,其實價格會更便宜(可到單發10.5元或更低). (這也是為什麼警政署買9MM子彈都直接招標的原因,因為205的彈藥並沒有比較便宜)
第二個問題是,前陣子205不是弄了一鎢芯彈嘛,利用鎢來增加子彈的威力並不奇怪,只是成本會更貴,而且會貴很多,因為鎢比鋼貴很多,並且加工更困難, M855就是鋼尖鉛芯銅被甲,而後繼但沒有普及的M995就是鎢芯銅被甲彈.
而市場上,則通常用更便宜更直接的全鋼芯銅被甲彈.
總的說, 1,部署全鋼芯銅被甲彈的穿甲力比較低,但成本也比鎢芯彈低. 與其只裝備少量的鎢芯彈,不如普遍的使用全鋼芯彈.
2,日常的訓練彈藥,向美方等外廠採購合規低價的彈藥為主,輔以儲存超過20年汰換下來的戰備彈藥.
3,步槍彈是最基礎的彈藥,應合理分區囤儲,配合各師級分戰區地支部.
士兵的攜行量應調整為八彈匣,240發彈藥為一基數. 也就是說,30天份,差不多要囤儲16億發.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