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閑聊區
 MDC交誼廳
 來談錢吧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dasha Posted - 02/07/2017 : 10:51:00
與之前那些臉書轉貼過來的不同,這次算新的,慢慢講.錢的問題小弟看得少也整理不足,可能一面寫要一面整理資料與感想.

基本上,錢是人類發明來做為價值評估的基準度量衡,與國際公尺與國際公斤之類原器依樣,都是最基礎的度量衡單位,當然也僅限於適用範圍內,比方國際公尺原器就不能代表重量,錢也只能在能購買的範圍內運作,人死了你怎麼燒錢,通常都買不回你的命與靈魂......
不過金錢的適用範圍確實在不斷的擴增,目前找得到的最早期通貨,通常僅適用在神廟或封建制度貢品之類領域,四五千年前大部分的交易還是以物易物,可是現在不僅是工廠生產的產品都有價碼,勞務也都可以換成價碼,甚至愛情與靈魂都可以在若干情況下進行局部買賣,去妓院酒店或報社晃一圈就看得到,作為最公平的媒介,即使在若干狀況下無法發揮作用,但在很多時候,錢都是最公平的東西.
因此,黃金十二宮中,代表金錢的天秤座聖鬥士,是最強的聖鬥士.

但正因為錢的交易媒介性,就引發金錢的掌控權問題.
在這方面,從波斯到伊比利半島的西方世界,與中國為核心的東方世界,在金錢的製造,控制,與流通方面,是兩種不同的體系.
中國從秦始皇開始,不只書同文車同軌,連錢也同,屬法定貨幣體制,金錢的價值由政府法令通行與否決定,因此發行量大且普及度高,弱點就是容易發生通貨膨脹.而大量鑄幣體系帶來的熔爐需求,甚至讓中國比較早進入金屬鎔鑄時代.
西方則因至少也有波斯與羅馬兩大國,甚至還有列國林立各自鑄幣的現象,沒有統一政府能完全壟斷西方的貨幣,即使羅馬曾出現類似中國的通膨現象,但西方貨幣大部分都是依賴貴金屬的稀缺性,去支撐其市場價值,這種稀缺性使得西方容易發生通貨緊縮問題,而且通貨流通性也不好,貨幣則以打造居多,鎔鑄偏少,不需要比較大型的熔爐,讓西方在金屬量產方面一度落後於中國.

今天先講到這邊,下次再簡單看看貨幣的一些歷史.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dasha Posted - 04/10/2017 : 08:57:06
之前講過一次大戰前後的德國賠款問題,倒是沒講到更上一次的普法戰爭賠款問題,其實那個賠款問題惹出的禍可以說更大.
不過先講一下,底下講的東西,主因不一定是法國對德國賠款,就像1929年金融大恐慌主因並非德國賠款問題,但與德國賠款問題發生相關作用,引發後續事件,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去補充相關史事資料.

普法戰爭的勝利,老毛奇聽說也是出一身冷汗,他下面的軍人當然也如此,所以在法國求和以後,堅持要亞爾薩斯與洛林,佔領這一段萊因河河谷,把法軍趕到山的另一邊去.俾斯麥既然無法拒絕,那就退而求其次,希望以巨額賠款讓法國很長一段時間都站不起來,沒想到法國有錢,很快就賠完了......
先不講這次賠款在1914年帶來的問題,其實這次賠款在1873年就搞大事,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大家都公認這次沒有1929年那麼慘,但與1873年相比,哪邊比較慘就各有意見,但可以肯定的是,最近200~300年金融史上,能與2008年金融海嘯比擬的,就是1873年那次.
這是怎麼發生的?德國拿了法國的錢,馬上拿來搞公共建設,因為需求太大,很多人馬上獨立成立新公司承接相關訂單;可是到1873年這個公共需求訂單大減,市場上金流跟著下降,那就出現股市泡沫崩潰與廠商倒閉潮了......
附帶一提,小弟父親也碰到類似狀況,他在石油危機前曾任職台塑,聽說搞了三筆訂單被坑,被炒魷魚,不知如何面對老婆孩子時,石油危機發生,他立刻成立一家小公司,利用台塑同事關係,仲介幾筆訂單,然後小蔣用凱恩斯政策搞十大建設擴大內需,台灣在1973~1981年,經濟成長率都高於20%,甚至出現兩年達33%,這股景氣讓小弟父親這類小貿易公司得以存活;但十大建設到尾聲的1982年,台灣景氣下滑,包括小弟父親在內一堆小公司就變得很慘.1982年台灣有多慘?印象中在2008年10月,有報刊稱台灣的狀況是1982年以後最慘,雖然2008年金融海嘯接下來搞得更大,但可以與2008年相比,那可以想見......

1873年的事件,問題不是只在1873年,近東病夫土耳其那時財政狀況並不好,靠借貸度日,然後英法銀行因為1873年事件斷銀根,土耳其最後宣告破產,印象中是1877年吧,土耳其被迫撤換財政部長,由英法派人擔任,由這些人強制替土耳其削減開支,固定每年拿1/3預算出來還債,搞好幾年.
現在問題是,你不但不能像過去那樣舉債,反而還要強迫削減開支,這開支只有蘇丹皇宮的開支嗎?當然不只,官吏薪水與軍費通通受影響,這才誘使俄羅斯又對巴爾幹進軍,以及巴爾幹各民族鬧獨立,因為你土耳其缺軍費......
但你這樣搞等於是與英法銀行家過不去,直接影響償債計畫,這才引發德國也介入.因為欠債反而救了國家,也是一絕,同時延後土耳其變成埃及那樣的時間.
埃及呢?埃及一樣破產,一樣讓英法銀行家介入,但與土耳其不同之處,在埃及鬧革命推翻政府,然後要賴債,最後變成1882年英國入侵埃及......以前會覺得英法殖民帝國到處征服人家不對,但現在這樣看,大家可以將心比心,這種賴債的渾蛋,你會不會想教訓?你以為我的錢好賺啊!而且這些錢不是政府對政府借貸,你貸款的對象是投資人,很多也是自己辛辛苦苦才建立自己的家庭與事業,給你一倒債搞垮我與我家族的人生,這絕對足以成為執行屠殺的火種......政府出面佔領反而還好一點.
但佔領埃及這件事,很多意義上成為現代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國家對立的新起點......

