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英國脫歐 國際局勢外來如何走?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bb50123b Posted - 06/24/2016 : 15:36:13
公投結果
http://www.bbc.com/news/politics/eu_referendum/results
脫歐派以51.9%勝出 投票率約7成
這結果有點超出意料 各大賭盤跟市場 都是看好留歐派
導致現在國際市場大地震

接下來要看英國要怎麼處理蘇格蘭及北愛蘭的問題
聯合王國之名能否繼續長存?

精神諸力,即為 產生士氣之泉源,而士氣是精神諸力總和之表現。-Carl Von Clausewitz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文章~MAS Posted - 10/10/2016 : 17:02:0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今年最後第二隻黑天鵝終於要爆掉了~~

-------------------------------------
英國脫了 意大利也要脫 火藥桶隨時要炸開花
http://house.cnyes.com/global/news/3552238.do
意大利公投預計將在10月份進行。倫齊要求就該國政治體系改革發起全民公投,旨在結束意大利政局不穩的局面。倫齊已經承諾,如公投失敗,其願意辭職。

市場認為,意大利公投是今年歐洲政壇的最大風險點,殺傷力或超過英國退歐公投。如果意大利公投決定退出歐元區,將在短時間內引發歐元區全面崩潰,可能引發史上最嚴重的經濟沖擊,對歐元造成沉重打擊。

ps:歐豬五國(英語:PIIGS),亦作黑豬五國或五小豬國,是某些國際債券分析者、學者[誰?]和國際經濟界媒體等對歐洲聯盟五個相對較弱的經濟體的貶稱。這個稱呼涵蓋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愛爾蘭(Ireland)、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特別指各國的主權債券市場。「歐豬五國」這個稱呼頗為侮辱性,因此普遍受到財經界忌諱。「歐豬五國」最初稱為「歐豬四國」("PIGS"),其中" I "指義大利,後來加入了愛爾蘭。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脫歐要本錢的

MAS ~mutually assured survival 互相保證的生存
玖羽 Posted - 10/04/2016 : 14:11:08
英國首相宣佈最遲于明年3月底啟動“脫歐”程式

英國廣播公司稱,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表示將於2017年3月底之前正式啟動脫歐進程。

梅正式確認了執行“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的時間點,該條款規定了為期兩年的脫歐進程。她同時承諾將于下一次女王在議會發表講話的時候施行“大廢除法案”,這將推翻英國加入歐盟的法案,歐共體法將從英國法令全書中被刪除。

英國議會在1972年通過歐共體法,該法規定當英國議會決議與歐盟法律之間發生衝突時,將以歐盟法律為准。

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採訪時,梅表示廢除法案將標誌著“英國再度成為主權獨立國家的第一階段”,“這意味著權力重歸英國民選政府,同時意味著歐盟法律效力在英國的終結”。

英國保守黨主席帕特里克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早間節目採訪時表示,此舉表明保守黨對啟動脫歐進程是認真的,但他同時表示相關談判不會公開進行。

此外,據新華社報導,特雷莎•梅強調,英國脫離歐盟不會是“突然和單一的撤退”,英國將繼續與歐盟保持密切關係。

今年6月,英國通過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根據《里斯本條約》,如果英國確認要脫離歐盟,英國政府將提出申請,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歐洲理事會應在兩年內與英國就“脫歐”後的關係通過談判達成協議。

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6_10_04_376153.shtml

---------------------------
Justu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quibus nulla nisi in armis relinquitur opes.
當人們需要戰爭的時候,戰爭是正義的;當不拿起武器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
——提圖斯·李維,《羅馬史》,IX,1
冗丙 Posted - 09/26/2016 : 09:46:14
今年最後第二隻黑天鵝終於要爆掉了~~

-------------------------------------
英國脫了 意大利也要脫 火藥桶隨時要炸開花
http://house.cnyes.com/global/news/3552238.do
意大利公投預計將在10月份進行。倫齊要求就該國政治體系改革發起全民公投,旨在結束意大利政局不穩的局面。倫齊已經承諾,如公投失敗,其願意辭職。

市場認為,意大利公投是今年歐洲政壇的最大風險點,殺傷力或超過英國退歐公投。如果意大利公投決定退出歐元區,將在短時間內引發歐元區全面崩潰,可能引發史上最嚴重的經濟沖擊,對歐元造成沉重打擊。

ps:歐豬五國(英語:PIIGS),亦作黑豬五國或五小豬國,是某些國際債券分析者、學者[誰?]和國際經濟界媒體等對歐洲聯盟五個相對較弱的經濟體的貶稱。這個稱呼涵蓋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愛爾蘭(Ireland)、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特別指各國的主權債券市場。「歐豬五國」這個稱呼頗為侮辱性,因此普遍受到財經界忌諱。「歐豬五國」最初稱為「歐豬四國」("PIGS"),其中" I "指義大利,後來加入了愛爾蘭。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玖羽 Posted - 09/20/2016 : 19:41:11
陽光下的潰爛:揭秘德國第一大產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UzMDUwMQ==&mid=2651604333&idx=2&sn=b725981bfb0642d1f11951f9db0011b4&scene=1&srcid=09191Wt4NyJGTJXBMz4E5K7v#wechat_redirect

