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252 Posts |
|
ki1
我是老鳥
   
6148 Posts |
Posted - 04/30/2025 : 00:19:5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cwu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oneeast00
1空軍大空域管制的戰管雷達 2.台灣國防自主在水下也是空白 台灣至今沒一款國造聲納在軍方批量服役 ... 台灣最大的隱患是至今完全沒一款國造魚雷量產服役 國軍現役魚雷全部都是外購
台灣只是一個2千多萬人口的國家,不可能甚麼東西都是自主,你說的那些東西全世界可以做的國家一隻手都手指都可以算完
沒這麼少: 1.戰管雷達: 美(眾多)俄(眾多)中(眾多) 英(Type-997的祖先之一:Commander) 法(GM400等) 義(Selex RAT-31等) 日(J-FPS/TPS編號的) 西(Lanza 3D) 以(ELM-2288) 烏(80K6) 土(EIRS) 伊朗(一片混亂)...12個以上 聲納: 美俄中英法德義日(眾多) 加(SQS-505/台灣剛買的...等) 澳(Mulloka) 韓(SQS-240等) 印(HUMSA等)...12個以上 魚雷: 美俄中英法德義日瑞(眾多) 韓(藍鯊),印(Shyena等),伊朗等...12個以上 |
 |
|
teamgod311
路人甲乙丙
  
932 Posts |
Posted - 04/30/2025 : 09:04:29
|
K大,他的意思不是什麼都能做,不能外銷賣錢,民間廠商就不會想參與研發,光靠中X院是不夠, 此外台灣最欠缺式水下裝備+武器,聲納和魚雷台灣就完全不行...有嘗試過但還是缺乏突破點。
補充: 台灣有研發過魚雷和聲納,但符合軍方實戰還差地遠,所以不用挑語病,我先打預防針XD |
Edited by - teamgod311 on 04/30/2025 09:06:44 |
 |
|
waffe
我是老鳥
   
7311 Posts |
Posted - 04/30/2025 : 09:25:0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理論上M109A5是可以用M795並發揮155mm L39完全效能,重點是推進藥用哪一種?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重點是M109A5在台灣才幾輛................. |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252 Posts |
Posted - 04/30/2025 : 10:09:10
|
不覺得這其實是個契機,M109A5~A6~A7都是同個砲管....... 台灣引進M284砲管生產,到時候自己改M109A2砲塔,就可以把砲管提升到A5/A6/A7的水準,都能使用新的發射藥和新式彈藥,至於砲管以外的就看錢多錢少能升級幾款...... 甚至用來升級M114榴炮.....XD 前提是要自製砲管,要買M284授權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
|
ki1
我是老鳥
   
6148 Posts |
Posted - 04/30/2025 : 19:05:4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K大,他的意思不是什麼都能做,不能外銷賣錢,民間廠商就不會想參與研發,光靠中X院是不夠, 此外台灣最欠缺式水下裝備+武器,聲納和魚雷台灣就完全不行...有嘗試過但還是缺乏突破點。
聲納就是最容易「外銷賣錢」的: 台灣(廣義,含權宜船)大型漁船上的各種船體聲納,加起來可能遠比海軍的還多 例:Kongsberg(NASAMS廠商)出品,給漁船找魚/迴避障礙物(~2000m)的商用聲納: https://www.kongsberg.com/discovery/fish-finding/fishery-sonars/simrad-sn90/ 和偵測水雷/蛙人用的小型聲納實質上差異有限 切入順勢發展類似產品比其他領域容易許多 |
Edited by - ki1 on 04/30/2025 19:08:38 |
 |
|
gera
我是老鳥
   
6470 Posts |
Posted - 04/30/2025 : 20:15:48
|
以台灣的能力來說,做戰管雷達並不算太難. 難的是做後端的自動化戰管系統,嚴格來說,迅聯可以視為一種不成熟的嘗試,雖然它是海基的艦用系統.
.......現在的問題是這樣,電子化可以繞過之前某些崁,譬如說現在所謂的造車,與傳統意義上的造車差距很大, 只要有錢,透過買買買,也可以拼湊出來一輛能開的電動車,但最核心的智駕別人不會給,只能自己花錢養.
無論是聲納與魚雷的問題都不是在硬體,而是需要長時間花錢投入搜集的資料庫,所以中國日本美國有一堆探測船,整天繞搜集資料, 而台灣這方面的差距比較大.
就好像全世界大部份的算力晶片都源於台灣,但台灣在AI與算力方面反而相對落後,會做不代表會用.
|
 |
|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2948 Posts |
Posted - 05/01/2025 : 13:23:51
|
軟體定義車輛,就跟飛機的軟體飛控一樣,需要花很多錢去開發和測試的(貴是貴在各種實境的測試上,不可能用UE遊戲引擎蓋個測試環境,虛擬測過就能量產) 雖然台灣投了一些錢在軟體定義的車輛OS上(例如納智節→鴻海的電動車平台), 但鴻海如果不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取得更多測試回饋,鴻海電動車平台也會步入迅聯的後塵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144 Posts |
Posted - 05/01/2025 : 18:31:58
|
之前看到一個文章 說T91在測試時 外包一批給廠商生產槍管
就因為測試時間長達2~3年 讓這些外包廠商.在生產與專用設備的投資 財務幾乎卡死
步槍槍管都這樣糟糕 那更麻煩的砲管 與其他的相關軍用零組件.看起來只會更慘
|
 |
|
teamgod311
路人甲乙丙
  