這事件的餘波,甚至可能波及遠東,1880年代中國喪失財政與金融的穩定性,以及朝鮮因為糧餉問題鬧兵變,與全球金融市場的連續地震,不能說無關.
dasha Posted - 04/09/2017 : 07:14:23
雖然不直接與錢有關,但還是列入這邊.
前幾年買到的口袋書"世界史"最近才開始看,裡面提到很有趣的地方,青銅器時代因為金銀銅礦少,這種東西不能普及到農村當農具,但鐵器時代開始,鐵礦量大得多,不僅可以讓更多士兵手持鐵製兵器,同時也讓金屬製農具的普及變得可能,但加工鐵器的溫度比金銀銅器要高得多,鐵器不是一般農村能自家製作的,必須由專門工業匠戶製造,加上鐵礦再多也不是石頭那樣每人家中後院田中都有,你還要透過城市交易得來,這使得農村開始被城市綁死,讓奠基於城市的國家擁有更強的動員能力,同時也讓所謂農村的自給自足美夢破產.
本來小弟以為農村必須屈從城市,是最近這幾百年的事情,那之前農村歸農村城市歸城市,沒想到居然是西元前一千年前後就開始了......而這也讓金錢的使用得以大規模普及,取代以物易物.
慎.中野 Posted - 03/30/2017 : 17:59:25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947
瑞典帶頭 歐洲現金消失中

https://kknews.cc/world/b2qzj49.html
「無現金社會」真那麼美嗎
2017-01-16 由 人民網 發表于 環球

電子貨幣的每一筆交易都能被追蹤,引發了有關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討論,且不斷攀升的電子支付和網上銀行詐騙案發率也對全面實現「無現金」化社會提出了更多挑戰。此外,堅持無現金交易可能讓窮人留在體系之外。

從丹麥、瑞典到印度,都在試圖大膽地跟現金社會說再見,但沒有現金的社會真有那麼美嗎?

推行「無紙化」

如今,電子貨幣已成為消費市場的潮流。歐洲已經走在這股金融風潮的前端,包括丹麥、瑞典和挪威等國,都積極推行無現金交易。

丹麥政府自2016年起便已開始基本進入「無現金社會」。這個國家總人口為560萬人,其中,有200萬人使用移動支付服務,因此,丹麥政府從2016年開始實施「無紙幣政策」,除了醫院、藥局與郵局等機構外,所有零售商家,包括加油站、服飾店和餐廳等,都已取消收銀機,只接受使用信用卡或手機移動支付等電子貨幣服務。甚至連教堂旁都設置刷卡機,以便教友捐款。


丹麥政府為了讓「無紙政策」更進一步,在與各大銀行協商後公布政策,今年起,除了同一家銀行的支票,將不再接受跨行支票的付款及轉帳。

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也緊跟趨勢。根據瑞典中央銀行的調查,自2009年起,瑞典使用實物現金(包括硬幣和紙幣)的情況迅速下降,流通量下降了40%。因此,瑞典央行副總裁Cecilia Skingsley表示,央行可能推出電子貨幣,成為第一個創立自己的虛擬貨幣的主要央行。

根據斯德哥爾摩KTH皇家理工學院技術研究人員觀察,瑞典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現金社會。

根據瑞典央行的數據,非現金交易平穩增長,比過去十年多出10%,達到了92%的高峰。

印度總理莫迪也喊出了無現金社會目標。他於去年11月,宣布面值為500和1000盧比的紙幣作廢,同時發行新版紙幣,以打擊國內猖獗的腐敗和黑錢交易。

然而,新版鈔票供應短缺導致排隊換鈔成為幾乎所有印度人每天的必修課。為了減輕市場現鈔需求,同時加強對個人稅收和社會財富的監管,印度政府也推出各種政策,不遺餘力地推廣「無現」交易。


印度財政部還公布了一攬子政策:使用電子支付的消費者,可以獲得0.75%的燃油和10%的收費站折扣;城市軌道交通月票或季票給予0.5%的優惠;在線購買火車票可免費獲得100萬盧比的意外保險,並在預訂車上餐食和車站休息室時獲得5%的折扣;在線購買保險也可獲8%-10%的保費折扣等。

同時,印度財政部宣布對單筆少於2000盧比的在線交易免收服務稅,同時要求各家銀行免除或降低電子交易手續費,以吸引更多商家和用戶減少現金交易。

莫迪在新德里參加推動數字交易的「DigihanMela」活動時,亦呼籲民眾進行無現金交易。

莫迪在推特(twitter)發文說,轉向數字化交易,可以終結腐敗。希望「DigihanMela」活動提高印度民眾對數字支付的認識,幫助人們開設帳戶、登記取得生物辨識卡「Aadhaar card」,使用數字交易。

印度官員透露,政府還擬訂計劃,強制工廠以支票或轉帳的方式支付工人薪水,而非以現金支付。


貧民受排擠

有關現金陰謀論,不外乎與罪犯、恐怖分子和逃漏稅有關。而電子支付更簡化了人們的生活,政府在清算時,不僅減少很多交易成本,也不需儲存印製鈔票,流通貨幣計算也相對容易。在打擊洗錢、恐怖襲擊的大形勢下,無現金化交易越發受到青睞。

美聯儲估計,2016年非現金交易料將達到6169億美元,而2010年只有600億左右。

然而,電子貨幣的每一筆交易都能被追蹤,這也引發了有關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討論。近年來,不斷攀升的電子支付和網上銀行詐騙案發率也對全面實現「無現金」化社會提出了更多挑戰。

更為嚴重的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貧民、攤販、小商家之類沒有能力在銀行開戶轉帳的人,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排擠。