1、比德國汽車業還要龐大的產業

很少有人會想到,德國最大的產業是社會救助產業——從業人員 200 萬,相當於德國汽車業、建築業、採礦業、鋼鐵業、漁業、飛機製造業及能源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總和。

德國最大的企業不是大眾或者賓士,也不是西門子或者拜耳,而是一家名為明愛會的天主教救助組織,旗下雇員總數超過 50 萬人。其主要競爭對手新教的社會福利會,雇員總數超過 45 萬人。

德國最大的幾個慈善企業擁有 10 萬個“分支機搆” —— 這相當於德國所有肉鋪、麵包店、藥店和加油站數量的總和。

據估算,德國救助產業每年總產值為 1100 - 1400 億歐元。這其中,個人和機構每年捐贈大約為 100 億歐元,來自保險業的有 200 億歐元,其餘都來自財政撥款。德國政府稅收的 1/5 流向了救助產業。

2、救助機構的目標是增加“顧客”

為了避免政府機構的官僚主義和低效率,德國政府把福利救助工作大量外包給私營機構去做,包括各類救助協會、慈善基金和私人救助企業,儘量避免政府機關直接去做。

但是,現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在這裡就表現出來了。看上去很合理甚至必不可少的制度規定,卻產生了預想不到的不良後果。

既然公民或者福利救助是憲法權利,那麼,政府就不能為救助資金設定一個上限,而是只要有符合條件的福利需求,就應該儘量滿足。可想而知,這樣一來,救助機構增加收入的主要辦法就是增加“顧客”,也就是找到盡可能符合救助條件的人,找到一個,就可以去找政府要一份錢。

於是,各種救助機構像下網捕魚那樣在各地搜尋。他們反復巡視社區,走遍每一條街道,耐心地尋找、發掘甚至培育下一個救助對象,把他們變成自己的顧客。

一位德國市長抱怨說:很多不識字的人來提交教育方面的救助申請,申請書中卻充滿了教育專家才懂的專業詞彙。統計表明,德國 95% 的人至少有一次成為救助機構的顧客。

3、荒誕的失業經濟

兩德統一初期,東德地區失業問題嚴重。德國政府成立了許多就業機構,幫助失業者找工作。多年以後,統一帶來的失業問題早已不復存在,但眾多就業機構卻延續下來,並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失業經濟”——靠幫助失業者找工作,甚至人為創造出只為解決失業的工作崗位,以獲得來自政府的收入。

一位失業者,先是被就業公司指派了一個“工作”:觀察一種受保護鳥類,四個人一組,只是觀察,其他什麼都不幹。

失業者覺得這比呆在家裡還無聊,公司給他換了個“工作”:在圖書館裡抄寫一本關於腓特烈大帝的書。他拒絕了之後被安排到一間辦公室裡。八個月之內他的工作內容是:接了兩個電話、取了幾次郵件、把車開去加油兩次。這樣他還被稱讚工作勤奮。

又例如,在一個屬於紅十字會的衣物申領點,28 個婦女被就業公司分配到了這裡,工作是清洗、縫補、歸類人們捐贈來的衣物。但幾乎沒人來申領這些衣物。

一個月後,卡車送來下一批捐贈衣物,同時把上一批整理好的衣物拉走,處理成碎布賣掉。28 位婦女工作的唯一意義就是讓紅十字會因為解決了就業問題而從政府那裡得到補貼。

很多失業者因為救濟金足夠生活而拒絕工作,另一方面就業機構也更需要失業者。

失業者是他們的顧客。

如果失業者大量消失,他們就將失去顧客,減少收入。

4、批量製造“殘疾人”

衛生專家驚訝地發現,按照統計資料,1994 年 - 2010 年,德國的殘疾人數量增長了一倍。

德國人的身體當然沒有退化,只不過,符合殘疾人定義的人大幅增加了。許許多多的健康人被救助機構鑒定為殘疾人。目的當然人所共知。

救助機構針對兒童的工作尤其驚人。他們主要和下層階級家庭的孩子打交道,並非常樂於在這些孩子中發現殘疾和學習障礙者。這可是“優質客戶”。

兒童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事實上,經過學校、家長、孩子的共同努力,絕大多數問題和困難都會消失或解決。但很多下層階級家庭卻會輕易放棄,允許救助機構從此把孩子歸為殘疾人或學習障礙者。

這樣做的結果是,救助機構得到了一個長期客戶,可孩子卻被貼上了終身的標籤。他們將很難進入正常學校接受教育——救助機構的特殊學校在等著他們,成年後,他們也很難進入正常勞動力市場。