932 Posts |
Posted - 05/01/2025 : 23:04:3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之前看到一個文章 說T91在測試時 外包一批給廠商生產槍管
就因為測試時間長達2~3年 讓這些外包廠商.在生產與專用設備的投資 財務幾乎卡死
步槍槍管都這樣糟糕 那更麻煩的砲管 與其他的相關軍用零組件.看起來只會更慘
建議短期先買外購來庫存,技轉能慢慢來,先存足夠的庫存先度過2027前危機, 剩下都好說,千萬不要學海軍要一步到位,最後什麼都沒有一場夢一場空。
陸軍30鏈砲彈藥也是這樣,國產不達標,直接兩批外購,先屯彈藥和訓練, 但國產也沒放棄,讓他們慢慢磨,只是原產要和你合作,卻跑去找副廠, 軍備局的豬腦袋有夠白目,但至少陸軍表現比海軍務實XD |
Edited by - teamgod311 on 05/01/2025 23:07:46 |
 |
|
hcwu
路人甲乙丙
  
1150 Posts |
Posted - 05/02/2025 : 00:08:1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之前看到一個文章 說T91在測試時 外包一批給廠商生產槍管
就因為測試時間長達2~3年 讓這些外包廠商.在生產與專用設備的投資 財務幾乎卡死
步槍槍管都這樣糟糕 那更麻煩的砲管 與其他的相關軍用零組件.看起來只會更慘
建議短期先買外購來庫存,技轉能慢慢來,先存足夠的庫存先度過2027前危機, 剩下都好說,千萬不要學海軍要一步到位,最後什麼都沒有一場夢一場空。
陸軍30鏈砲彈藥也是這樣,國產不達標,直接兩批外購,先屯彈藥和訓練, 但國產也沒放棄,讓他們慢慢磨,只是原產要和你合作,卻跑去找副廠, 軍備局的豬腦袋有夠白目,但至少陸軍表現比海軍務實XD
台灣的重要武器來源自美國的二手,真正新品不多,導致在美國無法提供二手品時發現武器原來非常貴,貴到台灣的國防經費和軍備陣容無法連結,就拿以前有高達24艘驅逐艦,一旦要買新品就發現只能買幾艘,戰車數量也一樣,不曉得台灣的位置以為中國和台灣連載一起。技轉也是一樣,軍備局覺得貴只想要偷技術,不想和韓國一樣一步一步來,只想要一步登天,當然達標不多。 |
 |
|
ki1
我是老鳥
   
6148 Posts |
Posted - 05/02/2025 : 19:00:25
|
以前所謂「高達24艘驅逐艦」實際上價值沒看起來這麼高 除了7艘武三外,其他裝備除反潛外和比較大的飛彈快艇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76砲,小牙籤,雄一...,俄式飛彈快艇也相差不多,甚至也有反潛裝備) 但要買新品比較造價時,拿來比較的新船往往裝備高檔不少
考慮裝備因素的話,價格差距就沒這麼明顯了: 諾克斯2.3億美元/3艘,當時(1993)匯率26,約20億新台幣/艘 如今反潛型輕巡防艦(不含飛彈,諾克斯的飛彈幾乎也是外加的)約90億新台幣/艘, 考慮GDP從當年至今成長4倍有餘(各種一般物品漲幅也類似), 及顯然的人力成本差異,價格實際上相差不多 |
Edited by - ki1 on 05/02/2025 19:02:10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144 Posts |
Posted - 05/02/2025 : 21:27:15
|
諾科斯級性能 搞不好還比輕巡強太多
軍用船體並不貴 100~150億台幣就可以搞出來 但雷達+系統要4~5億美金 各種飛彈一枚.平均200萬~500萬美金 反潛直升機8000萬~1億美金
台灣有戰力的軍艦 就四艘基隆級.其他都是打醬油+擋子彈的 |
 |
|
dasha
版主
   