金融作家費里斯比說:「堅持無現金交易就是施壓民眾開立銀行帳戶,加入金融體系,但許多窮人很可能留在體系之外。」

以印度為例,在該國超過10億的手機用戶中,只有15%可以通過手機接入網際網路,這些人也多集中在城市。這意味著,在這次變革中,農村和低收入群體可能又一次被落在後面。


印度的果亞邦試圖將首府帕納吉轉變成無現金社會,各種以數字支付購買的服務,例如火車票,都可享有折扣優惠。與此同時,還開課教小商家學習電子支付。但窮苦小販無力負擔讀卡機,他們的手機也無法接受移動支付轉帳。

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倫敦部分商店和咖啡館現在也追隨公交車的作法,拒收紙鈔和零錢,只接受數字支付。雖然這很方便,但民眾口袋再沒有零錢留給乞丐、街頭賣藝人、攤販和教會奉獻箱。

即便在瑞典,該國民眾對於數字支付的熱衷程度依舊相差很大,北方鄉間老人就不擅長科技。最近瑞典正掀起「現金崛起」行動,主要支持者是全國退休者組織,要求確保老年人仍能從銀行存取現金。

有監管機構曾呼籲瑞士提高現金消費上限,防治不法之徒,但政客堅稱,使用現金是國民的權利。瑞士偏愛現金的原因,在於治安良好,偷竊和搶劫案件相對較少;瑞士境內大部分為鄉村環境,交易模式大多為面對面,還有現金可能被視為手中的有形資產。
----


說真的,住在一個多颱風地震又有戰爭威脅的地方,我沒有那麼信任電子貨幣。雖然這可能跟戰亂時大家都相信黃金一樣,主要還是一種接近宗教信仰的偏見,但貨幣這種東西就源自信用保證,失去信用保證的東西就不會是錢。

見過大停電大震災的場面,現金還是有其好處的。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cwchang2100 Posted - 03/18/2017 : 13:35:2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俄羅斯偏重商業稅,其實也與那些遊牧民族留下的影響有關,遊牧民族也不耕田......而且莫斯科本身也接近波羅的海到黑海陸路的陸地部分中點,實際上收商業稅很方便,除非你乾脆不經過俄羅斯北段.
而彼得大帝的興起,其實還與印度附近的局勢有關,當時歐洲小冰期,禦寒衣物好賣,印度羊毛成為重要商品,而這時波斯改朝換代期間,東西遭到夾攻,通過波斯的老絲路出問題,從阿富汗往中亞繞裡海北邊最後到波羅的海商路反而興起,羊毛路讓沙皇賺錢,卻也在後來吸引英法進軍印度......
相對於大部分局勢都是自己內部問題造成的中國,俄羅斯這種一堆事情都受週邊國家影響的國家,屬於依附性政體與依附性文化,也是很有趣.



早在伊凡四世的時候,就因為高加索西方的毛皮資源逐漸匱乏,
而想把勢力延伸到高加索以東.所以打掉了喀山汗國,後來又攻滅了西伯利亞和國.
甚至後來積極進軍西伯利亞,其中就有很多事毛皮商人.覬覦西伯利亞的毛皮資源.
這些都是俄羅斯沙皇國的財源.

印度羊毛也只有克什米爾羊毛比較出名,
因為就在絲路旁,所以也是透過絲路傳到西方.
其編織工藝甚至可能還是從波斯取經.
波斯的羊毛地毯在更早的時候就已透過絲路輸出.
反而是1722年彼得大帝發動俄波戰爭攻擊波斯,
同年阿富汗人也打波斯,使得當時波斯地毯的生產停滯不前.
中亞這邊亂得很.

俄國人賺毛皮的錢還可能比較多.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cwchang2100 Posted - 03/18/2017 : 11:31:5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問題出在俄羅斯的歷史,俄羅斯政府源自替拜占庭服役的軍隊,當時地中海航運被伊斯蘭教截斷,加上中世紀暖期開始,北歐與俄羅斯比現在暖和得多,好走,因此維京人除了從直布羅陀進地中海與伊斯蘭教徒開幹以外,也有另一批從波羅的海上岸,縱貫俄羅斯境內,走河路到黑海與拜占庭貿易.
然後這批整天縱貫俄羅斯的商人,就與斯拉夫民族合作甚至混血,在主要商路上組成商陸保安隊,四周居民肯加入的就出錢收買當部下,不加入堅持搶劫的就叫他們邊荒人(烏克蘭這字的涵義),基輔公國就這樣逐漸誕生,可以說是大傭兵集團構成的國家.
由於俄羅斯的形成是商人與商人雇傭兵的混合體,而且是合則來不合則殺,當兵力多到一定程度就把一堆部下派出去到外地屯駐開闢新據點,當地人民土地隨你使用,但商稅歸我大公/沙皇管,這使得俄羅斯的體制呈現極端的上下關係,一切權力集中在沙皇身上,但中央政府拿的只有商旅貿易這些相關收入,土地人頭之類對地方政府很重要,中央卻只拿吃剩的......
於是,相對於片板不許出海也不在乎的明清,俄羅斯歷史很重要的主調,就是找暖水港,因為這是沙皇與政府的主要財源......



這部分可能要修正一下,所謂的拜占庭軍隊,恐怕是指所謂的瓦良格衛隊.
不過這部分可能有點小小的時差,因為瓦良格人介入北方的Novgorod地區,
可以追溯到九世紀末.862-872年,不知哪裡跑來的Rurik建立了Rurik王朝.
神話是說斯拉夫人爭戰不休,就請了個厲害的瓦良格人Rurik當他們的王.
他的繼任者就是Oleg,後來打下基輔,成為基輔大公,建立基輔羅斯公國.

雖然最早有瓦良格人出現在拜占庭軍隊,最早也差不多是874年,人數並不多.
但是,瓦良格衛隊卻要等到十世紀(988年)才成立.
後來還有基輔羅斯的Vladimir一世送去六千多瓦良格人,
因為當外勞的人數太多,維京人還特別立法,剝奪這些人的繼承權.