一個深受此害的人將這些救助機構怒斥為“慈善黑手黨”。

5、花不完的錢,蓋不完的樓

在工作人員的努力開拓市場之下,救助機構的收入節節攀升。按規定,這些錢不能流入私人腰包,只能繼續用於救助業。

於是,面對著花不完的錢,救助機構年年都要興建新大樓、購置新設備、招聘更多的人員。更多的人加入救助業,努力工作,然後會發現、培育更多的救助對象,從政府那裡得到更多的收入,然後興建更多的大樓,招聘更多的人員……

救助產業一片興旺。按就業人數計算,德國救助產業在過去 15 年的發展速度是德國整體經濟發展速度的 7 倍。

一些德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 40% 都交給了各種救助機構,以至於這些地方的公共設施和道路的維護資金嚴重匱乏。德國原本歐洲一流的公共設施正因為資金不足而逐漸敗壞。

重要的是,雖然救助產業高速擴張,消耗了大量資金,製造出越來越多的社會難題,但這一切都是依法進行的,其間並無大規模違法亂紀之事。這個巨大產業完全符合德國的法律法規。

德國福利社會制度堪稱“眼鏡蛇效應”的典範,他們大力獎勵那些原本想要消滅的事情。

(眼鏡蛇效應:印度人一度飽受眼鏡蛇肆虐的痛苦。為此,英國總督頒佈了一項法令:向當局提交一條死蛇可以獲得一盧比的獎勵。於是印度人開始大規模飼養眼鏡蛇,換取英國政府的獎勵,而蛇災卻完全沒有得到緩解。經濟學界將這一現象稱為“眼鏡蛇效應”。)

6、難民是不可多得的好題材

在這個背景下看德國的難民問題,就會恍然大悟。

表面上看起來,德國人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制約,愚蠢地發善心,魯莽地接受了大量難民,給自己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但從德國救助機構的情況來看,情況很可能是,難民問題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題材。難民則是救助機構的“優質客戶”。

各家救助機構爭先恐後地緊緊抓住難民這個不容浪費的好題材,精耕細作,深入開發,實現道義和資金的雙豐收。

默克爾政府無力對抗,只能順應這種強大的潮流。而且,別看難民按月從德國政府那裡領取豐厚補貼,但真正的大頭收入落到了誰手裡,那還用問嗎?

7、德國議會最大黨是“救助黨”

但是即使大家都知道福利制度弊端嚴重,這個問題也不可能解決。

直接從業人員 200 萬,加上家屬和上下游產業,德國至少有數百萬乃至上千萬人直接間接靠福利制度謀生賺錢。他們可不是軟弱渙散的救助對象,他們是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都有選票,有能力且有意願影響政策。

投票制度下,這種人數上的優勢,足以確保任何試圖削減福利制度的政策都難以通過,任何想要和救助產業為難的政治家都會很快下臺。

政客在政府和救助機構之間“旋轉”,名利雙收。內政部長卸任後,轉而擔任紅十字會主席;議會黨團主席下臺後,成為工人慈善聯合會主席。一位資深議員,先是出任政府家庭委員會主席。之後離開議會,在福利機構中專門負責政治方面的工作。過了幾年,機會合適,又回到議會重新成為議員。

直接在社會救助企業中兼任高層職位的議員,占議員總數的 35%。比例比執政黨還要高。

實際上可以說,德國議會中的最大黨是“救助黨”。

所以救助業不但是德國規模最大的行業,還是政治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行業。德國上下根本沒有能與之抗衡的力量。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8、精明的錯誤

錯誤的公共政策如果是基於人們的愚蠢,雖然可能造成很大損失,但畢竟還有希望。人是會學習的動物。當他們不再愚蠢時,那些錯誤就會被調整和改正。

可是,如果錯誤的公共政策建立在人們精明的基礎上,那就真的是無計可施束手無策了。人們越善於學習,越精明、越能幹,這些錯誤就越堅固越難以撼動。

歷史上很多盛極一時文明的衰落,其實都源於此。

(文章來源:羅輯思維)

---------------------------
Justu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quibus nulla nisi in armis relinquitur opes.
當人們需要戰爭的時候,戰爭是正義的;當不拿起武器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
——提圖斯·李維,《羅馬史》,IX,1
冗丙 Posted - 08/24/2016 : 09:26:49
英國脫歐公投後 英國8月製造業出口上升至二年高點
http://news.cnyes.com/news/id/2167456
週二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 6 月英國脫歐公投之後,英國製造業出口訂單卻明顯上升,這顯示該公投的意外結果,使得英鎊大幅貶值,支撐了海外需求。
8 月出口訂單相對指數為 - 6,7 月為 - 22。該相對指數係反應出口訂單上升的廠商與出口訂單下降廠商的差距。