42017 Posts |
Posted - 05/03/2025 : 10:18:12
|
有的東西不是人力夠不夠,是投入資源量,北朝鮮先軍政治那一套,就能提撥足夠人力與土地海域空間,但這必然搶佔從事資訊業甚至物流服務業的人力,大家不只要放棄先進晶片,甚至便利超商密度可能會減為1/3,日常生活買東西麻煩很多......
另外,有些裝備其實與PC一樣,要看的不是買零件以後來拼裝,然後自己搞些軟體改良,就能號稱是自製的,要看的是你背後體系哪邊來,而且你有沒有辦法獲得必要基礎授權後去發展的問題.比方現在PC的CPU,都是源自Intel的x86授權,OS也就那幾個基礎專利來源一樣,用Linux開放核心開發自己的OS繞過Windows或其他人版本的Linux很簡單,要自己從零開始的話...... 海軍戰系及聲納最明顯,英國自己那一套之外,法義日蘇都是用美國1940~1950年支援或偷來的東西,然後自己發展出自己的技術樹,並不是真正從零開始發展;魚雷技術來源雖然比較多,但起頭也一樣,美英等少數幾個來源. 那要從台灣現在已經有的系統去逆向工程開發,是否可行?學術領域可行,但下一步的測試場地就比較麻煩,蘇聯/俄羅斯是有自己專屬測試海域的,老共在青海湖測很多年,美國與北約各有自己的測試海域,日本去找美國用,台灣卡在外交關係上,小弟聽過一些找美國或找北約測試的案例,但若干案例是以商用設備混充,如果實在沒辦法用,那就要自己在台灣附近海域找測試場,而且與飛彈測試場用的東南海域不同,那邊太深,要另外找地方,與漁民競爭漁場的地方......這也是屬於政治而非技術的問題,問的不是軍方或中科院,是總統府. 那,只要總統府裁定外購,軍方與中科院就只能搖頭嘆息......
然後還要注意,"24艘驅逐艦"這種話,以海軍技術史的立場來看,不該說是"驅逐艦",而是"海上能正常生活(正常開空調環境/一天三餐三菜一湯/睡足8小時/每日洗澡1次上廁所3次/值勤6~12小時)而不是搞極限運動(沒空調不洗澡不睡不吃不喝包尿布)持續生活120~144小時的船",目前來說大概就是滿載排水量1500噸以上即可,這可是從二等戰列艦(Capital Ship)到巡邏艦(Patrol Boat)都曾經算在內的東西;要以上到多少,看你要裝那些系統,但數量不能再減. 先開武器系統再談數量,經費上先卡關.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144 Posts |
Posted - 05/03/2025 : 10:57:46
|
海軍說要船 國防部說沒錢 總統府說要國造 中科院拿不出對應技術 台船說沒訂單
最後找外商 購入船艦設計圖紙.並協助技術轉移與建造
最終 繞了一大圈.花了好幾年 還是去找外國廠商採購武器.....
|
 |
|
dasha
版主
   
42017 Posts |
Posted - 05/03/2025 : 11:10:4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總統府說要國造
雖然小弟碰到的不是總統府,而是行政院長,但小弟對自己還當職業軍人時,那個後來當駐日代表讓大阪辦事處人員上吊自殺的前行政院長對外說"政府會撥款給各部門去符合微軟的專利政策",公文卻是"政府不會給任何一毛錢,各部門自己想辦法找錢去滿足微軟專利金政策"ˊ這件事情,導致小弟必須自掏腰包讓自己工作電腦合法使用一事,印象非常深刻...... 簡單講,我們政府在新聞上講的話,只要是政府自己慷慨要出錢的,在政府願意無單據還錢之前,小弟一概不信,你們一定又在想任何凹別人出錢然後說這是自己出錢的慷他人之慨花樣...... 所以搞到都外購,即使不滿意,但小弟必須說能接受,因為我們政府要凹外商比較難...... |
 |
|
kmleu
路人甲乙丙
  
1448 Posts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144 Posts |
Posted - 05/08/2025 : 10:12:01
|
政府每年的標案 都有大量的資金在民間機構
當然以專案慢慢走也是可以 但還很多種方式 可以偷跑.懂得都懂
|
 |
|
yangly3
我是老鳥
   
