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O P I C R E V I E W |
gera |
Posted - 06/27/2024 : 22:40:50 換欄討論.
前欄: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11768&whichpage=17 |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
damau |
Posted - 04/29/2025 : 23:41:13 所以説現有M101,M114這種老炮最好做法是待在有屋頂的陣地中,彈藥也擺陣地中,打完幾發後除非必要或戰火漸歇,不收放拖走,人員(或和彈藥)直接轉到下一陣地,但要拉下進出口的僞裝網,以免被廉價無人機攻擊.但前題是國軍要拿到一定數量39或52倍徑自走炮. |
小毛 |
Posted - 04/29/2025 : 17:07:28 所以射程70公里的155mm L52 + 新式彈藥 以及 70KM射程的MLRS才能提高戰場生存性是吧? 小毛建議組建岸防砲兵,採用127mm L64砲管,引進李奧納多的火山彈藥或是BAE的HVP彈藥,新型彈藥可以打擊移動目標,對海對地兩相宜。甚至對空?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gera |
Posted - 04/29/2025 : 16:56:54 .....如果真要講"不對稱",那無人機目前的確是一種不對稱.
無人機目前可算是烏軍最重要的武器,其前線需求每個月約20萬架,而烏克蘭本土產能2025年可以到300萬架.
而烏軍與俄軍都大量使用無人機,這包括光纖無人機.
這重塑了戰場的型態,這導致前線的無人區增加到5-7km的寬度,換言之,fpv火力取代了傳統的機步槍,迫砲,乃至於戰車砲機砲鍊砲等各種射程低於5-7km的火力. 電戰反制有一定效果,這也導致光纖無人機使用的增加.
*更深層來說,m101這種老式火砲最大射程只有11km,這已經無法在前線茍活. 120迫砲勉強還能依托工事與環境. 射程14km的m114也是如此. 而即便射程能上看30km的m777,其牽引砲收放列耗時,也是損失慘重. 砲兵這裡只是提一下,詳細此前就放在其它欄講過.
換言之,最前沿的警戒陣地與第一線構成防務,而火力的設置,以fpv為主. 而像120迫這種,會更往後放,也就是說,離敵前線,差不多有15km深. 這讓迫砲的火力,釘在我方警戒陣地前方,而不是往敵前線方向深入.
而本月俄軍的幾次攻勢都被阻擋,都是在無人區就遭fpv的火力所挫敗.
:上面是前言. 在台灣島上是不可能有5-7km的無人區,但如果真形成對峙,3-4km也是有的. 不過不預期形成這種對峙,因為在此之前,必然有一方會先失敗.
而台灣如果普遍的運用無人機的話,以百萬架為單位. 那麼直接狙擊登陸軍即可,不論是兩棲或三棲登陸,或是大舉漁船步兵民兵等等.
反過來說,如果台灣保守化,不思進取. 而登陸軍攜帶大量無人機登陸台灣,那麼國軍的m1a2t,m60a3改,獵豹雲豹等傳統形態的裝步營是無法支撐太久的. 而靠步兵打城鎮游擊戰,也只是再拖一些時間.
因此,國軍必須做總體的變革,但絕大多數人都必須向烏克蘭那樣被徹底挨打,才會順應局勢與潮流,被逼著改變才會改變. 總之, 聯兵營底下成立無人機連,分為偵監排,攻擊排與(電戰)反制排. 聯兵營原本的營部,支援連,火力連,戰車連/機步連的編制不變. 這種做法是讓陸軍成立無人機兵科,然後獨立化. 先在每個聯兵營配置與運用,先習慣如何使用無人機作戰,以及陸軍整體作戰要如何使用無人機.