--------------------------------------------------------------------------------
這就跟服貿與貨貿一樣,簽了之後有的產業會笑有的產業會哭,端看簽約者的智慧與思慮~~~
脫歐導致英鎊大跌10%後,歐洲人跑去買爆英國,而出口也因幣值貶值而大幅增加~~~~
個人甚至認為此次脫歐只有[金融服務業]會受創,工商業會大好;箇中原因是歐盟市場只會衰敗而不會持平甚至恢復成長,各國只好各憑本事往海外出口產品,而且那些國家可沒有歐盟那一堆囉嗦的條款與全球最嚴格的安全檢驗~~~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冗丙 Posted - 08/23/2016 : 09:29:47
玖羽兄
貼文不發表意見與評論其實違反版規,要貼請去新聞區貼,朱雲漢是台大政治系的教授~~
1.任何一個國家都有M型化的趨勢,這避免不了只能試圖調和。
2.為何不明言歐盟被[梅]特勒給控制住,英國一直不爽。
3.貨幣政策可以反歐盟逆向操作(要付點錢)但是移民政策卻不行......這點根本說不過去~~
4.人民本來就是盲從,再加上媒體激化導致前人的努力付諸流水~~~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玖羽 Posted - 08/23/2016 : 01:45:05
朱雲漢:歐洲的夢魘才剛開始

儘管從奧巴馬到默克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到美聯儲主席,從索羅斯到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投票前夕都異口同聲警示英國“脫歐”的嚴峻後果。但這些西方社會主流精英已經徹底失去了基層民眾的信任,再多的理性說服與柔情呼喚,都勸阻不了心意已決的“疑歐”選民。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之後,許多西方主流媒體評論都責怪那些支援脫歐的選民不理性,認為他們根本不理解脫歐議題的複雜性,僅僅是被民粹派政治人物誤導。看來,歐美社會主流精英真的與基層民眾脫節太久,他們事前無法預見公投的結果,事後仍無法理解“疑歐”選民的心思。

英國脫歐公投給予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一次重擊,這個右派思潮在上世紀90年代席捲全球,成為加速全球化與區域整合的指導思想。歷史的逆轉經常以極具諷刺的形式出現。英國是孕育新自由主義的發源地,三十多年之後卻是由英國民眾首先發難阻擋經濟一體化趨勢,柴契爾夫人若是地下有知,一定難以瞑目。

有三層因素激發英國民眾選擇脫歐。淺層因素是歐洲的長期經濟衰退,難民與非法移民問題侵門踏戶,以及“伊斯蘭國”恐怖主義分子趁機而入;中層因素是歐盟體制設計的先天缺陷,以及過去十年成員國擴張過於快速;而深層因素則是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利益與風險分配極度不均,讓所有歐洲國家都面臨社會裂解不斷加深的危機。

其結果是,一個英國分裂成兩個社會。一半的人擁抱歐洲一體化,另一半的人未享其利卻先蒙其害。在倫敦金融區上班的專業人士,享有優越的待遇與分紅,可以盡情享受倫敦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與異國美食,並充分利用歐洲一體化帶來的便捷與商機。

眾多中低層白領勞工卻被不斷飆漲的高物價與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他們被排擠到距離市中心一個半小時車程距離的遠郊,每天要搭乘又慢、又舊、常發生事故、票價又不斷飆漲的火車,上下班的交通支出平均高達上班族月薪的17%。幾條鐵路都是在柴契爾時代全面民營化,私營鐵路公司只想拉高投資回報率,完全無心于更新設備或確保軌道安全。

歐盟作為超主權管轄體制的一場巨型制度實驗,本來就成敗難料。歐盟架構為成員提供單一市場、統一貨幣、勞工自由移動、基本人權規範、生產與消費環節以及環保領域的大量統一立法,但是財稅權、金融監管,以及各類執法權仍歸各國所有。將傳統主權國家的職能進行這樣的分割,並無先例可循。

1991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Treaty on European Union,亦即“歐洲聯盟條約”)簽署之初,僅適用於共同體十二個原始會員國,其中德、法、英、荷四國為歐盟初期運作的成功奠定基石。這四國經濟體系健全,工資水準差距不大,有深厚的法治傳統,不需要強大的外部約束,即可自覺維持財政紀律與金融秩序。只有體質較弱的西班牙與葡萄牙需要西歐拉抬與布魯塞爾的督促。

2002年歐元上路,兩年內就在國際貨幣體系內坐穩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的寶座。歐盟實驗初期的成功,讓歐州政治領袖對於體制設計過於自信。

從2005年開始,歐盟快速擴張,吸納了大量的南歐與東歐國家。但是,多數新會員國的勞動生產力水準與西歐差距懸殊、財政紀律不佳、金融監管鬆弛。在歐元幣值信用與歐洲央行隱性擔保的大傘掩護下,這些國家一度享受到借貸成本大幅降低,投資遊資大量湧入的甜頭。結果是消費信用急速擴張,資產泡沫加速膨脹。等到次貸危機爆發,金融海嘯降臨,體制設計的缺陷就暴露無遺。