所以,並不能說基輔羅斯是由拜占庭軍隊所組成.
雖說都是瓦良格人,但是有先後順序的問題.
還不如說是基輔羅斯的建立,才導致瓦良格衛隊的成立.

瓦良格人在八世紀就聚集在舊拉多加(Ladoga),後來才有Rurik的出現.
所以估計是八世紀左右維京人就往俄羅斯北部擴展,逐漸往南開拓貿易.
所謂的貿易就是掠奪,還有找高價值的貨物,甚至是奴隸.
到九世紀就開拓出貿易航路,因為人越來越多,就進入當地的政治.
變成最初的羅斯公國.再往南就碰到拜占庭,某些人就當起傭兵.
後來人數太多,連羅斯公國都開始頭痛,就把一堆人送去拜占庭當兵.

烏克蘭這個字是因為基輔羅斯公國成立時,只有佔據烏克蘭北部.
算是整個公國的南境邊界,所以是邊緣人.
可是這個邊緣可是因為比北方富裕,才引得瓦良格人南下.
他們是被搶的,可不是因為不願加入強盜.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慎.中野 Posted - 03/17/2017 : 20:04:31
這很大程度是因為俄羅斯到現在還是太冷農業自然條件差吧。

例如馬漢講海權歷史的時候也有提到,英國跟荷蘭國內條件差,只能出海靠貿易賺錢。
以中國來說就像山西商人是類似案例,山西農業條件差,當地人只能外出經商賺錢。

商人四處跑見多識廣,自然會受到周邊影響。
就算現代也是農村才有閉鎖條件。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dasha Posted - 03/17/2017 : 16:24:11
俄羅斯偏重商業稅,其實也與那些遊牧民族留下的影響有關,遊牧民族也不耕田......而且莫斯科本身也接近波羅的海到黑海陸路的陸地部分中點,實際上收商業稅很方便,除非你乾脆不經過俄羅斯北段.
而彼得大帝的興起,其實還與印度附近的局勢有關,當時歐洲小冰期,禦寒衣物好賣,印度羊毛成為重要商品,而這時波斯改朝換代期間,東西遭到夾攻,通過波斯的老絲路出問題,從阿富汗往中亞繞裡海北邊最後到波羅的海商路反而興起,羊毛路讓沙皇賺錢,卻也在後來吸引英法進軍印度......
相對於大部分局勢都是自己內部問題造成的中國,俄羅斯這種一堆事情都受週邊國家影響的國家,屬於依附性政體與依附性文化,也是很有趣.
cwchang2100 Posted - 03/17/2017 : 09:46:35
俄國不太能跟中國比,因為俄國還有很多遊牧民族,而且在彼得大帝之前,根本也不算是一個強國.
後來的制度反而有點向當時的西歐取經.整個演化的過程和中國或是西方,差距都是很大的.

研究俄國反而要慢慢一代一代的推,因為從莫斯科公國開始,
俄國的疆域,民族組成,經濟規模,西化程度,都是一變再變.
不是一個靜態的內外在環境.

同樣上溯一兩千年的話,俄國可能還只是一個小村子...

這種新興的大帝國,受外來制度的影響很大,制度上不見得是自我演化出來的.
只是跟四周的既有強國取經,留下對當時政權方便有利的制度.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dasha Posted - 03/17/2017 : 09:18:15
稅制問題細講下去其實還很多,因為不同國家有很大差異,小弟想到這個其實是在比較明清與俄羅斯的差異.
中國與俄羅斯都是內陸土地大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罕見三個有強大"河軍"的國家,第三個是美國,南北戰爭帶來的.但相對於強調土地稅人頭稅的中國,俄羅斯沙皇對關稅這類商稅的依賴程度之高,威尼斯這種城市國家不算,與法德英這類大國的國王相比,也是遠遠超過,也就是有大量土地的俄羅斯,甚至包含有大量可耕地的烏克蘭在內的時期,沙皇還是拿不到多少土地稅與人頭稅,即使俄羅斯歷史上土地稅人頭稅大概也沒有少收過......
這問題出在俄羅斯的歷史,俄羅斯政府源自替拜占庭服役的軍隊,當時地中海航運被伊斯蘭教截斷,加上中世紀暖期開始,北歐與俄羅斯比現在暖和得多,好走,因此維京人除了從直布羅陀進地中海與伊斯蘭教徒開幹以外,也有另一批從波羅的海上岸,縱貫俄羅斯境內,走河路到黑海與拜占庭貿易.
然後這批整天縱貫俄羅斯的商人,就與斯拉夫民族合作甚至混血,在主要商路上組成商陸保安隊,四周居民肯加入的就出錢收買當部下,不加入堅持搶劫的就叫他們邊荒人(烏克蘭這字的涵義),基輔公國就這樣逐漸誕生,可以說是大傭兵集團構成的國家.
由於俄羅斯的形成是商人與商人雇傭兵的混合體,而且是合則來不合則殺,當兵力多到一定程度就把一堆部下派出去到外地屯駐開闢新據點,當地人民土地隨你使用,但商稅歸我大公/沙皇管,這使得俄羅斯的體制呈現極端的上下關係,一切權力集中在沙皇身上,但中央政府拿的只有商旅貿易這些相關收入,土地人頭之類對地方政府很重要,中央卻只拿吃剩的......
於是,相對於片板不許出海也不在乎的明清,俄羅斯歷史很重要的主調,就是找暖水港,因為這是沙皇與政府的主要財源......
cwchang2100 Posted - 03/17/2017 : 08:23:4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其實剛剛才想到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稅制多半以人頭稅土地稅為主力,至少秦代開始到清代為止,只有像蒙古人這種包稅或五胡亂華好幾個政權剛建立時只能靠搶劫的算例外;但西方的話,至少從希臘開始,甚至可能連古波斯帝國都有,土地稅人頭稅偏向地方稅,中央稅偏重商稅,甚至有1914年沙皇收入70%靠關稅的說法.
這種稅制差異,在很多方面,使得西方的皇帝國王大公之類,特別重視貿易與財團,相對不重視人民,對於政府組織與歷史進展,都留下很多影響.