其次是, 在步兵後備旅的每一個營中,先成立一個無人機排. 讓這些步營有操作,使用運用無人機攻擊的能力. 這樣他們防守就不是單純看海,而是能隨著發現敵軍的情況下就直接使用無人機攻擊. 雖然威力不大,但直接迎擊敵軍的兩棲載具,直昇機,漁船有相當大的好處. 那怕無法阻止也能使被攻擊的載具失能化.
|
cph0516 |
Posted - 04/18/2025 : 08:59:24 先用光籤無人機.擊毀這些車輛就好 網路上有飛行影片 看起來蠻清晰的 |
小毛 |
Posted - 04/17/2025 : 17:23:05 重點是旁邊那一堆天線,以後的車輛都要這樣塞一堆反無人機的天線嗎?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015056 才不管撕破臉 俄軍納編「瓦格納馬車」推出升級版防地雷載具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amazon373 |
Posted - 04/16/2025 : 18:52:14 https://youtu.be/AhhQ3e8Re1k?si=WA1FeO_NldQSCTx_,這是柴靜作的節目,訪問到在二毛方服務的華夏子民,他們中有幾位是服務於無人機隊的,就擺這了,從訪談中感覺即便是無人機隊,也是不少問題的 |
小毛 |
Posted - 04/03/2025 : 20:08:30 紅雀三改成五旋翼了.....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000829
一代比一代更精進! 紅雀二型、三型無人機樣貌大不同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cph0516 |
Posted - 04/01/2025 : 19:14:17 APKWS射程短.只能當輔助使用
在重點設施周邊部屬 防禦.攔截.遠程無人機遲遲來臨
真的要主動防禦 還是要派飛機上天空 螺旋槳飛機+APKWS 就可以達到這個攔截要求 |
小毛 |
Posted - 04/01/2025 : 17:20:49 CB90突擊艇也要裝魚雷? 瑞典人的峽灣戰法.......
https://www.armyrecognition.com/news/navy-news/2025/sweden-tests-torpedo-47-on-combat-boat-90-highlighting-mobile-littoral-warfare-capability Sweden Tests Torpedo 47 on Combat Boat 90 Highlighting Mobile Littoral Warfare Capability.
烏克蘭也想要無人艇塞魚雷了.... https://www.armyrecognition.com/news/navy-news/2025/ukraine-affirms-naval-drone-expertise-with-katran-autonomous-multifunctional-platform-armed-with-torpedoes Ukraine Affirms Naval Drone Expertise with Katran Autonomous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 Armed with Torpedoes.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MistOfWar |
Posted - 03/31/2025 : 15:15:36 美國也在研究155或127mm炮用的攔擊彈。 而且義大利76mm DART 彈打無人機, 或天兵系統的35mm AHEAD彈打無人機, 已經實現很久了。 所以炮彈打無人機, 沒有理論上的困難。
問題比較在於, 這些方案大多比較適合海軍(76mm或127mm炮不用額外購買了), 而陸軍大多已經退役35mm或40mm防炮了。
無人機的威脅如果提早20年, 如果各國陸軍還大量保有35mm或40mm防炮, 我覺得就不必討論, 必然是炮彈的CP值較高。 問題各國陸軍現在處於很尷尬的情況, 就是35mm或40mm這種”真正的防炮“早退光了, 現在要重新搞新炮, 價格不便宜。
而且無人機的威脅, 也還沒真的具體化, 各國未來是要配備1000架無人機, 一萬架, 十萬架, 還是百萬架?? 威脅數量若突破一個數值, 可能還是需要老老實實搞防炮/雷射這些”單次攔截“中能高CP值的方案(就是不計算整體系統購買價格, 只計算單次攔截成本), 現在沒人肯定未來一定是十萬架次或百萬架次等級的無人機攻擊規模。
現在各國若是預想戰場上只會出現8000架無人機, 那當然造個一萬枚雷射火箭, 看起來會比搞幾百個新自走防炮來得划算。 |
小毛 |
Posted - 03/30/2025 : 22:42:23 不知道這一門沒有自動裝彈自走砲要十億台幣以上是怎樣推算的... 自走砲中的貴族 PzH 2000: $20 million 兩千萬美金 台幣約六億吧 K9 $11.32 million 一千一百萬美金 台幣三到四億吧
Caesar: $4.26 million 四百多萬美金 台幣不到一億五千萬
這三款都是射控帶砲的現代化高級155自走砲
https://en.defence-ua.com/industries/how_much_a_modern_155_mm_spg_gun_costs_now_examples_of_the_german_pzh2000_korean_k9_and_french_caesar-6251.html How Much a Modern 155-Mm SPG Gun Costs Now: Examples of the German Pzh2000, Korean K9 And French Caesar And the general "price list" with prices for modern self-propelled guns looks as follows:
PzH 2000: $20 million
K9 Thunder: $11.32 million
Caesar: $4.26 million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oneeast00 |
Posted - 03/30/2025 : 22:04:59 在下始終想不通一件事 陸戰領域一堆文青高喊 <飛彈/FPV萬能> 非要把陸戰砲追殺光... 怎麼到了防空領域就是死活"非砲不可"?? 空中目標不是比陸上小兵/RPG更值錢??