歐債危機激化了成員國之間,以及各國內部的矛盾。期待債務減免的南歐與堅持維護債權的西歐之間衝突不斷。經濟長期衰退也讓歐盟財政紀律規範難以執行,生硬追求財政平衡,反而導致經濟收縮變本加厲。尤其在被迫進行財政緊縮的國家,反歐與脫歐的聲浪節節升高。

會員國之間,生產力成長速度始終存在嚴重落差,導致歐洲內部結構性經濟失衡問題愈來愈嚴重。德國產業競爭力一枝獨秀,長期獨享巨額貿易順差,撐高了歐元的匯率,卻嚴重壓縮其他國家的潛在成長率。在全球經濟放緩之際,柏林仍一直堅持實施保守財政政策,更不斷加大歐元地區通貨緊縮壓力。

在各國失業率普遍攀高之際,東歐移民不再受到西歐歡迎;當北非與中東難民大量湧現時,開放邊境政策更飽受質疑;最後,一連串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更讓反移民的情緒瀕臨失控。

英國脫歐意味著過去三十多年全球化的進行方向與遊戲規則都將被迫修正,弱勢群體的需求必須得到更好的照顧。在大西洋彼岸,特朗普的排外主張與孤立主義傾向已經讓西歐國家膽顫心驚;在英倫海峽對岸,長期高舉脫歐大旗的法國國民陣線躍躍欲試;在不少中歐與南歐國家,“脫歐”勢力也蠢蠢欲動,歐洲的夢魘正要開始。

歐洲要擔心的還不僅僅是歐盟可能解體的夢魘。隨著歐洲原住人口不斷老化與萎縮,而穆斯林裔居民人口數卻快速成長,帶來層出不窮的歐洲世俗化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融合難題,讓人開始擔心,歐洲文明本身的存續都可能成為問題。

http://www.guancha.cn/ZhuYunHan/2016_08_23_372122.shtml

---------------------------
Justu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quibus nulla nisi in armis relinquitur opes.
當人們需要戰爭的時候,戰爭是正義的;當不拿起武器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
——提圖斯·李維,《羅馬史》,IX,1
dasha Posted - 08/19/2016 : 07:01:50
附帶一點,昨晚在撲浪上看到有人轉貼,現在已經有代書服務用機器人,而且功能旁及大部分律師業務,但因為是軟體,所以只能擺在電腦內運作,沒辦法穿西裝打領帶人模人樣的上法庭替自己的當事人辯護而已......
法官再不警覺,推動禁止機器人從事法律業務的立法,只怕他們自己真的很快就會被機器人取代,而且會比機器人士兵上戰場還早--因為機器人士兵除了戰鬥相關模組以外,還必須安裝完整的法律人套裝軟體,比功能簡單得多的機器人法官更難搞.
冗丙 Posted - 08/18/2016 : 10:31:26
澳洲央行總裁不是發難怪老美不升息,導致全球央行在怎模撒錢都沒效嗎??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玖羽 Posted - 08/18/2016 : 09:17:13
歐洲企業急速衰落:比脫歐更大的危機

來源:經濟學人

曾經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歐洲企業如今陷入持續衰退,不能只怪經濟的整體下滑。如何重振旗鼓?回顧銳意進取的八十年代,歐洲內部的積極整合、海外推進策略和向投資者負責的心態或許能給當下帶來啟示。如果持續的疲軟讓歐洲選擇愈發孤立的保護主義政策,那將是比英國脫歐更大的危機。

英國決定脫歐令人憂心,但歐洲商業整體面臨的問題比這更嚴重。歷經十年的停滯後,歐洲企業的全球影響力急劇下降。它們在全球企業排名榜上的下滑慘不忍睹,這在脫歐的市場重挫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在全球最有價值的50家企業榜單上,歐洲在2006年時佔據了17家,如今則只剩7家——不僅遠落後於美國企業的31家,甚至已經被中國的8家超越。歐洲企業家、投資者和政府必須警醒了。

歐洲企業有過黃金時代:世紀之交的歐洲公司和美國企業正面競爭並瓜分世界,部分是因為日本一度咄咄逼人的跨國公司當時正陷入全線潰退。後幾年中,以上市公司盈利水準和市值衡量,歐洲的影響力比美國上升更多,並在金融危機前夕達到頂峰。如今情況已經大為不同:前50名中僅存的七家歐洲企業有三家來自瑞士,百威英博啤酒集團(AB InBev)還是一家恰好選擇了在比利時上市的巴西公司。多數傳統的重量級領軍企業現已淪落為中量級的專業公司,規模往往比大西洋彼岸的競爭對手小得多。