這種影響可能剛好是倒過來的.

西方自古就有很重比例的海洋貿易(地中海),
所以一國的君主只要有錢,就可以建立強大的武力,
就算本國農業歉收之類的,也可以從跟外地的貿易中獲得糧食等必需品.所以會鼓勵商業.
像是羅馬的富豪,可以養軍隊,可以影響政治,這都是自古就開始習以為常.

中國自古就是內陸型國家,一個國家農業搞不好,
縱使是春秋戰國,也很難透過貿易,獲得足夠的糧食和物資.
因為邊界的關係還有陸運也很難低成本運輸大量的物資. (有時還有跨第三國運輸的問題)
祗能靠本國的農業發展,所以很重視農業,相對抑制不那麼重視生產的商業.
王權建立在重農的基礎上.商業一直被社會壓制.大商人很少能影響政治.

這兩種不同的環境和體制才影響了稅制的不同.
(就是海運和陸運的差別)
並不是因為稅才影響要重視哪一方面.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dasha Posted - 03/17/2017 : 07:55:39
其實剛剛才想到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稅制多半以人頭稅土地稅為主力,至少秦代開始到清代為止,只有像蒙古人這種包稅或五胡亂華好幾個政權剛建立時只能靠搶劫的算例外;但西方的話,至少從希臘開始,甚至可能連古波斯帝國都有,土地稅人頭稅偏向地方稅,中央稅偏重商稅,甚至有1914年沙皇收入70%靠關稅的說法.
這種稅制差異,在很多方面,使得西方的皇帝國王大公之類,特別重視貿易與財團,相對不重視人民,對於政府組織與歷史進展,都留下很多影響.
dasha Posted - 03/11/2017 : 09:58:25
二戰之後同樣是在美國發美元與開放市場,因而獲得經濟成長契機的國家中,也有好幾種發展,菲律賓這種搞內亂不搞生產的先不說,成功的國家也有些不同的搞法.
在美國支援下重新建立貨幣秩序的國家中,義大利與日本是傾向於高通膨與高速成長的做法,西德與台灣則是偏向低通膨的國家.台灣會低通膨政策,應該與內戰期間高通膨搞掉政權有關,西德也是有威瑪共和時期的高通膨苦果,對於通膨有畏懼.

高通膨會造成物價快速成長,即使你薪水跟著膨脹可以減低相關的抱怨,不過一般人覺得一包米5kg從119增到159,或是同樣價格5kg變成3kg,還是有怨言;但對經濟官員而言,通膨可以讓本國貨幣計算名目經濟成長率(不扣除通膨的數字)好看,而且家電汽車PC甚至手機這些東西,價格成長通常沒有通膨率那麼高,甚至像電視,日本早期的電視每台20萬日圓,現在也是有這價位的,但月薪已經從幾千日圓增為幾十萬日圓......因此換成人均汽車數人均電視數之類數據,高通膨還是有可能讓民生經濟數據變得好看.
相對於一般人喜歡通縮,某些意義上,通膨或許比較好.
dasha Posted - 03/02/2017 : 06:00:01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就有跨國借貸啊,但統一帝國後就被慢慢消滅了,歐洲碰到政治領袖賴賬還可以逃到他國,中國就真的沒辦法......
歐洲很多政權早期沒有現代意義的稅款,而是以其他物資或力役代替.
kmleu Posted - 03/01/2017 : 18:17:21
想請教各位借錢這事,小弟讀書不多讀得也慢,有錯煩請更正,以下引用世界金融史一書,若台灣學者出版過此類書籍還請告知,
電腦打字剪下貼上小弟還行,就別建議小弟去看學術或研討會論文集這類耗眼力又沒錢拿的苦工,老眼昏花外加生活壓力,力不從心啊.....
1."在英國乃至歐洲的歷史上,契約是約束領主,農奴乃至國王的根本制度,整個歐洲之所以還存在,靠的就是契約,誓言不能違背的
此處所提契約訂定與實踐可否視為與猶太基督文明傳承有關,如造物主與亞當夏娃,摩西十誡與猶太人?
2."英國國王並沒有的稅賦收入只靠出粗土地和貴族捐贈維持生計,非但如此,英國王室在地方沒有派駐官吏,也沒有常備軍,每遇戰爭,就需要臨時召集傭兵"
不說別的(如王室或國王開銷),就說支付軍費這項除了強行徵稅,要籌錢,就借唄,對比中華地區歷朝歷代,記憶中好像沒那麼窩囊的帝王,還請站上行家指點
借貸總會立契約也需要配套才能借到錢(能滿足國內外銀行家與債主的利潤與風險,幫忙籌錢的銀行家,願意借錢的債主們....),
個人認為借貸,信用與信託算是資本市場活動的基礎,現代資本市場活動花樣更多,歐洲皇室的借貸活動是否算是種資本市場原型呢?
這類國家級甚至跨國級的資本活動,何時才出現在中華地區呢?
dasha Posted - 02/24/2017 : 07:41:25
今天改講一堆社會的東西.
封建時代,社會上下流動緩慢,基本上只有靠女人,戰功,與宗教組織內部升遷,即使貧民在這方面也是遠不如貴族,不過還沒有完全堵住.
但是,大航海時代藉由海外通商搶劫,出現富可敵國的可能性,社會階級除了血緣階級以外,出現新的財富階級.不過靠財富改變地位也不是簡單的事情,16世紀上半西班牙葡萄牙人剛打開美洲帝國的金庫,或17世紀西班牙語其他國家打仗打最兇時,可以合法搶西班牙那些運金船之類時代,算是比較容易一舉致富的時代,其他時代要這樣做的難度,還是很高.
而股份公司,期貨之類,就提供了一個比較大的門,即使股東只能分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財富,而且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當這些股票期貨與奢侈品的炒作展開,財富的意義跟著開始分化,原本財富就是只有儲存在手邊或特定庫房(銀行)的才算,除了利用信用狀之類讓存款準備率低於100%的銀行機構以外,你的資產總值與市值現金量等等,都是同一個數值.
但預期會進來的期貨,即使現在不是你的財富,但很快就會是;股票只是幾張紙,但大家願意相信你未來賺錢的願景,用很多錢去換這幾張紙,就可以讓你有更多資金可用;而當市面上總是以些人信任你,不會所有人都一次來要求你兌現,你就可以拿他們的錢進行各種作業,把1元當10元用......這種東西衍生到後來,甚至像2008年發生次貸風暴的那些衍生性金融商品一樣,別人的債甚至可以轉換成你的資產,1元到這時已經是當上千元在用了,當然等到信心一消失,那就......