為什麼文青們就是不願比照陸戰辦理. 發揮 <飛彈/FPV萬能>的精神來看待防空呢??  雙重標準 or 精深分裂嘛...
換個角度講 美國人有熱衷於復活防砲嗎?? 阿美力咖的腦子有蠢到在骨董裝備上一條路走到死嗎??
人家老美才沒有"美國時間"打砲...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37531


燒XX億天價買一門高砲...還要買x萬USD一顆的精確砲彈?? 那...為什麼不乾脆1發4萬USD有找的APKWS直接收工??...


一堆網友的天價高砲還只是紙上談兵的大問號效益 APKWS已經在烏克蘭和紅海上大殺四方.立下一堆戰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0NM1uDCvb4

|
oneeast00 |
Posted - 03/30/2025 : 21:54:4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不考慮五寸砲防空?在紅海有不錯的實積.有專用的對空彈藥,像是紅外線近發引信,無線電近發引信...
當家要知米貴.. 遊戲世界外記得要看帳單
76快砲10億台票一門...
5"艦砲... 2019年印度買 Mk45 是10億美刀買13門.. 折合一門 5"Mk45 艦砲 要23億台票(2019) (還不含雷達)
https://www.defensedaily.com/state-department-approves-1-billion-sale-13-mk-45-naval-guns/international/
就算拿掉自動裝彈機. 電腦轉砲的<5"砲>恐怕也是>10億NT的黃金貴族
砲永遠不是便宜玩意..越大根越天價...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台灣可以自製105mm L52砲管, 這生產能力離127mm L64很遠嗎? 以開發黑熊的105mm低後座力砲塔實績
少拿"國造"兩字來逃避現實了 ...國造也是要...付帳單
使用現役105戰車砲(起碼砲彈通用)的獵砲105砲塔一座已經要1.7億台票... 上述也沒有自動裝填. 還只是光學瞄準..
猜猜換成從未生產的12X砲+搭配雷達..是要翻幾十倍??
quote: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93289
國防部軍備局原允諾明年與中科院共同投入3億元科研基金, 打造105公厘輪型戰車D3原型車。
據了解,有關D3樣車研製金源, 由中科院動支自有基金1.7億元負責上半部(砲塔), 軍備局動支生產作業基金1.2億元負責下半部(車身), 總額約2.9億元來研製籌建D3樣車
|
小毛 |
Posted - 03/30/2025 : 21:21:04 台灣可以自製105mm L52砲管, 這生產能力離127mm L64很遠嗎? 以開發黑熊的105mm低後座力砲塔實績,整合光學射控雷射測距等等,127彈藥的近發引信和殺傷半徑,就算人力裝填10秒一發,打慢速無人機會很難嗎?更何況對地對海對空還能一砲通用,其實是濱海作戰指揮部最需要的岸防火力.陸基反艦飛彈車的飛彈兵打光飛彈就只能當步槍兵用,不如也編到岸防自走砲陣地提供後續的打擊火力...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ki1 |
Posted - 03/30/2025 : 21:14:09 印度人看了報價單後,把5"砲採購案取消,繼續用OTO-76... (10億美元/13門,每門25億新台幣以上) https://theprint.in/defence/navy-to-scrap-plans-to-procure-guns-from-us-considering-make-in-india-route-now/706730/ |
小毛 |
Posted - 03/30/2025 : 21:13:56 如果明確化替代對象,兩種30鏈砲其實都要使用.... M230可以作為.50機槍的替代品,多了裝藥和可程式化引信的升級選項 MK44作為20機砲的升級選項,威力射程都有強化,可程式化引信也是升級選項...