歐洲和美國經濟規模相近,但歐洲500強公司的總市值只有美國500強公司的一半,總利潤只有其50%至65%。情形原本不該如此。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曾出現了重振歐洲公司的新理念,行業私有化及公司向投資者負責的趨勢興起。當時歐洲有決心和動力創造出走向世界的“泛歐企業”,這在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有了令人振奮的效果。一直到2000年,歐洲都還主導著移動技術,與矽谷並駕齊驅。問題出在哪裡?增長緩慢的歐洲經濟和強勢的美元顯然帶來了落差,但還有另外四個因素解釋了歐洲企業的衰落。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企業的疲軟還隱含著更大的風險:這可能最終導致防禦性保護主義,讓歐洲將自身與外部世界隔絕開來。

http://pit.ifeng.com/a/20160817/49791527_0.shtml

---------------------------
Justu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quibus nulla nisi in armis relinquitur opes.
當人們需要戰爭的時候,戰爭是正義的;當不拿起武器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
——提圖斯·李維,《羅馬史》,IX,1
dasha Posted - 08/17/2016 : 22:02:47
其實機器人不太會做的事情還蠻多的,或者是要做到的話,那個機器人與大家原先預期的差很多,比方把人從病床上弄起來的機器人,那個長相不像人類而像按摩椅......
所以講到機器人取代人類,比較常接觸的理工科反而不怕,不常接觸的文法商才需要擔心,搞不好在Stage 4的自動駕駛車可以銷售前,能自動判案的機器人法官就可以取代一堆恐龍了......
LUMBER Posted - 08/16/2016 : 11:43:47
工作機目前勞工在做的,主要就是小故障排除,比如小零件卡在料件軌道口上.
這些工作機的送料過程不是像大怒神,就是像雲霄飛車.
這些事情確實是機器人沒辦法去做的,人類雖然會用機械化的方式處理,但是飛到軌道以外的材料就只能靠人手搜尋.....這些掉到空壓機跟電腦裡面的料件都不是機器人能找的.

現在環境要讓機器人能取代勞工,還不是可以預期的.
街道能夠制式化讓自動機器在街上跑再說吧,那可能是都市更新才有辦法的事.
冗丙 Posted - 08/16/2016 : 11:05:51
別搞混問題主軸,德國甚至西歐需要低端勞工嗎??而且還是連德文都不懂的難民~~
工業4.0的精華是工業與人才留在國內,加速產品外銷與小眾化般的快打部隊式的生產,簡而言之機器人是人類的補助工具~~

看到這裡,很多人又會問:那麼,農民會被機器人搶走飯碗嗎?至少就目前來說,大可不必擔心,機器人的農業應用範圍還比較狹窄。此外,就算機器人大規模引進農業種植區域,屆時又會誕生新的工作崗位:機器人操作員、機器人監控員等。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不會被機器人淘汰。
http://technews.tw/2016/08/13/agriculture-swagbot/

所以梅大嬸他要的是敘利亞的高級知識分子來當中底層的勞工,不是其他80%[ 有錢跑出來 ]卻對德國無益的難民~~~
在下說的很...狠~~~是沒錯!!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sx56840 Posted - 08/16/2016 : 07:53: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白河子

這世間哪來這麼多機器人做不來的事情……在不久的將來連性愛都能取代人類了(老婆都不見得推的倒了,機器人沒這問題)
而且機器人做不來的事情給人類來做也大多是養成教育成本高昂的轉業,多數底層一樣負擔不起……



我的認知內,有兩種事不適合機器人做,一種是機器人做不到的事,另一種是用機器人來做太浪費錢的事
白河子 Posted - 08/16/2016 : 06:18:15
這世間哪來這麼多機器人做不來的事情……在不久的將來連性愛都能取代人類了(老婆都不見得推的倒了,機器人沒這問題)
而且機器人做不來的事情給人類來做也大多是養成教育成本高昂的轉業,多數底層一樣負擔不起……

dasha Posted - 08/16/2016 : 06:11:5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白河子

所以在下才認為不久的未來是勞工和機器人拼CP值的時代
過勞爆肝可能還能有基本工資,不願意就直接零收入……



拼CP值勞工一定輸,機器人單位時間做得就比人快,又可以幾乎不休息,更糟的是Pepper在日本使用結果,它比那些會摸魚跑去找帥哥美女聊天的工讀生還更懂得盡心向客人推銷......
人要與機器人拼競爭力,要找機器人不會去做的事.
白河子 Posted - 08/16/2016 : 05:57:40
所以在下才認為不久的未來是勞工和機器人拼CP值的時代
過勞爆肝可能還能有基本工資,不願意就直接零收入……
dasha Posted - 08/16/2016 : 05:40:20
自動化與機器人高速進展大概是這兩年的事情,但這是現在主要國際企業投資的方向,對企業來說,進度以季在算,企業人事單位其實已經準備在接下來幾年陸續減少人員聘用......
玖羽 Posted - 08/15/2016 : 16:54:34
我覺得人要分清「未來」和「現在」
自動化取得某些進展和可以馬上就不要廉價勞動力是兩碼事