但是,這都是要有閒錢以及懂得投資的人,才有辦法做,而且21世紀的現代可以網路下單,18世紀,甚至到20世紀初期,你只有到大城市才能接觸到這類投資體系,還要有一定知識才能懂這些,而義務教育這種東西普及,就算西歐也要到19世紀,其他地方更不用講,這門還是不怎麼寬.
比較要命的是,這時出現另一種翻身的方法,法國大革命......從19世紀起,翻轉階級的方式,如果不想搞投資賺錢,那搞大革命也可以,然後就逐漸形成偏投資的資本主義路線,以及偏政治的革命路線.而且19世紀有限國家的民主,也是資產階級民主,換句話說,賺錢同時有機會靠非革命方式享受政權與社會流動,不能賺錢的就是搞革命,這種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後來以共產主義為大宗,法西斯為小宗)對立的劇本,大概就一路演到20世紀中期.

20世紀前半,一次大戰讓資本主義破產,各種類型社會主義興起,以英美法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碰到這些問題,開始逐步改善體制,變成現代的美式社會,讓新馬克斯主義頭痛的晚期資本主義.
晚期資本主義基本上是全民民主與國民教育普及的社會,所以知識階級與政權取得的門開得更大,雖然還是資產階級比較容易取得政權,但有些範例同樣也能激勵人心,讓大家相信有為者亦若是,不用革命照樣能享受政權,比方地方宮廟人士長期擔任議員,沒錢買房的教師當選議員,妓女與脫衣舞女星成為國會議員之類......支持共產主義暴力革命的中低階層人士,就遭到明顯分化.
但是,有沒有錢這件事情,還是梗在那,那要怎麼辦?美國提出的解答,就是本來只提供企業的貸款,配合分期付款機制,開放給絕大多數人民,窮人只要他想要,貸款後照樣可以進入最高級的餐廳吃飯,照樣可以買名牌汽車,過去時代常常要累積2~3代財富才買得起的房屋與土地,利用綁定你未來20年固定約20~50%(各國法規環境不同)收入的方式,想買就有機會,甚至可以藉此讓貧民也進行房屋炒作,與大資產階級只有數字上的差異,沒有行為上的區別.
雖然許多社會主義分子指責貸款與分期付款是一種假的打破社會階級,只是一種虛幻的夢,實際上更加深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奴隸及被奴隸關係,但至少對戰後嬰兒潮世代,甚至是稍晚的石油危機世代來說,這是一個沒有階級的世代.
而且,不管是不是向未來借財富,共產主義的政府干預,與資本主義的社會福利加貸款制度,實驗到1980年代,很明顯的,資本主義能餵飽更多人,更能提高均富與社會總體財富,共產主義天堂比資本主義地獄還像地獄,共產主義只能帶著一堆左派陪葬.
而就因為沒有階級,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積極研究經濟學要改變貧富不均問題,結論卻走向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政府干預路線的那些左派,也跟著墮落,這年頭左派不再像100年前那樣,是帶領社會進步的菁英,反而更多是一問三不知的藝文分子,只是自以為是菁英,拿著18~19世紀老黃曆來講21世紀......

只是,累積了幾個世代的貸款,這種向未來借財富的行為,開始走到盡頭,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日益增高,接下來錢要怎樣繼續改變社會?問題蠻大的.
dasha Posted - 02/22/2017 : 07:22:01
19世紀前半,英國靠工業革命大量生產低價物資的成果,建立了全球貿易網,奠定以英鎊為首一堆規格,後半就開始以規格制定者身份,享受其他新興國家低價勞工的勞動成果,英國過去的投資現在以各種利潤利息方是匯回英國,因此即使在20世紀初期,美國與德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英國,但英國地位仍未衰退,因為利息就夠英國維持富裕.
結束這一切的,是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多國大戰帶來的經濟影響過度低估,巨大戰爭消耗讓英國解除金本位導致的鈔票濫發,即使這樣錢還是不夠用導致大量出售海外投資甚至貸款,工業生產設備與勞動力的大量喪失,戰爭結束後這些因素回頭衝擊,英國的時代,就此結束.
本來有資格取代英國的,是戰爭中提供最多物資與貸款的美國,但上次講過19世紀美元的亂象,即使聯準會成立就是要解決這些亂象,但美元的信用也不會那麼快建立,因此兩次大戰之間,基本上就是過渡期,金銀本位制變得曖昧,美元興起,但歐洲大國鈔票仍有一定信用的多頭馬車時代.
美國投資德國,德國拿美國投資的美元當賠款,英法等國再拿賠款償還積欠美國債務的迴圈展開,美元實質上就是由美英法德保證購買力的貨幣,接著只等布雷頓森林體系發佈,確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率,以美元代替黃金成為各國的貨幣準備,美元的時代就正式來臨.
不過,美元與黃金採固定兌換率的結果,就讓某些國家可以藉此玩匯率戰,雖然在1950~1970年之間,美元的購買力讓美國可以享受非共產國家的全球物資,但相對的本國製造業就被德國日本之類用匯率政策壓低成本的廠商打敗,美國步上英國後塵,成為金融業大國......
......又不是沒有前例,所以美國1980年代召開廣場協議,強迫大家陪美國一起提供國際準備貨幣,日元的購買力突然大增,國家就泡沫化了.