像是台灣可以開發一款共用的車長用遙控武器站,可以用M230鏈砲 MK44可以當步戰車的主砲,或是塞到105砲塔當同軸副砲
但是不要想用M230去替代MK44,性能差太多....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teamgod311 |
Posted - 03/30/2025 : 21:12:14 感謝K大的分享,看來防砲攔截效率又要下修...怪不得美國急著要研究雷射和微波車... 防砲車真的是迴光返照XD
所以目前是無人機的攻防戰,矛與盾的大對決,就看誰有創意,誰有資本燒, 用創意造就短暫的優勢,或是乾脆用數量壓過對方,很顯然烏俄兩國都做不到一決勝負, 已經變成打泥巴戰,有什麼打什麼,高科技放一邊睡(挖鼻),雙方都在拚土造+鐵工廠大量生產, 變回以前戰爭,戰爭就是拚數量淹死對方,WW2小鬍子畫家最知道,尤其雙方不在乎基層生命時最可怕, 簡單粗暴的數量衝擊交織出火花,比拚到另一方耗盡最後一滴血淚而落幕。 |
ryan2181 |
Posted - 03/30/2025 : 21:11:1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至於裝甲兵嫌獵豹高,前面早就說過裝甲兵和步兵的恩怨和歸屬問題,其實把獵豹歸屬還給步兵就解決一半問題,只是搶預算還是無解, 即便今年獵豹D3真的降低到標準,我可以大膽預測,裝甲兵還是會找其他理由去擋,強推延壽M60和加購M1A2T,甚至M10布克來取代M41D, 和海軍嫌4530一樣,噸位不是問題,問題是海軍不想要科科院的產品,有機會買舶來品,那怕是被動雷達和超大噸位耗油,只要外國貨都放寬標準(雙標), 有過季的奧迪車,你還想開裕隆車嗎?當然買過季奧迪也爽開,徵兵和士氣提升一定是外國貨來的好用,誰不愛木須龍(愛慕虛榮XD)。
裕隆(廣義)的話,Veryca在市區開起來比奧迪舒服許多(特別是電動版) 形象的話,兩人座,一半露天版本的Zinger也遠比Audi讓人印象深刻 --- 不限品牌的話,吸菸塔或油電牛頭牌怎麼看都比Audi更香, 特別是不想回去上課/要看維修帳單的話 (徵兵的話,耳聞義務役義務辦理無核銷零件採購安裝行之有年, 奧迪在這方面怎麼看都不利於士氣?) === 這樣看來,生命週期成本概念的欠缺或許是國軍的最大問題之一? (或許還是其他討論串提及文化衝突的案例展示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12207&whichpage=4) 買了高檔貨卻難以養護的話,實際績效怎麼看都不會好到哪去
同屬VAG....同事的實例是顧凱燕比顧A3便宜...
======================== 筆書照肝膽 狂俠亦溫文 "黑色槍騎兵聽令:前方的都是敵人"

Secretary General of IMFS(International Military Fans Society)
銀河系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
小毛 |
Posted - 03/30/2025 : 20:50:38 不考慮五寸砲防空?在紅海有不錯的實積.有專用的對空彈藥,像是紅外線近發引信,無線電近發引信...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ki1 |
Posted - 03/30/2025 : 20:47:4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至於裝甲兵嫌獵豹高,前面早就說過裝甲兵和步兵的恩怨和歸屬問題,其實把獵豹歸屬還給步兵就解決一半問題,只是搶預算還是無解, 即便今年獵豹D3真的降低到標準,我可以大膽預測,裝甲兵還是會找其他理由去擋,強推延壽M60和加購M1A2T,甚至M10布克來取代M41D, 和海軍嫌4530一樣,噸位不是問題,問題是海軍不想要科科院的產品,有機會買舶來品,那怕是被動雷達和超大噸位耗油,只要外國貨都放寬標準(雙標), 有過季的奧迪車,你還想開裕隆車嗎?當然買過季奧迪也爽開,徵兵和士氣提升一定是外國貨來的好用,誰不愛木須龍(愛慕虛榮XD)。
裕隆(廣義)的話,Veryca在市區開起來比奧迪舒服許多(特別是電動版) 形象的話,兩人座,一半露天版本的Zinger也遠比Audi讓人印象深刻 --- 不限品牌的話,吸菸塔或油電牛頭牌怎麼看都比Audi更香, 特別是不想回去上課/要看維修帳單的話 (徵兵的話,耳聞義務役義務辦理無核銷零件採購安裝行之有年, 奧迪在這方面怎麼看都不利於士氣?) === 這樣看來,生命週期成本概念的欠缺或許是國軍的最大問題之一? (或許還是其他討論串提及文化衝突的案例展示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12207&whichpage=4) 買了高檔貨卻難以養護的話,實際績效怎麼看都不會好到哪去 |
ki1 |
Posted - 03/30/2025 : 19:59:0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era
:我就想知道,國軍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在淡水河兩岸佈署35/40快砲,把這條天然可以用來進攻台北市的識別航道封起來. 使用影像識別導引也並非沒有缺點,它會更依賴天然的地型與一定的高度與穩定的飛行,這使得它飛往最終目標時,可以用刺針或NASAMS,或是用35/40快砲攔截. 在過去,是空軍防砲部隊在劍潭山的35天兵陣地做最後一道攔截.