---------------------------
Justu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quibus nulla nisi in armis relinquitur opes.
當人們需要戰爭的時候,戰爭是正義的;當不拿起武器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
——提圖斯·李維,《羅馬史》,IX,1
冗丙 Posted - 08/15/2016 : 11:24:16
您確定嗎??
此舉違反工業4.0的精神呦,現在機器人降價的速度比[狸]電池還要誇張,全歐洲只有梅大嬸在博取美名而已,這個政策東歐早就反叛中歐奧地利也開打~~~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玖羽 Posted - 08/15/2016 : 01:42:02
quote:
我倒不覺得是文化問題,是拳頭問題﹗
以前是怎樣用拳頭的,把綠教半關起來,強制他們做奴工,女人不許帶來,外出是受管制的,資訊更是受管制的。基本上是一種名為勞工的奴隸狀態。


你什麼時候產生了他們現在不是奴工的錯覺?
歐洲發達國家一定要大量引進低端移民且現在出了這麼大的問題都不鬆口,就是為了奴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882556
Meow Demi
我在屠宰場實習時見過,乾淨整潔的分解車間裡戴著耳機聽著音樂切肉的全是德國工人,在屠宰流水線上汗流浹背浴血劈豬的都是東歐來的屠夫,在臭氣沖天的地下室處理豬大小腸內糞便的都是黑人……全部黑人……這簡直就是社會民族階層寫照。如果沒有引進這些東歐人和非洲人,那麼德國人也得幹這些髒活累活;如果引進的是比他們工作能力更強、更掌握經濟命脈的民族,那麼他們就都要去劈豬和處理內臟。不要問我為什麼沒有阿拉伯人,因為這是宰豬場……但我去過垃圾回收處理站,手工分揀流水線上幹活的都是土耳其人……


「貧富差距被假托為宗教隔閡」正確但可以補充,應該說,貧富差距和宗教隔閡都真實存在,只不過宗教隔閡是最大的矛盾,因此貧富差距問題就在這個點上爆發出來

---------------------------
Justu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quibus nulla nisi in armis relinquitur opes.
當人們需要戰爭的時候,戰爭是正義的;當不拿起武器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
——提圖斯·李維,《羅馬史》,IX,1
曹公孟德 Posted - 08/14/2016 : 22:42:10
我倒不覺得是文化問題,是拳頭問題﹗
以前是怎樣用拳頭的,把綠教半關起來,強制他們做奴工,女人不許帶來,外出是受管制的,資訊更是受管制的。基本上是一種名為勞工的奴隸狀態。

dasha Posted - 08/14/2016 : 21:35:21
實際問題就是西方對外的文化同化能力日益低落......尤其在伊斯蘭教世界逐漸類似宗教改革時期歐洲那樣宗教對立尖銳化的時候,要去同化這些人在很多狀況下都日益困難.
另外就是貧富差距被假托為宗教隔閡的狀況,同樣會激化宗教對立,這時只看宗教是無法解決病根的.
玖羽 Posted - 08/14/2016 : 20:43:47
這個法國人竟然想這樣拯救巴黎,西方的文化自信哪裡去了?

2015年1月,法國的政治諷刺雜誌《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 )遭遇恐怖襲擊,有11人在該刊辦公室或附近區域被殺害。這件事發生後不久,法國知名政治學者皮耶•馬農(PierreManent )開始撰寫《法國的形勢》(Situationde la France)一書。這是一本關於伊斯蘭教和法國社會的著作,于當年10月1日出版發行,六周後,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State )有牽連的恐怖分子在巴黎及周邊地區發起系列攻擊,殺死130人,並造成100多人重傷。在那之後,恐怖襲擊在歐洲和美國都越來越頻繁地出現,現在回過頭去看馬農的這本書,裡面雖然不乏聳動性的觀點,但其有感於法國現狀的深思依然值得仔細研讀。

馬農在他的書中直言不諱地說,面對法國規模龐大卻基本上未同化於西方主流社會的穆斯林人群,法國的知識精英們竟然遲遲未能判斷出這一社會群體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他寫道:當我們的一些公民以如此肆無忌憚和死不甘休的方式拿起武器對準我們的時候,這意味著不僅法國、法國政府以及法國的政治體制已經失去了凝聚和定向投放國家力量的能力,就連法國人也失去了這種能力。馬農堅持認為,指望法國的穆斯林接受自由價值並承認一個世俗國家所具有的各種好處,那不啻是在自欺欺人。

馬農說,居住在歐洲的穆斯林拒絕改變自己,法國政教分離的社會氛圍或歐洲其他形式的世俗主義根本未能軟化這些歐洲穆斯林,也沒能起到讓其“現代化”的作用。馬農在書中寫道:伊斯蘭教的各種清規戒律正在更深入、更強有力地滲入到歐洲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去,對他們的生活管得更寬了,控制得更嚴了;而法國的非穆斯林世俗主義者卻一直未能重視這個問題,或者騙自己說這根本不是問題,除非歐洲的白人種族主義者把這個問題尖銳地炒作出來。馬農說,法國的穆斯林其實沒有理由改變他們自己,因為他們從未被要求改變自己。