20世紀後半的東西其實蠻多的,全球怎樣因為美國而富裕,共產主義怎樣因為美式貸款體制而破產這些,不太好整理......但相對於前面講這些國際經濟主軸的東西,後面更偏向社會學的東西,下次用另一篇來講吧.
toga Posted - 02/18/2017 : 21:37:13
查2的阮囊羞澀很大部分要歸咎於他在情婦以及族繁不及備載的私生子女身上的揮霍無度∼1666年,也就是所謂查2付不出錢讓艦隊出海,最終導致在隔年被荷蘭人搞個珍珠港式偷襲的那年,光是為了替其最寵愛的情婦卡索曼夫人還債,查2就花了3萬英鎊。

根據記載,卡索曼夫人當時"為國奉公"的標準年收入(這還不包括卡索曼夫人當時惡名昭彰地染指皇家財產行徑所帶來的非法收入∼俄國大使曾經致贈價值高達15萬英鎊的禮物珠寶給查2,結果最後全被卡索曼夫人給私吞;查2曾經送給卡索曼夫人一棟豪宅產業,結果卡索曼夫人將整個豪宅拆除,把多數土地與建材全部變賣,所得款項全部中飽私囊;在1660年至1670年代,卡索曼夫人每年透過賣官鬻爵所得到的黑收入,據說高達15,000英鎊.....):
* 國王直接給予年薪:15,000英鎊
* 關稅抽成:10,000英鎊
* 酒稅抽成:10,000英鎊
* 郵局年收:4,700英鎊
* 酒商執照:3,500英鎊

而在卡索曼夫人榮退之後,查2的新寵情婦凱茹拉夫人的年金,從18,600英鎊一路上漲至40,000英鎊,最後甚至在1681年得到空前絕後的13萬6,000英鎊。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waffe Posted - 02/18/2017 : 21:26:27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大家都知道當時的明朝分內外庫,外褲大家穿,內褲皇帝自己穿不共用,但當時的英國沒有外褲,只有國王的內褲




明朝內帑不共用?萬曆三大佂莫非是向哪個銀行貸的款?神宗時的內帑都快變成預備金了。
dasha Posted - 02/18/2017 : 20:35:32
開始接近尾端了......
現在講講美元早期的笑話吧,一開始獨立戰爭自己印美鈔,說明以西班牙金幣當保證金,所以美元記號就是Spain中間插兩根海克力斯之柱,不過濫印得太過分,要不是法國西班牙甚至荷蘭肯撐,當時就完了......不過比起英國,這些歐洲國家賠得更兇,所以鬧出法國大革命.
等到獨立後,州權聯邦權的鬥爭大家都知道,但搞到連鈔票都要爭,那個麻煩就很大了,統一國家的統一鈔票卻是不同機關自己決定印量?!好吧,繼續搞金銀本位,有權印鈔的銀行要出示自己有多少金幣儲備,才能印多少鈔,結果呢?一開始是要在鐵箱中裝滿金幣,看有幾箱你就能印多少,果然很快就被抓到,鐵箱內裝的是碎玻璃或石頭,頂多意思一下頂部鋪一點金幣......於是,改成用透明容器來裝,然後又出現外層金幣內部碎玻璃的玩法,對這些人如何排列金幣的功夫,只能拜服......

記得最近ptt有人問,為何美國興起時,歐洲不打壓?那時美國單單鈔票就有一大堆狗皮倒灶的事情,鈔票與黃金的交換率只是表面規定,實際上根本兩回事,印象中還有存款準備率要20~30%,但實際上不到2%,其他都是石頭玻璃,所以19世紀末問英法這些國家的人,他們的反應大概與現在對PRC的狀況一樣,這種內部沒有辦法以統一會計標準貨幣標準評估的國家,你知道他們灌多少水嗎?
即使美國真的覺得州權亂搞,有些東西要有全國統一標準的20世紀初期,美元的國際地位還是一個問號,要不是一次大戰歐洲那樣亂花錢,戰後大家都要用美鈔償還對美貸款,等於用英鎊法郎間接支撐美元信用,美元的國際地位還是不行......
冗丙 Posted - 02/18/2017 : 11:55:37
國王出現的財政缺口怎辦,當然就是借錢,然後就砍掉眾債主們當做沒事情發生一般~~~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helldog Posted - 02/18/2017 : 10:55:42
我覺得既然D大提到了17世紀的英國,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17世紀的英國財政制度。
大家都知道當時的明朝分內外庫,外褲大家穿,內褲皇帝自己穿不共用,但當時的英國沒有外褲,只有國王的內褲
理論上下從屁民上到貴族都算是國王的臣民,所以小到官員的薪水,大到公共支出與軍費都由國王負擔,英國政府是沒有自己的財政與金庫的。所以查2每年的收入120萬鎊不是英國政府撥120萬鎊給他花,而是國會允許他收的稅,跟他想辦法搞來的錢(拍賣皇家資產),每年大約能收到120萬鎊,平時就已經不夠用了,打仗時更不夠用,所以英荷海戰與其說是荷蘭海軍強大(其實英國艦隊強於荷蘭),不如說是被財政拖垮,查2已經付不出錢來讓艦隊出海[註],所以在1667年被荷蘭人搞一個珍珠港偷襲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70670971.A.3A5.html。所以別以為國王生活很奢華能一年花光120萬鎊,那是大家一起花光的。

國王出現的財政缺口怎辦,當然就是借錢,為了能借到錢,發展出各種短中長國債等借錢花樣。克倫威爾就是沒這些花樣,所以政權崩了



註:
艦隊出海要額外補給作戰物資,也要付給水手額外的出勤費,遠比停在港口貴很多很多。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helldog Posted - 02/18/2017 : 09:54:11
瞎扯蛋了,台灣又哪些學者因為意識型態故意不看左岸的研究??現在研究先秦的哪個不看左岸新挖出來的證據?這1~20年兩岸學者拋開政治影響,寫的論文比過去客觀多了,你比較一下80年代兩岸關於明鄭時期的研究與現在比一比就知道了,網路上有本左岸80年代明鄭時期研究的研討會論文合集,可以下載看看