稍加前瞻的話: 1.俄軍近日將低速無人機飛行高度調整至2000m以上後,35/40快砲效果大不如前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42569584.A.777.html (且價格高昂卻用途有限) 2.以NASAMS/刺針攔截大量這類目標不可持續 (除非只為特定重要目標服務,但低速無人機難以即時辨認其真實目標-可以繞來繞去) 3.以雷射導引火箭在烏克蘭防空實績,類似或放大版本或許射程足夠外,成本夠低 (除70mm外,類似導引裝置亦可開發117mm版本利用工六/雷霆2K MK15火箭) 4.日後隨各種火砲資訊化程度提高,或許可直接用各種105/155榴防空 |
dasha |
Posted - 03/30/2025 : 09:34:30 "奮進魔鬼魚"看得到座艙,必要時可以用人在裡面坐著,這玩意就與1861年的奧地利帝國魚雷用發條動力一樣,你真以為這是實用品?這就是個測試用的玩具,類似南韓當年自己搞那個用Mk.48魚雷的海豚系列潛艇,或者說1930年代前半德國不能用真戰車那個時代演習用的帆布戰車一樣,直接拿市面上零件拼裝的東西,測試某些概念而已,別認真分析.
羅馬尼亞與烏克蘭搞這種半潛艇的歷史一百多年,首次戰果發生在清同治年間,雖然說是成熟產品,但也是針對黑海特化的產品,黑海西岸以外其他國家試用這產品後,都覺得魚雷比較好用,包括更早南北戰爭用得很高興的美國,那就不要問21世紀與19世紀會有多大差別,人家那邊就是魚雷會有問題才發展這種半魚雷,其他國家當時也都買過這種東西,然後也都淘汰掉...... 再強調一次,這玩意是魚雷的一種分支,不是魚雷艇/飛彈快艇的一種分支,技術樹先別搞錯.台灣現在的討論其實就是重現人家一百多年前的討論而已,雖然小弟不否認在西部近海有應用價值,但也只有這塊區域有應用價值. |
teamgod311 |
Posted - 03/30/2025 : 00:13:05 目前雲豹2測試的遙控武器站有打無人機,感覺是這項目一直過不去,不然一般項目雲豹1都能過,沒道理卡關卡這麼久... 30鏈砲要用哪個,其實陸軍也在猶豫,用短的要再投資庫存量+技轉編成彈,但可以裝4輪甲車(悍馬/鐵騎等),用長44的只有雲豹可裝, 不過陸戰隊有請XXX研究20機砲防空...估計就是遙控20機砲單管版...陸軍說不定又要省錢買這個XD,拜託不要。 題外話:鐵騎的武器站可以裝50機槍/40榴彈機槍/20機砲(預謀0.0)。
至於能不能邊戰鬥邊防空,目前是交給雲豹 30鏈砲/運兵車 對空瞎打聊勝於無,戰車防空是友軍都被幹掉,自己最後掙扎手段,拚刺刀的意味, 反正誰發現誰先打(車長用望遠鏡+耳朵),發現目標請射手用射控瞄準,射控輔助打的到 慢速 多軸 無人機,自殺競速機因該還在努力(雲豹2因該是這卡關)... 什麼雷達發現,戰管指揮防空只是瞎扯蛋,根本沒有雷達...更沒有聯合防空,各自交戰自保, 何況無人機這麼小台會被一般雷達車給濾除,所以配置無人機專用搜索雷達是當務之急,還有電子干擾也要每台車當標配, 目前對付無人機只有各單位自求多福,和古早敵機臨空一樣,不是就地掩護就是原地對空射擊拚運氣亂槍打鳥....不要懷疑, 陸軍對無人機防護還在很初淺的階段,反倒是傳統空中威脅:大型無人機/戰機/直升機還好對付,空軍/陸軍有各種等級飛彈能應對。