馬農認為,歐洲的麻煩之處在於,經過了啟蒙主義薰陶、具有自由思想的歐洲人在對自身進行定義時已幾乎拋棄了所有標籤,在歐洲,一種占絕對優勢的觀點傾向於認為,這裡是一個本地居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點的地方,歐洲至多也只能算作一種“文化”存在。在馬農看來,一個社會之所能夠成為有別於其他社會的聚落,能夠成為一個令外來者或感到舒適或心生抗拒的地方,就在於其獨特的風俗習慣和道德習俗,但盛行於歐洲的當代自由主義卻把個人主權無限放大,它不接受一個人被其自身之外的任何因素所定義。既然如此,就算法國或歐洲其他國家的決策當局要求歐洲的穆斯林成為歐洲人的一部分,穆斯林又該向哪些“歐洲人”看齊呢?在這種缺乏明確模仿物件的局面下,歐洲穆斯林選擇原汁原味地保留自己的既有風俗習慣似乎也無可指責。

馬農的結論是,法國及其政府現在既沒有道德權威也沒有具體操作能力來促使法國的伊斯蘭教進行現代化,而且現在即使法國政府著手這方面的工作,恐怕也為時已晚。馬農認為,若想亡羊補牢,首先需要採取一些防禦性措施。法國政府必須明確宣佈,它有權阻止法國的穆斯林組織依靠海外資金生存,有權繼續禁止一夫多妻的做法,有義務捍衛表達個人觀點的自由,有權宣佈穿黑色罩袍為非法。政府必須明確宣佈,把臉遮蓋起來的做法是對人與人和諧共處的冒犯。

但馬農認為,光只是這樣還不夠,法國社會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將穆斯林社區納入到法國的公共生活中去。如果法國的穆斯林還把自己視作是法國公民,而非僅僅是來西方討生活的寄居者,他們必須產生一種有股力量正催促其融入法國社會的感覺。馬農說,要達成這種局面,必須伴隨有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強勢回歸,這個國家必須存在一股強烈的自我認同感。或許英國脫歐就是對馬農這一驚人構想的具體實踐?

但馬農所提構想的“驚人”之處遠不止於此。他說,法國人不僅必須再度開始明白他們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公民,他們還必須接受歐洲大陸的“基督教烙印”。在如何對待法國穆斯林的問題上,法國必須首先明確自己的天主教特點;法國天主教會必須扮演起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調停人”角色。當然,人們大可將馬農的這些構想視為不切實際的東西,畢竟法國現在早已不是一個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國家,對於基督教的信條和戒律,法國知識界和政界的領袖人物大都抱著不是敵視便是冷漠的態度,但人們至少應該深思的一點是,連皮耶•馬農這樣一位法國政治學界的重要人物都開始摒棄自由主義和文化多元主義這些西方社會的統治價值觀,轉而將解決法國穆斯林問題的希望寄託于回歸天主教傳統上,可見西方社會的文化自信目前已跌落至何種程度。

馬農認為,正是因為自由主義在當代歐洲的氾濫,才導致伊斯蘭極端主義傾向在歐洲愈演愈烈。然而在西方的主流思想看來,正是自由主義的勃興,直接促成了西方在近代的崛起。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退休教授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在其著作《資本主義的平等:不是資本或制度,而是想法讓世界富了起來》中說,近代的西歐之所以發生工業革命和“財富大爆炸”,不是因為資本積累或者法治,而是因為自由和平等,歸根到底,是因為自由主義。她說,如果是因為前兩者的話,工業革命應該最先發生在中國才對,因為直至西元1500年甚至1700年,中國都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中國古代的自由貿易和法治,也遠比當時小國林立、關稅繁苛的君主專制歐洲要廣泛得多。

西方社會的普遍觀點認為,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如果有可能,人都是渴望擺脫束縛、追求個人自由的。但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穆斯林社區的現狀,似乎卻與這種被西方人視為常識的看法相矛盾。然而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對人類社會未來發展之路的探索中,西方社會目前依然走在世界的最前頭。西方現在遇到的困惑和挫敗,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社會可能遲早也會遇到。有鑑於此,即使是對馬農上述構想深不以為然的人,也應對他的嚴肅思索抱一份理解和尊重。

華爾街日報 編譯|劉罡

---------------------------
Justu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quibus nulla nisi in armis relinquitur opes.
當人們需要戰爭的時候,戰爭是正義的;當不拿起武器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
——提圖斯·李維,《羅馬史》,IX,1
冗丙 Posted - 08/03/2016 : 10:51:03
她還沒進入狀況,等遭受到金融圈的逆襲就知道脫歐之後沒有歐盟與老美的加持,就只能跟老習眉來眼去~~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