左岸北大有個歷史大牛,姓金,我也不講是誰了,在報紙上撰文說現在歷史研究方法流行以文化史,社會學的觀點切入歷史[註],是旁門左道,可恨現在許多
年輕學者隨歐美這樣聞雞起舞,都是錯的,都是錯的,歷史研究還是以政治史才是正途

註:
此類切入觀點是這十幾年來很流行的研究手法,著名的書籍有羅斯寫的《茶葉大盜》,卜正民寫的《維梅爾的帽子》。20年前最流行的研究手法是
像黃仁宇那種大歷史觀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mleu

同意!CW大所言,中國金融史3000年一書作者也寫了世界金融史3000年,同樣是3000年,中國系列寫了上中兩冊世界才寫一冊,這...不太合乎比例原則吧
真要講在地研究,左岸比此地占了不少優勢,但台灣也不該因兩岸競爭而偏廢左岸研究,話語權(解讀權)往往是先講先贏即便先驅理論錯誤百出
拿佛學研究來做比方,印象中佛教在印度滅亡前,日本不似中華地區有許多留學僧前往印度學習,而是透過中國僧人學習佛教,其中很難避免語言轉譯的誤解
但近代講到佛學(不是佛法)研究,日本早已站穩制高點,貨幣金融經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許多衝突的主因之一,不見的是種族或宗教,
倘若中東伊斯蘭地區在世界經濟活動的占比提高些,但不是只靠原油或油元,這世界會不會更好些呢?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dasha Posted - 02/17/2017 : 12:13:51
世界金融史很多東西可以寫,他只是挑了被認為是主軸的東西來寫,不像中國這方面的原始資料不少,整理論述的課本卻不多,所以它變成要寫得很細,可是內容嘛,就比較像小弟這邊這堆憑印象打好大綱,然後丟給學生去校稿的玩意,因此很多地方比較不像正經學術書刊,容易入口好看而已.
kmleu Posted - 02/17/2017 : 09:38:49
同意!CW大所言,中國金融史3000年一書作者也寫了世界金融史3000年,同樣是3000年,中國系列寫了上中兩冊世界才寫一冊,這...不太合乎比例原則吧
真要講在地研究,左岸比此地占了不少優勢,但台灣也不該因兩岸競爭而偏廢左岸研究,話語權(解讀權)往往是先講先贏即便先驅理論錯誤百出
拿佛學研究來做比方,印象中佛教在印度滅亡前,日本不似中華地區有許多留學僧前往印度學習,而是透過中國僧人學習佛教,其中很難避免語言轉譯的誤解
但近代講到佛學(不是佛法)研究,日本早已站穩制高點,貨幣金融經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許多衝突的主因之一,不見的是種族或宗教,
倘若中東伊斯蘭地區在世界經濟活動的占比提高些,但不是只靠原油或油元,這世界會不會更好些呢?
dasha Posted - 02/17/2017 : 06:08:13
無可置疑的,19世紀的英國是全球性帝國,而讓這個一度被視為天涯海角鬼地方的島嶼,成為全球的中心,在海軍與商船隊構成的血管,物資流構成的血液,以及作為心臟的英鎊.
1815年拿破侖戰爭結束後,英國的商業網,是歐洲,至少西半歐洲,加上北美洲與印度,雖然北美殖民地已經獨立,但直到1914年的累計,美國約一半的投資與商貿往來對象,是英國,因此英國輸入印度與北美洲的原料,加工成品輸往歐洲市場,再把歐洲市場的若干東西運送到印度與北美,藉此創造的商業利益,則供養舉世無雙的艦隊,以及中短期戰爭足以產生重大效果的高素質小規模職業陸軍.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英帝國的擴張,是以英國本身的力量,但實際上,英國是以印度的士兵,歐美印以及更多地區的財富物資,加上維也納體系各國的合作,進行全球擴張,因此像中國或東南亞都有感覺,發生事情通常都不是只有英國作怪,比方英法聯軍還配合俄羅斯動作,法國吃越南時英國就吃緬甸,整個歐洲的軍力與政治力量,加上幾乎是全世界財富供養的高價艦隊,打得其他國家毫無還手之力.
而維持這個帝國體系運作的,就是英鎊.
雖然金錢很早就影響甚至決定國力,但要到英鎊這樣調度全世界力量為我所用,甚至推動壓倒性先進武器研發的,還是第一個.

不過,十九世紀的貨幣,依然要以貴金屬為發行準備,即使英國有能力調動大量物資,在必要時以物易物或交換貴金屬,同時讓英國可以考慮維持較低的存款準備率,但這還是有限度,不像中國過去那種情況,或現代美國的狀況,可以大幅度濫發貨幣.
要命的是,過去已經有些帝國的經驗顯示,當帝國貨幣擴張速度比不上領土擴張速度,就會開始造成通縮,壓抑帝國商業機構的成長動能,甚至進一步讓帝國萎縮崩潰,一如貧血的人.英帝國的全球化,同時帶來全球性的英鎊需求壓力.
因此,推動英鎊前進的,除了工業與商業,還有更精緻的金融手段外,另一個重點,就是金銀礦的開發,比方加州金礦或南非金礦,在輪船與火車等全新交通工具的協助下,大規模開發,現在這些金礦一年的產量,已經可以超過古埃及三千年甚至西班牙一百年的發掘總量,而這些貴金屬又有很大一部分透過英國的商業網,保持在英國相關體系的控制下,讓英鎊的發行量可以隨著帝國的全球化而增加.
雖然整個十九世紀的全球化,略有通縮趨勢,但因為全新貴金屬礦源與英國商業體系持續支撐英鎊,十九世紀的通縮始終沒有像伊斯蘭帝國那樣惡化,英國帶領的西歐終於擴展到全球各地.

只是,相對於在歐洲維持千餘年的貴族體系,英國從革命時代起逐步建立的資產階級民主體系,從金錢的角度來講,就是英鎊體系,到20世紀初期,就面臨危機.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