8471 Posts |
Posted - 05/08/2025 : 13:23:5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mleu
美售台「第三代陸區系統」已在美完成驗測 今年第4季交運首批裝備
銳指專案失敗? 國軍證實地面部隊指管將採民間通訊系統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8723282
洪大记者可能把几件事儿混在一起咯

「第三代陸區系統」是上图中橙色椭圆圈里的部分,与海军的“联成”、空军的“寰网”都是作战区级的指管系统
而锐指系统,实际上应是美军FBCB2系统的中文版,对应的是上图中绿色方框里的部分。它是旅及以下各级部队的战情管理系统
至于为何目前锐指系统仅装备了北部第三作战区,猜测原因是:
第一,没辣么多钱全部都换装;
第二,北部作战区才是整军备战的重中之重,优先中的优先,其他地区暂时还排不上呗 |
 |
|
gera
我是老鳥
   
6470 Posts |
Posted - 05/08/2025 : 14:52:07
|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034842 海鯤潛艦快海試了但MK48魚雷呢? 國防部書面報告曝最新進度
國防部今(2025)年公開預算記載,海軍2018年編列新台幣54億6058萬6千元,採購24枚MK48 Mod6 AT重型魚雷、4枚訓練用操雷, 用於現役劍龍級、未來的海鯤號潛艦,強化不對稱戰力;而上週送交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則揭露,該案原規劃2028年結案, 但供應鏈產能受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等衝擊,致全案延宕至2030年,並同步修訂發價書內容。
其中,美方2020年提出的A1版發價書,主要調降行政管理費至51萬5107美元,並獲海軍同意簽署; 2022年修訂的A2版發價書則因內容錯誤,最終未提供海軍進行簽署。 至於A3版發價書,是美方因應俄烏戰爭影響供應鏈產能,首度調整魚雷價格和交付期程,但在我軍要求詳細說明後,該版合約也失效; 而前年的A4版發價書,美方再將全案價格調漲424萬美元並延後交付期程,我軍方再度要求美方說明。
最終,美方去(2024)年二度修改A4版發價書後遞交海軍,除價格維持A1版數字, 在魚雷交期上則改為今、明(2026)年陸續交付,同時調整支援測試裝備交付期程為今年至2030年止;海軍經整體考量,最終同意修訂後的A4版發價書,正式將該案再延長執行2年。
海軍書面報告則強調,MK48魚雷現由原廠生產中,將盡最大努力如期交付;並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美海軍專案辦公室持續管制全案進度,確維專案依約執行。
:感想, 2021年a1發價書已簽署,為何沒有執行?
a4發價書於2023年提供給台灣,台灣對美方修改金額與時程提出疑問,兩方溝通要以年計, 美方2024年提出修改版a4發價書,才被台灣通過.
回頭看a3發價書,是2022~2023之間提出,但沒有被台灣接收.
問題點:語焉不詳. 台美兩方浪費四年時間空轉,而台灣方面盡可能斤斤計較,但不知道是否真有收到效果?? 在費用與取得時程有更好?
嚴格來說,海軍採購mk48並沒有漲價,戰雷今明兩年就能拿到.
但這似乎是玩小技倆,從語意看,這是美方為了迅速補充台灣海軍戰力,直接由其庫存撥交,那其價格當然是以該戰雷現有價值而定,而非全新戰雷採購價. 因此,還是需要全新採購與整建的部份,一樣是延後到2030年才能完成,只是台灣海軍可以先獲得戰雷用在劍龍級潛艦上.
問題點:海軍官事官辦的情況頗為嚴重,過往30幾年都一再加強這種情況(尹清楓案,慶富案), 海軍追求的是完美解決應負的責任,而不是解決問題.
當然,有一說一,這種情況下,居然還能把海昌案潛艦推起來,實在不簡單,但後續也更加困難.
問題點:海軍的專案管理有問題,海昌的專案管理也沒有包括魚雷的取得. 而海軍的相關專案之間似乎也沒有連動. 如海昌案,劍龍升級案與mk48案其實都是有關連的. 而且台灣海軍也似乎把這事踢給美海軍專案辦公室持續管制全案進度,這更是莫名其妙.
|
 |
|
oneeast00
路人甲乙丙
  
3270 Posts |
Posted - 05/08/2025 : 18:57:09
|
UGM-84能用 海鯤就已經有戰力了 從料敵從嚴的角度來看 面對敵越來越強的反潛戰力 (對手一沒被小船廠綁架,二沒被不對稱拜登們欺壓 人家大船有艦艏聲吶還有絕對夠數的反潛直升機)
對敵水面艦用射程不到60km的魚雷, 風險只會越來越高 |
Edited by - oneeast00 on 05/08/2025 18:59:19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