至於裝甲兵嫌獵豹高,前面早就說過裝甲兵和步兵的恩怨和歸屬問題,其實把獵豹歸屬還給步兵就解決一半問題,只是搶預算還是無解, 即便今年獵豹D3真的降低到標準,我可以大膽預測,裝甲兵還是會找其他理由去擋,強推延壽M60和加購M1A2T,甚至M10布克來取代M41D, 和海軍嫌4530一樣,沒主動雷達/噸位不是問題,問題是海軍不想要科科院的產品,有機會買舶來品,那怕是被動雷達和超大噸位耗油,只要外國貨都放寬標準(雙標), 有過季的奧迪車,你還想開裕隆車嗎?當然買過季奧迪也爽開,徵兵和士氣提升一定是外國貨來的好用,誰不愛木須龍(愛慕虛榮XD)。 |
damau |
Posted - 03/30/2025 : 00:10:14 其實T92和bofos MK4 性能差不了多少, 若價格便宜,自製率高,陸上和艦上版加3p彈藥可自製,那也不妨給T92 一個機會 |
gera |
Posted - 03/29/2025 : 22:04:56 1,10至15年後,還是要轉型為雷射與微波,現在不這麼做,只是因為台灣目前做不到. 所以先弄M230LF撐著小傘. 至少M230LF加上刺針,勉強能讓"頭腦與軀幹"不至於沾溼,至於"四肢"溼了就濕了.
但幾年以後,風雨越大,不可能不換成雷射+微波這種雨衣.
2, MK44的30X173彈與M230的30X113彈的特性相差太大. 嚴格來說,MK44威力大,射程更遠,其實優於M230,但也導致它更昂貴,而且也需要更重的平台,也就是說,使用MK44就只能考慮超過20噸的雲豹當載台了.
如果連MK44與M230/LF,都還沒下決心用什麼的話,那應該回頭從"作戰需求"重新檢討,而不是老想做撒尿牛丸,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
我的意思是說,MK44與M230LF等於兩種不同路線的陸軍野戰反無人機系統,台灣陸軍其實只能擇一發展,但大部份人總以為他們能全都要.
3,搭刺針本身並不困難,SLINGER也能搭刺針,SLINGER是四軸穩定的防空平台,與只有二軸穩定的陸用RWS是不同的東西. 如果只想用陸用RWS省錢,那....坦白說,買保時捷賓士BMW都是要花錢再加配備,才能脫離陽春車,這都能接受. 那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些額外功能就是要加錢?
4,如果裝甲兵可以接受戰車頂一個30MM砲的RWS當防空平台,那為什麼要嫌獵豹太高?
其次,防空本身是一種專業,為什麼裝甲兵覺得他們的車長,能一邊應付陸上戰鬥,一邊又能對應敵無人機? 現在裝甲兵已經是多專長,也是防空兵喔?
三,裝甲兵自己在湖口有測試過,一整個連級裝步編隊推進,應對無人機的狀況? 指管就不講了,各車要如何交叉掩護與防空?
5,用762/50機槍RWS來打無人機與過往陸軍以50機槍防空,以步槍防空, 與烏克蘭現在用特製的AK步槍彈防空都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一種聊勝於無的做法. 既然那時都信這套能防空,那現在就沒有理由不信. 因為對空亂打,也不會比乾瞪眼啥事不做要差到那裡去.
|
|
|